加强校风建设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
校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好的校风能激发和凝聚师生的内在动力,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因此,加强校风建设,创建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头戏。我校十分重视校风建设,注重德育的育人功效,为创建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彰显校园文化,发挥育人功效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学校人文传统和优良校风的根本之源,也是学校创新发展的生命所在。建设有特的校园文化,对于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开发智力,增进身心健康,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创造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校狠抓了校园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文化环境建设,通过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陶冶了师生的心灵,促进了良好校风的形成。
(1)创设校园文化环境,让环境感染人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学校坚持以“以人为本,突出特”为原则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努力营造绿化、美化,净化、艺术化、人文化的校园环境,使校园无处不体现出文化彩和教育功能,更好地熏陶、感染和鞭策每一位学生。
创设各种文化设施。校门前,设计了以格调高雅,深厚文化涵义的雕塑等人文景观,既体现了设计者的创造力、想象力,激发着学生的创造欲;在主体楼上悬挂了校徽、校训;培养了学生不断进取的责任感;在文化墙上,开辟了阅报栏、宣传栏,还张贴了名人名言挂图,警句格言,展出了学生书画,摄影等艺术作品,建造了一些代表学校特并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建筑小品,让校园文化反映出了师生的价值追求,创造活力,从而闪烁着人性的光芒;为了让校园里的一切都具有教育功能,教学区、活动区的设计各有特。在教学区横挂教育的名言警句,书写催人奋进的标语,体现了严谨治学,勇攀高峰的文化主题;在活动区,建造以体育为主题的雕像,写了催人奋进标语等;在梯道上、花坛里,都有温馨的提示语。这些实实在在的教育载体,时刻陶治师生的情操。
倘徉在校园心旷神怡,校园文化设置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逐年形成集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教育性为一体校园环境,真正让学校每面墙壁,每块绿地、每个角落都成为了会“说话”的
老师,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人文素质。吴志平老师创作的格言,警句荣获市级一等级。黄丽娟老师创作的美术图案荣获市级一等奖,57名学生的书画、科技制作分别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奖励。
(2)开发校园文化隐形课程,激活校园文化
开发校园隐形课题,是对师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和谐校园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效载体。学校经常性地运用校内外、课堂内外的一切教学和实践活动,搞活了校园的动态文化。一是在校门口创设“教育课堂”,“迎着晨风想一想,今天该怎样努力”,“踏着夕阳问一问,今天有多少收获,”让每一位学生都与古代圣杰交流,与当代英模对话,在交流与对话中受到影响。二是用先进的文化覆盖整个校园,由语文组牵头,开展读书活动,作文竞赛、演讲比赛、故事会;由艺术组牵头,开展“三独”比赛,艺术小人才擂台赛以及一年一度的艺术节活动;由科学教研组牵头,开展学生科技实践活动。隐形课程的开发,为铸塑具有鲜明时代感和学校个性特点的校园精神,建设优良的校风,学风起到了重要作用。
(3)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完善校园文化管理
“管理也是生产力”。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学校管理水平的直观反映,更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手段。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树立了以情感管理为基础,以制度管理促规范,以目标管理为导向,以过程管理为关键的管理理念,建立和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总务管理制度、内部体制管理制度等,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经过师生充分酝酿和讨论,层层筛选,最后由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实施。人性化的管理唱响了发展序曲。
一是实施目标管理。学校工作有序开展必须依靠管理。我校追求“师资高素质、教学高质量,管理高效率,文化高品位”的办校目标,从而形成自主创新发展的局面。学校制定了三年发展的整体目标和学年工作计划,每位教师也制定了个人发展规划,形成目标体系。为了引入竞争机制,在管理格局上,我校贯彻“总体规划,分块实施、相互合作,全面提高”的16字原则,党支部着主抓好对规划目标实现的“监督与服务”;校长着重抓好规化实施过程的“领导与反思”;教研组着重抓对规化目标的“创造性实施”;后勤组从全局着想,着重抓好实现规划目标的“主动服务”。在管理运行上,以公平竞争制、考核评价运行为基础,从而完善我校的制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