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健康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最终定稿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作者:***
摘要:目的探讨初中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在性别、年级上的差异。方法采用分层简单随机抽样选取某中学在校初中生,初一、初二、初三各年级共300人,年龄大约分布在12—17岁。并采用肖计划等人编制的应付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对他们进行测量分析。结果①三个年级的初中生在应对方式水平上存在差异,其中年级越高所采用的应付方式越成熟。②在解决问题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③研究中的266名被试SCL-90各因子得分与全国青少年常模均值比较可知,强迫、人际敏感、焦虑和其他因子得分显著地高于常模。④男生和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⑤解决问题与SCL-90各因子呈高度负相关。求助与抑郁在0.01水平上呈现负相关,与焦虑、偏执、人际敏感和精神病性在0.05水平上呈负相关。其他因子以9个因子呈高度正相关。结论初中生的应付方式存在性别上差异和年级差异;所研究的初中生整体健康水平低于平均水平;应对方式与初中生心理健康有较高的相关关系。
关键词:初中生;应付方式;心理健康;相关研究
1 引言
应对(Coping)[1]亦称应付,是指个体处于应激环境或遭受应激事件时,为了解应激事件或应激环境带来的行为问题或为了平衡因应激事件或环境带来的情绪问题,而采取的种种对付办法和策略的活动。应对的位置处在应激与健康之间,有三个因素决定应激能否引起健康损害:社会支持、应激源的强度和应对方式。由于社会支持,应激源的强度这两个因素是个人无法控制的,因此就个体的自我保护而言,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方式来缓解应激情况所造成的心理紧张就至关重要了。Andrews[2]发现,个体在高应激状态下,如果缺乏支持和良好的应对方式,则心理损害的危险度可达43.3%,为普通人危险度的两倍。根据肖计划[3]对青少年学生的应对方式与精神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发现,较多使用“解决问题”应对方式学生不仅整体精神健康水平较高,而且人际交往也较好,而较多使用“自责”和“幻想”应对方式的学生,除了总的精神水平较低外,还常伴有“抑郁”、“焦虑”和某些“强迫症状”。这一结果提示:“解决问题”类应对方式有益于精神健康,“自责”、“幻想”类应对方式会损害精神健康。
初中阶段是个体从儿童期向成熟期过渡的一个必经时期,是个体心理、生理、社会适应的重要发展时段。一方面初中生各方面尚未成熟,可塑性较大,另一方面,他们开始步入社会,接
触复杂的社会生活,这两方面的契合,使得他们在对很多事件的应对上既容易反应强烈又不善处理,因而会加重心理负担,极易出现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问题。已有调查研究显示,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疾病的发生率逐年攀升。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国家和教育部的高度重视。所以,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深入把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是心理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用整分层随机抽样,选取某中学初一至初三学生共300人,去除无效问卷后,用于统计分析的样本为266人,年龄大约分布在12—17岁之间,其中女生123人,男生143人,初一89人,初二90人,初三87人。
2.2 研究工具
2.2.1 应付方式问卷
应付方式问卷由肖计划编制,用于测查个体对应激事件的策略。该问卷共有62个项目,其中有4个反向计分的题目,除此之外,各个量表的分值均为:选择“是”得1分,选择否得0分。问卷由6个分量表组成,分别是问题解决、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各题的因素负荷值均在0.35以上,6个应付因子重测相关系数分别是:r1 = 0.72,r2 = 0.62,
r3 = 0.69,r4 = 0.72,r5 = 0.67,r1 = 0.72。
2.2.2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症状自评量表[4]共有90个条目,包含10个因子,分别是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
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由被试从 1“无症状”到 5“严重”分为五级评
定。
2.3 数据处理
结果采用 SPSS16.0 进行 t 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初中生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特点
3.1.1 初中生应对方式的现状
表1 初中生应对方式的现状
初一初二初三全体
问题解决 0.33±0.21 0.69±0.16 0.71±0.16 0.58±0.18
自责 0.59±0.21 0.40±0.19 0.50±0.21 0.50±0.20 求助 0.45±0.18 0.69±0.15 0.70±0.12 0.61±0.15 幻想 0.50±0.20 0.45±0.12 0.35±0.17 0.43±0.16
退避 0.48±0.18 0.32±0.16 0.41±0.20 0.40±0.18
合理化 0.45±0.19 0.47±0,23 0.49±0.19 0.47±0.20
3.1.2 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表2 初中生SCL-90得分与国内常模的比较
项目初中生(n=266)全国青少年常模(n=781) t 躯体化 1.31±0.35 1.34±0.45 -1.213
强迫 1.80±0.50 1.69±0.61 5.783**
人际敏感 1.98±0.52 1.76±0.67 6.875**
抑郁 1.61±0.48 1.57±0.61 1.732
焦虑 1.55±0.51 1.42±0.43 3.761**
敌对 1.55 ±0.49 1.50±0.57 1.555
恐怖 1.35 ±0.49 1.33±0.47 1.075
偏执 1.55 ±0.50 1.52±0.60 1.332
精神病 1.40 ±0.30 1.36±0.47 1.545
其他 1.78 ±0.69 1.70±0.80 4.759*
青春期心理健康
注:*p<0.05 **p<0.01
由表1可知,初中生应对方式在各因子的维度上求助的分最高,第二是问题解决,第三是自责,第四是合理化,第五是幻想,退避得分最低。从总体上来说初中生以积极的应对方式为主。
对初中266名被试SCL-90各因子得分与全国青少年常模[5]也采用了t检验进行平均数比较,结果如表2,强迫、人际敏感、焦虑和其他因子得分显著地高于常模。
3.1.3初中生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年级差异
表3 初中生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年级差异
初一初二初三 F
问题解决 0.33±0.21 0.69±0.16 0.71±0.16 4.744*
自责 0.59±0.21 0.40±0.19 0.50±0.21 3.781*
求助 0.45±0.18 0.69±0.15 0.70±0.12 4.835*
幻想 0.50±0.20 0.45±0.12 0.35±0.17 3.540*
退避 0.48±0.18 0.32±0.16 0.41±0.20 4.582*
合理化 0.45±0.19 0.47±0,23 0.49±0.19 4.601*
躯体化 1.57±0.50 1.43±0.36 1.36±0.40 3.80*
强迫 2.05±0.61 1.91±0.52 1.87±0.58 2.48*
人际敏感 1.92±0.63 1.86±0.60 1.83±0.60 1.19
抑郁 1.81±0.63 1.66±0.54 1.65±0.57 1.99
焦虑 1.74±0.63 1.58±0.46 1.70±0.50 3.46*
敌意 1.81±0.64 1.76±0.63 1.63±0.58 2.41*
恐怖 1.49±0.52 1.70±0.50 1.42±0.47 1.34
偏执 1.82±0.60 1.70±0.42 1.68±0.57 1.91
精神病性 1.62±0.49 1.50±0.42 1.46±0.48 2.86*
注:*p<0.05 **p<0.01
由表3可知,三个年级的初中生在应付方式的各分量表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初中生在遇到问题时所采取的应对方式是不稳定的,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
采用F检验对初中一、二、三年级学生的身心症状各分量表的得分进行了平均数比较,结果发现,三个年级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躯体化、强迫、焦虑、敌意、精神病性等5个因子上表现出显著地年级差异。
3.1.4初中生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
男女 t
问题解决 0.75±0.15 0.69±0.15 2.13*
自责0.31±0.21 0.30±0.21 0.30
求助 0.48±0.20 0.50±0.21 0.85
幻想 0.40±0.18 0.38±0.15 0.23
退避 0.44 ±0.10 0.58±0.21 3.76*
合理化 0.55 ±0.26 0.40±0.20 0.21
躯体化 1.46±0.44 1.54±0.41 -1.45
强迫 1.92±0.61 2.03±0.49 -1.76
人际敏感 1.77±0.61 1.99±0.58 -3.39**
抑郁 1.63±0.64 1.73±0.54 -3.02**
焦虑 1.58 ±0.56 1.73±0.51 -2.51**
敌意 1.70±0.63 1.86±0.65 -2.33*
恐怖 1.35±0.45 1.62±0.51 -5.08*
偏执 1.71±0.60 1.79±0.49 -1.28
精神病性 1.53±0.52 1.59±0.42 -1.10
注:*p<0.05 **p<0.01
采用t检验对男女初中生的应对方式各分量表的得分进行了平均数比较,结果发现,男女生只有在解决问题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性。在面对应激情镜时,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采用解决问题应对方式。在其他应对方式中,男生自责、幻想、合理化的倾向高于女生,女生在求助和退避上高于男生,但差异不显著。
采用t检验对男女初中生的身心症状各分量表的得分进行了平均数比较,结果发现,男生和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人际、抑郁、焦虑、敌意、恐怖等5个因子上表现出女生得分明显高于男生,说明女生在这几个症状上的表现更明显。
3.2 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用SCL-90各因子分与应对方式分量表上的得分作相关比较。表5中的结果显示,解决问题与SCL -90各因子呈高度负相关;求助与焦虑、偏执、人际敏感和精神病性在0.05水平上呈负相关,与抑郁在0.01水平上呈现负相关,。其他因子与9个因子呈高度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