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教育也是⼀种教书育⼈的过程,可将⼀种最客观的理解教予他⼈,⽽后在⾃⼰的⽣活经验中得以⾃⼰所认为的价值观。教育,是⼀种提⾼⼈的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为您推荐了青春期⼼理健康教育感受体会【两篇】,欢迎您的参阅。
青春期⼼理健康教育感受体会【1】
(⼀)学⽣感受:
学⽣在开展了青春期研究之后,写下了这样的话语:
感受⼀: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获得真正的健康,才有可能快乐。同时我们还知道了应该如何评价⾃⼰的⼼理健康⽔平,知道了标准,掌握了⽅法,这很有⽤。
感受⼆:原来我们班经常有这样的⼀类现象:男⽣和⼥⽣之间,不互相体谅,谅解,谦让!还有些男⽣⽼瞎说⼀些特别⽆聊的闲话,去伤害⼥⽣。我觉得很不好,但是不知道怎么办。通过上这节课,我观察到我们班的这些现象慢慢地消失了。班⾥,不管是男⽣,还是⼥⽣遇到⼀些困难,⼤家都会尽全⼒帮助他,使得我们的关系更加和睦。我们能在这样的⼀个班⾥,这是我们的缘分,我们应该去珍惜它,使我们这个⼤家庭变得更加幸福,更温馨。
感受三:在我们看电视时,经常会看到⼀些男⼥共同完成的节⽬,在学校⾥,我们也会常常看到⼤家互
相帮助,不分你我。可在以前,我们会觉得很不好意思。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男⼥⽣交往是正常的,关键是要把⼼态放正,消除紧张感。
(⼆)家长感受:
感受⼀:总说要关⼼孩⼦的⼼理健康,但是什么是⼼理健康呢?通过教学,我们到了答案。同时,也学会了怎样评价孩⼦的⼼理健康⽔平。
感受⼆:教师的精⼼设计使我们家长能够了解到学⽣⼼理状况。原来,总觉得⾃⼰的孩⼦长⼤了,挺好的。但是,孩⼦却总抱怨⾃⼰对他管得太多,⽽我们也总觉得⾃⼰很累。虽然也知道孩⼦已经进⼊了青春期,但是总是⽆从下⼿。通过⽼师的这节课,我们发现:平时与孩⼦的沟通交流太少了,应该抽出时间多关⼼他们⼼⾥是怎样想的,不可动不动就扣上早恋的帽⼦。体的交往不但有很多乐趣,还可以学习多个异性⾝上的优点。如果⼀味指责孩⼦,阻⽌孩⼦同异性交往,很可能使他们产⽣逆反⼼理,本来不是那么回事,也故意做出那样的事来,结果事态的发展与⽗母的初衷刚好相反。
感受三:孩⼦长⼤了,总担⼼谁和谁好了,会影响孩⼦的学习,但⼜没有什么好办法。通过与孩⼦们⼀起上课,知道了做为家长⾸先要平和⾃⼰的⼼态,才能解决学⽣的⼼理问题。
教师感受:在教育教学的研究中,使我们教师觉得:
1.教学思路更加明朗:
我们的教学⼀定以⽣为本,做好课前调查,了解学⽣的需求,使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在对案例分析时,帮助别⼈分析问题并解决,正向引导学⽣的⼼理,获得相应的⽅法。影射⾃⼰做得怎样的时候,学⽣就能很好地进⾏迁移,到⾃⼰⾏为中做得好的地⽅,和做得不合适的地⽅,最终不断完善⾃⼰,使⾃⼰更加健康。期间,教师⼀定要注意做到尊重、保护学⽣的隐私。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采⽤⼩品剧、⼼理游戏、实践活动等形式也可以让⼈⽿⽬⼀新,充分调动了学⽣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管理意识更加艺术:
在管理学⽣⽅⾯,我们⼀定要注意在学⽣即便犯了错的时候,也要⼀分为⼆的看问题,尊重学⽣的⼼理,保护好学⽣的⾃尊⼼。
3.师⽣关系更加和谐:
因为我们要针对学⽣的年龄特点,开展⼼理健康教育。所以我们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就更加注重⾃⾝⼼理的健康,同时在与学⽣的交流中,更要注意与学⽣沟通的艺术,这样才能使学⽣从⼼理上愿意与你去交流,发现⾃⼰⾝上的问题。
四、实践效果:
1.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刚开始研究时,我们总觉得在⼩学谈论青春期的问题,太敏感了。经过实践,我们发现:学⽣很渴望得到这⽅⾯的知识,这⼀点从他们关注的眼神就可以知道。另外,⽆论是教师,还是学⽣,慢慢地,已经有羞涩变得很⾃然、⼤⽅,毕竟青春期⼼理教育能使我们的孩⼦顺利地度过由⼉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的转变。
2.促进了学⽣的健康成长。通过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青春期⼼理健康教育已在学⽣⾝上出现了明显的教育效应,主要表现在:(1)认识⼼理健康的标准,学会⾃测⼼理健康的⽅法,并且明确了经常进⾏⼼理健康的⾃测,能够不断提⾼⾃我和完善⾃我。(2)有效地预防和消除因性⽣理变化引起的⼼理困惑,如对⽉经、遗精、⼿*等现象产⽣恐惧、焦虑、⾃责等。(3)掌握与异性交往的⼀些准则,便于建⽴正常的交往,树⽴健康和异性交往观念,形成正确的异性交往态度,增强⾃我保护意识,学会必要的⾃我保护技巧,提⾼⾃我保护能⼒。在⼀定程度上减少了早恋问题的发⽣。
总之,⾼年级青春期⼼理健康教育势在必⾏。在这个研究过程中,师、⽣、家长三⽅都是受益的。教师能够在和谐之中提
⾼⾃⾝;学⽣能够更加健康地成长;师⽣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家长既能设⾝处地的为孩⼦着想,⼜能及时配合教师⼯作,为孩⼦幸福⼈⽣奠定了基础。对⼩学⾼年级孩⼦进⾏青春期⼼理健康教育不是暂时的,⽽是长久的。⾯对⾼年级学⽣存在的种种⼼理问题,只要我们携起⼿来关注细节,以⼼交⼼,针对
学⽣出现和可能出现的各种⼼理问题,从正⾯给他们以具体的帮助和指导,使学⽣的⼼理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从⽽促进学⽣和谐地发展,健康地成长。
青春期⼼理健康教育感受体会【2】
青春期是⽣理、⼼理、社会⾏为等⽅⾯从未成熟到成熟,从未定型到定型的急剧变化的时期,是⼈⽣中质的转变期,是脱离了⼉童时代认识⽅式,创造新的⾃我观念,从⼼理上重建⼈⽣的时期。如何培养青年健康的⼼理呢?
(⼀)正确的⾃我观念。正确的⾃我观念是⼼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个⼈只有正确地认识⾃⼰,他的⾏为举⽌才能得体,学习和⼯作才能适应,才能努⼒地发展⾃⼰,主动地进⾏⾃我教育。如果⾃我观念不正确,他可能⾃视甚⾼,⾃以为了不起,去做⼒不能及的⼯作,他也可能⾃觉羞惭,不肯以本来的⾯⽬表现⾃⼰,以致形成沉重的⼼理负担,不能⼼地坦然;
(⼆)适度的抱负⽔平。要了解社会对个⼈的要求,哪些是环境所允许的,哪些是不允许的,其变化趋势如何等。要善于将个⼈的优、缺点与环境的利弊四个因素综合起来分析,扬长避短,挖掘环境的有利因素,发挥个⼈的优势,⼀⽅⾯与命运搏⽃,改造客观,⼀⽅⾯调整主观,确定合适的抱负⽔平,以免做出招致挫折的事;
(三)和谐的⼈际关系。在与⼈相处时,其肯定的态度(如尊敬、信任、友爱等)总多于否定的态度(如憎恶、怀疑、恐惧等),对其所归属的集体,有⼀种休戚相关、安危与共的情感,总乐于牺牲个⼈的欲念去谋取集体的幸福;
(四)个⼈与社会的协调⼀致。⾃⼰的需要、愿望与社会的要求与他⼈的幸福发⽣冲突时,要放弃和修改⾃⼰的⾏动计划,以谋求与社会的协调⼀致;
(五)把⼼灵中的积郁倾吐出来。思想和情绪上的⽭盾长期郁闷在⼼中,会影响脑功能,造成⼼理失常。思维情绪上的问题只有将它倾吐出来,⼼情才会感到舒畅,并能起到⼀定的作⽤。
青春期性⼼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青春期是⼉童向成⼈过渡的中间阶段,这个时期孩⼦在⽣理和⼼理两⽅⾯都发⽣剧变,尤其随着性器官的发育以及第⼆性征的出现,男⼥⽣在⼼理⽅⾯也发⽣了很⼤的变化,反映出明显的性⼼理特点。
青少年在性⼼理上⼀般都要经过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1.对异性的暂疏远期
在青春发育初期⼀段较短的时期内,中学⽣常常会避开异性同学,这种现象尤以⼥⽣表现得最为明显。
这主要与⽣理因素有关。由于第⼆性征的出现,使中学⽣对⾃⾝所发⽣的剧变感到茫然与害羞,本能地产⽣对异性的疏远,甚⾄对异性反感。
这⼀时期⼤约会持续1年左右。青春期开始后,由于男⼥少年在形态上、机能上的差别⽇益明显,他们在互相接触中便结束了童年那种⽆拘⽆束地打闹嬉笑的时期,出现了短暂的疏远期。
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很少往来。由于男⼥性格的不同,此阶段男⽣会嫌⼥⽣娇⽓、胆⼩、⽓量不⼤;⽽⼥⽣则讨厌男⽣的粗野、淘⽓、不懂事。这种现象⼀般出现在⼩学⾼年级⾄初中⼀、⼆年级。青春期心理健康
2.对长者敬慕期
在青春发育的中期,中学⽣常常会对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在⽂艺、体育、学识以及外貌上特别出众者(多数是同性或异性的年长者),在精神上引起共鸣,仰慕爱戴,⼼神向往,⽽且尽量模仿这些长者的⾔谈举动,以⾄⼊迷。
3.对异性向往期
青少年随着⾝⼼两⽅⾯的不断发育,对第⼆性征的发育产⽣了好奇、不安,甚⾄恐惧的⼼理,渴望了解性知识。到了青春发育的后期,随着性发育的⽇渐成熟,中学⽣常常对与⾃⼰年龄相当的异性产⽣兴趣,并希望和他(她)有所接触,或在各种场合中,想办法吸引他(她)对⾃⼰的注意。但由于中学⽣情绪的
不稳定,⾃我意识很强,在接触过程中,容易引起冲突,或因琐碎⼩事争吵甚⾄绝交,因此交往对象会有所变换,表现为今天与张三好,明天⼜觉得张三不好⼆⽽李四特好。
对异性的暂时疏远所持续的时间是很短暂的。在这短暂的时间过后,男⼥少年很快就产⽣了⼀种彼此接近的需要,产⽣互相吸引的⼼理。如喜欢⼀起游戏,⼀起做作业,⼀起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等。这时期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可能出现早恋等不良倾向。甚⾄于把功课、集体活动置之不理。当然,正常的男⼥往来是应该被接受、被⿎励的,对异性有好感也不等于谈恋爱,青少年应正确把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