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会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过程与方法
抓住诗中描绘的景物,体会诗歌意境,感受作者在诗中寄寓的爱国热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从军行
一、激趣导入,解题入境。
  1.了解乐府诗: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2.导入课题:这节课,你们将一起学习一首乐府诗《从军行》。(板书课题:从军行,学生齐读课题。)
3.了解题目:《从军行七首》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一组边塞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四十三。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其中的第四首《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6.什么是边塞诗?(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二、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繁星教案
1.初读古诗,整体把握。
  (1)教师范读;学生把这首边塞诗先认认真真地读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声音洪亮。
(2)理解诗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同学互相交流,从老师的朗读声中你仿佛看到了边塞的什么?(青海湖、铺天盖地的很长很长的云、茫茫的雪山、孤零零的一座城,还看到了玉门关。)
教师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眼中的雪山?(从边塞孤城上远远望去,上空密布阴云,烽烟滚滚,银光皑皑的雪山顿显暗淡无光。)
教师提问:谁能带着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来读这两句诗?(指名朗读。)这样美妙的景象为什么在作者的眼里变“暗”了?
①这里既描绘出了边塞防线的景,也渲染了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饱含着苍凉悲壮的情调。 ②将士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心情也是暗淡的。 ③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教师提问: “孤城”是哪座城?(指玉门关)。
2.谈话过渡: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戍边将士们又是怎样做的呢?(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课件出示古战场图片,理解诗句: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①学生齐读诗句,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②谁来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在荒凉的沙漠里,战斗繁多,将士身经百战,连身上的铁盔铁甲都磨破了,但是只要边疆战患还没有肃清,就决不解甲还乡。)
  ③引导交流:“穿金甲”是“穿上金甲”吗?(不是,“穿”是磨破的意思。“穿金甲”意思是金属制作的盔甲都磨破了。让人感受到征战时间之久,战争的激烈频繁。)
④指导感情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战争的惨烈;读出戍边将士的豪壮语言,表达出戍边将士不把敌人消灭誓不回家的决心,表达出戍边将士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三、总结全诗,感情升华。
1.同学们,古代战争的惨烈绝非我们能想象得到的,在中华诗词这一历史长河中诸如“一将功成万骨枯”“白骨掩蓬蒿”“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由来征战地,能得几人还”这样的诗句比比皆是。战争也牵动着无数个家庭,无数个家庭的亲人无不牵挂着戍边的亲人。
    2.教师小结:在这首诗里,我们看到了塞外风沙肆虐的恶劣环境,感受到了守边战士戍边的凄苦孤独与悲凉,更感受到了将士们奋勇杀敌的决心以及誓死报国的壮志豪情,这凄美、悲壮,向上的画卷就是唐朝的边塞诗。 4.熟读成诵,试着默写。
四、了解作者,积累古诗。
1. 简介作者。 王昌龄:(约698~757)唐代诗人。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约在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秋,获罪被谪岭南。三年后北归。公元748年(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有《王昌龄集》。
2.拓展阅读: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共七首, 希望同学们回家之后可以通过阅读书籍、请教别人、上网浏览等方法收集其他诗人的更多的边塞诗读一读,思一思,议一议,感受盛唐边塞诗的悲壮、豪放。
第二课时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一、谈话导入,渲染气氛。
唐宋,是我们中华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两个时代,无数的诗人就像夏夜的繁星,各自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今天,让我们走进南宋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一起走进诗人陆游的心灵,去感受他的情怀。
板书:宋  陆游
二、初读诗歌,感受音韵之美。
师:课前大家已经进行了预习,谁来读读这首诗?
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非常不错,同学们读出了一种豪壮的美感。谁来试着说说诗歌的大意呢?(用自己的话说,自己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说……)同学们,这短短的28个字就描述了诗人这么丰富的内心情感!
三、品读诗歌,体会作者的心。
师:诗歌不仅有音律美,更重要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心语。诗人还将自己的情怀寄托在一些景物中,那么,在这首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呢?
生:作者描写了“三万里河”和“五千仞岳”这两样景物。
师:我们一齐来把这两句诗读一下。
师:谁来说说“三万里河”指的是什么?提示  往东入海。
生:指的是黄河。
师:同学们,三万里是真实的数字吗?
生:不是,是突出了黄河的长。
师:仅仅是长吗?你还可用哪些词、句来形容黄河呢?
生:我可用“气势磅礴、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波涛汹涌”等词语来形容。
师:说得很好,你很善于积累,我眼前仿佛浮现了黄河挟风带雨卷起万里沙的磅礴气势,一
起来把黄河的这种气势读出来。“三万里河东入海”。
师:“五千仞岳”呢?“岳”指的是什么?高山,西岳华山。“仞”是什么意思长度单位,七、八尺为“仞”;“五千仞岳”说明了华山怎样?(高)高到哪种程度(上摩天,直入云天)你能用哪些词、句来形容华山?
师:直插云霄、耸入云天、高耸入云……带着你们的感受再来读读这两行诗。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祖国山河壮丽) 板书:壮丽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