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界者”钟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钟扬的主要事迹、人生追求和成就,理解其执着于科学事业的原因、价值和意义,把握“探界者”的内涵。
2.分析作者选择材料的角度,以及所选材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理解作者选材立意的高妙,把握人物通讯的特点。
3.品读语言,体会细节描写、人物语言的表达效果,感受质朴简洁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1.把握“探界者”的内涵。
2.理解作者选材立意的高妙。
教学难点
分析作者选择材料的角度,以及所选材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教学方法
1.活动教学法
设计“初读探人物”“再读析角度”“三读谈感悟”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人物事迹、理解人物品质、把握语言特。
2.语感教学法
引导学生联系具体语境,对文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品析、玩味,提高学生品读关键语句的能力。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1.观看“感动中国”中关于钟扬的颁奖典礼。
繁星教案2.阅读课文,思考“探界者”的内涵。
二、情境导入
以往我们学习的课文,大多为流传千古的名家名篇,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一篇于2018年3月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的人物通讯,它的作者是一位90后记者。这篇人物通讯到底有怎样的魅力,能够在多如繁星的文章中脱颖而出载入教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探界者”钟扬》一探究竟。
三、初读探人物
一篇优秀的人物通讯,必须集真实性、新闻性、倾向性于一身。所谓真实性,就是记录典型人物的真实事迹,通过事迹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所谓新闻性,即所写人物能反映时代精神,具有典型性;所谓倾向性,就是文章要能鲜明体现作者的立场和态度。要想知道本文有何魅力,就先探究钟扬其人。
任务:钟扬是“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之一,可作者为什么要称他为“探界者”?
点拨:先了解探界者的意义,再从文中到能体现其意义的关键语句。
明确:“探界者”,顾名思义,就是探索世界、探索边界的人。作者在文中这样评价钟扬:植物学家、科普达人、援藏干部、教育专家……哪一个身份都可以以一种完整的人生角在他身上呈现,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直到他生命戛然而止的那天……
分解任务1:称之为“探界者”,因为其跨越了多个领域,拥有多重身份。在这些身份中,他又做了哪些事情?请大家带着调查表走进课文。
人物档案
身份 具体事迹
点拨:引导学生画出重要词句,结合小标题进行概括。
明确:
人物档案
身份 具体事迹
种子达人 挑战极限采集种子,努力建设“种子方舟”
“接盘”导师 “接盘”“落选”研究生,招收少数民族学生
先锋者 多次申请做援藏干部,将工作行程安排得十分紧密
追问:他为什么要做这些事?
点拨:引导学生从文中到答案,并且分析这些语句所体现出的人物的精神追求。
“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青藏高原这个占我国领土面积1/7的地区,植物种类占到了1/3。有些地方甚至100年来无人涉足,植物资源被严重低估。”钟扬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这样介绍。
明确:他有理想、有远见,他看到了种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并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和人类储存下绵延后世的丰富“基因”宝藏。
对钟扬来说,采种子是一件乐事。
明确:他将科研工作当做快乐的事,把为国家发展和人类生存做贡献当做毕生的追求。
大家都建议钟扬待在帐篷里,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
明确:无论出现什么困难,他都要亲力亲为,不畏艰辛,不惧艰难。
他说以后在他的位置上,必须承担这个责任,这个位置必须要有这种担当。
明确:勇于承担责任,对工作和学生负责。
钟扬的“暖”是有目共睹的,这更体现在他对学生的关爱上。他从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明确:关爱学生,重视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在探寻生命的边界时,他甘愿成为一个先锋者。
明确:“甘愿”二字体现他心甘情愿地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奠基石,勇往直前、永不止步,用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
小结:作者从钟扬教授多重身份入手,分别概述具体的事迹,将一位寄情科研、关爱学生、挑战生命,推动西部少数民族教育及科研发展,为人类生存和延续奠定基石的钟扬教授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