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街市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背诵课文,积累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繁星教案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文学家、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1914年留学日本。192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女神》,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开一代诗风,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
20年代初期,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诗人在苦闷中彷徨,他不满现实,热烈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浪漫气息浓郁的《天上的街市》。
《天上的待街市》的发表,获得高度评价。
徐志摩在《最美的诗歌》中评价说:《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恬淡平和,用自然清新的语言、整齐的短句、和谐优美的韵律,表达了诗人纯真的理想。那意境都是平常的,那节奏也是缓慢的,如细流,如涟漪。但就是这平淡的意境带给了我们丰富的想象,让我们的心灵随着诗歌在遥远的天空中漫游,尽情驰骋美好的梦想。
鲁迅先生在《人一生要读的经典》中评价道:《天上的街市》属于“冲淡”的一类,情趣完全出自天成。全诗语言清新朴素,句式短,韵律齐,每节四句,每句顿数大体相等,甚至连标点都互相对应,读来琅琅上口,和谐优美。
总理曾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我们今天学习《天上的街市》能否激发同学们的想象与联想,成为一个关注天空的人呢?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诗歌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诗歌的意象,出作者写作的思路,出作者想象或联想的内容。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列出不懂之处。
学法指导:理解诗歌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诗歌的结构特、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
缥缈(piāo miǎo):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定然:必定,表示肯定。
陈列: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
珍奇:稀有而珍贵。
流星:划过夜空的天体形成的亮光。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结构
请同学们再次速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大意:
1.街灯像明星,明星像街灯。(第一节)
2.天上的街市,繁华而富饶。(第二节)
3.牛郎和织女,幸福地生活。(三四节)
第二步,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一、朗读第一节,然后探究
1.作者写作的思路是怎样的?
明确:从地上的街灯写到天上的街市。
2.第一节中,诗人抓住了街灯和明星的什么共同特点构成比喻?
明确:抓住了街灯和明星都是点状发光物体的共同特征进行比喻。
二、朗读第二,然后探究
1.作者用了两个“定然”表达了怎样的内容,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天上的确有美丽的城市,城市中的确陈列着世上没有的珍奇。
诗人连用两个“定然”,表达一种绝对肯定的语气,坚定地相信那样一个理想的世界是一定存在的。作者用天上的繁华富庶反衬反补世上的萧条贫瘠,含蓄地表达出一种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不满情绪。
三、朗读三节,然后探究?
1.天上牛郎织女有怎样的幸福生活?
明确:自由,悠闲。
2.神话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不幸福的,诗人为什么要改编牛郎织女的故事?
明确:表现了对理想的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
补充资料:
古文原文: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
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kūn),相传是日河鼓与织女会于河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
译文:
天河的东边住着织女,是天帝的女儿(注意:天帝不是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是道教中崇拜的最高神灵,天帝是上古传说中的帝俊或五天帝之一)。她年年在织布机上劳作,织出锦绣天衣,自己都没有空闲打
扮容貌。天帝可怜她独自生活,准许她嫁给天河西边的牵牛郎,织女出嫁后荒废了纺织的工作。天帝大怒,责令她回到天河东边,只许他们一年相会一次。每年入秋的第七天,我们总会看见喜鹊的头顶突然秃去。相传这天牛郎和织女在银河的东岸相会,役使喜鹊做桥梁从它们头顶走过去,所以喜鹊头上的毛都被踩秃了。
四、朗读全诗,然后思考?
诗中哪些部分是实写?哪些部分是想像?两者有什么关系?
明确:第①节实写,②③④节是想像、虚写,实写是为想像作准备的,想像是对实写的升华。
课堂探究,理解文意
第三步、背诵课文,探究中心
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出诗歌的意象以及寄托作者情感或主旨的诗句;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
1. 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明确:诗人把街灯和天上的星星联系起来描绘了迷人的夜景,描绘了天上的街市的富庶,人们生活的美好,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激发人们为实现美好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2.本诗的主旨对你有何启示?
明确:
四、质疑问难,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1.你对本课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
2.你对本课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理解?
总结固趣:
1.你学习本课之后有哪些收获?
2.老师小结:《天上的街市》是现代文学家郭沫若于1921年10月在日本留学时创作的一首抒情诗。
诗人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把繁星满天的夜空,想象成是点着无数街灯的天上街市,把空中的流星想象为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街上闲游,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企盼之情。全诗风格恬淡,用自然清新的语言、整齐的短句、和谐优美的韵律,表达了诗人纯真的理想。
布置作业:
1.预习《太阳船》,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
2.课外阅读郭沫若的《女神》。
3.运用想象改写《牛郎织女》。
趣味教学资料
郭沫若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文学奖、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1914年留学日本。192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女神》,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开一代诗风,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同年与成仿吾等人发起成立创造社。是创造社的骨干成员。后又发表诗集《星空》、《恢复》等。抗战期间写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历史剧及诗文。1949年后,郭
沫若历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等职。先后出版诗集《新华颂》、《潮汐集》、《东风集》等,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学术专著《石鼓文研究》等。
郭沫若对鲁迅先生的“孺子牛”精神非常敬佩,曾感叹说:“鲁迅先生愿意做一匹牛,我愿意做这匹牛的牛尾巴。”
文学巨匠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在日本留学时,一直眷恋着自己的祖国,曾一度回国参加一些活动,因学业未完成只得回去,但心是和祖国联系在一起的,遂改名“沫若”。“沫若”二字取自其家乡两条河的名字:沫水(大渡河)和若水(岷江)。这里有借代之意,表达其思乡爱国之情。
郭老改联巧救一命
春在哪里?春在心中!
年年失望年年望;年年失望年年望;
处处难寻处处寻。事事难成事事成。
1962年秋,郭沫若先生到南海普陀山游览,在梵音洞拾到一个笔记本。本上扉页上写着一副对联,上联
为“年年失望年年望”,下联为“处处难寻处处寻”,横批是“春在哪里”。再翻一页,写的是一首绝命诗。郭老看后,叫秘书马上去失主。来的失主,原是一个神忧郁的少女,名叫李某,因三次报考大学落榜,爱情也遭受挫折,于是决心“魂归普陀”。
郭老见李某后,极为关心地对她说:“这副对联表明,你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不过,联的内容太消沉了,这不好,我替你改一改,你看如何?”姑娘点点头。郭老边说边拿起钢笔,将原联改为:“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难成事事成。”横批:“春在心中”。姑娘看后,当即向郭老表示,一定要永记郭老教导,在人生的道路上奋力前进。
后来,李某还给郭老写了感谢信,并附上一首小诗。诗云:“梵音洞前几彷徨,此身已欲付汪洋。妙笔竟藏回春力,感谢恩师救迷航。”
郭老不愧为一代文杰,此联一改,不仅救活了一条生命,还能广泛地激励人们去克服困难,奋发前进!
郭沫若的故事
1.相互尊重半世纪
郭沫若和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926年3月23日的广州,从那时算起,两人相交达半个世纪之久。早在1945年春,郭沫若就跟一位与他亲近的青年说,他最崇拜的人是,这不仅因为已是中国
共产党的主席,更因为他对的才华和人格力量的“崇拜”。1949年1月,沈阳各界举行欢迎从香港归来的民主人士大会。会上,郭沫若公开表示,今后要“以主席的意见为意见”。开国大典时,他在天安门城楼上代表无党派人士给献锦旗,锦旗上大书:“我们永远跟你走。”
也一直尊重郭沫若,这从一件小事上可见一斑。当年赴重庆谈判,在桂园接待各界人士,谈话快结束时,从衣袋里掏出一块老怀表来看时间。郭沫若见这块怀表已经很旧,目前正在和国民党谈判,应该有一块更好的表,他立即把自己的瑞士名表相赠。对郭沫若的这一赠品十分珍视,曾多次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谈起这块表的来历。
2.以史为镜得殊荣
1944年,郭沫若写了一篇长篇史论《甲申三百年祭》。这篇文章很快得到了的肯定。11月21日,亲笔复信郭沫若:“对于你的成就,觉得羡慕。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倘能经过大手笔写一篇太平军经验,会是很有益的;但不敢作正式提议,恐怕太累你。”郭沫若收到手书后,大喜过望。只是对于提议他写的研究太平军经验的文章,后因种种原因未能成文。
3.郭沫若登台演死尸
郭沫若一生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话剧作品,但他曾经在自己的作品中扮演过一个特殊的角却鲜为人知。
1941年,郭沫若的话剧作品《棠棣之花》在重庆上演,主要演员包括江村、舒绣文、张瑞芳等明星。根据剧情,第五幕需要一位演员扮演死尸躺在舞台上。为了正式演出时能在舞台上亲自观察演出效果,郭沫若自告奋勇出演这一角。演出中,整整半个多小时,他神情庄重,态度严肃,直挺挺地躺在台上一动也不动。
演出取得了巨大成功,获得了观众阵阵掌声。郭沫若对艺术一丝不苟的态度赢得了演职人员的敬佩。
4.郭沫若偷桃联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他自幼聪颖过人。8岁那年,一次与几位同学去寺庙里偷桃子吃。
事后,和尚到先生,先生逐个追问学生,可谁也不承认。于是先生出了一条挖苦学生的上联:“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并声明说:“谁要对出了下联可以免罚。”郭沫若听罢脱口答道:“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古代文人常把“攀桂步蟾宫”比喻考中状元,形容大有作为。郭沫若对答的下联一语双关:昨天偷桃子的有我,将来出类拔萃的也有我。
5.郭沫若粪税联
郭沫若14岁那年在乐山城里读书。一次,农民挑大粪出城时,守城门的役吏却以维护卫生为名,硬要农民每人交两块钱的“卫生税”。郭沫若听了很气愤,当即写出一联:“自古未闻粪有税,而今只剩屁无捐。”
围观的行人读了,拍手叫好。役吏听了,自知理屈,灰溜溜地走开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