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整理的《少年周恩来的故事》,希望⼤家喜欢!
1898年3⽉5⽇,周恩来⽣于江苏省淮安府⼭阳县(今淮安市)。原籍浙江省绍兴县(今绍兴市)。
在富饶、美丽的苏北平原,有座⽂化古城淮安,城内有条叫驸马巷的⼩巷,巷中有⼀所三进院落组成的宅院。1898年3⽉5⽇,东宅院的⼀间屋⼦⾥忙碌异常,在⼀位产妇的呻吟声中,⼀个男婴出⽣了。他就是周恩来。
周恩来出⽣的第⼆天,他的⽗母给他取幼名叫“⼤鸾”。传说中,鸾是⼀种与凤凰齐名的神鸟。
周恩来的⽣⽗周贻能长期在外省做⼩职员,经常失业,因此全家的⽣活很艰难。周恩来的⽣母姓万,⼩名冬⼉,在家排⾏⼗⼆,⼤家叫她万⼗⼆姑,是⼀位性格爽朗、精明强⼲、乐于助⼈的⼥⼈。周恩来的祖⽗叫周殿魁,祖籍浙江绍兴,在他谋得了知县职位后,病体难⽀,不久便去世了。周家本是名门望族,从此⽇趋衰落。他撒⼿⼈寰时没给四个⼉⼦(贻赓、贻能、贻奎、贻淦)留下⽥产,只有那座⼤宅院。周恩来的故事
1899年初,周恩来最⼩的叔⽗周贻淦⼀病不起。为了使贻淦在弥留之际得到⼀点安慰,也为使他的妻⼦陈⽒有所寄托,恩来的⽗母决定把⾃⼰不满周岁的头⽣⼦周恩来过继给他们“冲喜”。
陈⽒寡居后,养⼦周恩来成了她的希望与寄托,她把最炽热的母爱⽆私的献给了年幼的周恩来,她还为养
⼦请了⼀位勤劳善良的乳母——蒋江⽒。养母陈⽒出⾝书⾹门第,勤于书画,爱好诗⽂,是周恩来的⽂化启蒙⽼师。从4岁起,陈⽒每天教他读书识字,背诵唐诗宋词,还给他讲故事。养母的⼀⾔⼀⾏,⼀举⼀动,对幼年周恩来性格的形成、⽂化修养的提⾼影响很⼤。从蒋妈妈哪⾥,周恩来学到的是另外⼀种知识。蒋⽒勤劳简朴,在⽤乳汁哺育⼩恩来的同时,也向他灌输了朴素的感情。春天到了,⼩恩来和蒋妈妈种了⼏棵南⽠。秋天,结了⼏个⼤南⽠,⼩恩来⾼兴极了,从⼼⾥钦佩蒋妈妈。
由于⽣母万⽒性格爽朗,待⼈接物礼节周全,家族间发⽣了纠纷,常要请她出⾯调解。这对周恩来的性格的养成是很好的熏陶,三位母亲,把同样的慈爱给予周恩来,也以不同的性格,给周恩来以不同的影响。
1907年、1908年,周恩来的⽣母万⽒和养母陈⽒的相继去世,改变了年幼的周恩来的全部⽣活。才10岁的周恩来不得不带着两个弟弟象成⼈⼀样挑起了沉重的家庭重担,成为这个败落家庭的当家⼈。
周恩来的伯⽗周贻赓从侄⼉的来信中,了解了家中发⽣的⼀切,很同情他的处境。1910年春天,周贻赓便把周恩来接到了东北。从此,周恩来再也没有机会回故乡淮安。
当时正值⾟亥⾰命的前夜,中国社会处在急剧的变⾰中,只读经书的旧式学校已不吃⾹,以教授新知识为特点的新学堂很受⼈欢迎。因为⼀时不到合适的学校,伯⽗便让周恩来去铁岭银岗书院(初级⼩学)赞读。
当年秋天,周恩来进⼊奉天府(今沈阳)等六两等⼩学堂(后改名东关模范学校)读书。学校按西式教育设置课程,教学质量在奉天。
这所学校的学⽣⼤都是官宦⼦弟,象周恩来这样的平民⼦弟极少。班⾥的富家⼦弟经常欺负他,周恩来主动联合⼏个⾝体弱⼩的同学做朋友,⼈多势众,那些富家⼦弟再也不敢轻易欺负他们了。
少年故事推荐阅读:四渡⾚⽔的故事⼉⼥们的思念之情
学校有位⽼校⼯,每天烧⽔、扫地、打铃,很是⾟苦。周恩来经常起早到校帮他⼲活。⽼校⼯病倒的时候,周恩来去看望他,还把⾝上仅有8个铜板送给他治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