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凿壁偷光
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但是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 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样办呢?匡衡没有向困难屈服,想 出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照射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他勤奋刻苦, 学到了许多知识,之后做了宰相。
关于勤奋的故事比喻:在艰苦的条件下设法坚持学习的精神。
(2):
悬梁刺股
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一天一早就起来就读书,直至深夜。正因疲劳瞌睡,常会不知 不觉打起盹来。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着头发。这样,一打盹,头皮就会被 扯痛。之后,他最后成为儒学大师。
战国时的苏秦正因游说秦国失败,家里人不理他,就发愤自学。每当瞌睡时,就拿锥子 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鲜血淋漓。之后他成为有名的学问家。
后人将两人的事迹合在一齐,用“悬梁刺股”形容刻苦自学。
(3):
陶弘景菜园求学
陶弘景菜园求学:古代的时候,对自然界产生很多误区,人们坚信螺赢是将螟蛉变成自 己的儿子这个荒唐的传说,还把领来的儿子叫做“螟蛉子'”陶弘景对此表示怀疑。他在村 边的菜园子里到一窝螺蠃,蹲在菜地里聚精会神地整天观察。陶弘景发觉它们有雄也有雌, 经过许多天细致的观察,陶弘景最后揭穿了蜾蠃衔螟蛉的秘密:原来螺蠃也有自己的后代, 螟蛉是被衔到窝里给幼虫当食物的,根本不存在“螟蛉义子”这回事!从此,陶弘景更感到, 凡事最好亲自观察,绝不能人云亦云。
(4):
蒲松龄草亭路问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 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最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 斋志异》。
(5):
欧阳修借阅典籍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是,他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由于家境贫寒, 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荻 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 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之后进行抄写。就这样日以继夜、废 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而这种 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小伙伴李尧辅,将李尧辅带上好学之路。
(6):
顾炎武读破万卷书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童年十分不幸,天花病差点夺走了他的生命。虽然他体弱多病, 但是在母亲的教导和鼓励下,顾炎武勤奋苦读,以过人的毅力手抄《资治通鉴》最后成为 一代大学者。
⑺:
陆游书巢勤学
南宋诗人陆游他从小就刻苦勤奋、敏而好学。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摆的是书,柜中装的 是书,床上堆的也是书,被称作书巢。他勤于创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成为我国历史 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
(8):
屈原洞中苦读
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 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最后成为一 位伟大诗人。
(9):
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 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 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 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最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 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10):
李密牛角挂书
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 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 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 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刻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11):
伽利略好奇善问
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在力学上的贡献是建立了落体定律,发 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的等时性、抛物户外规律,确定了伽利略原理。他在比萨大学 读书期间,就十分好奇,也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行星为什么不沿着直线前进?”一类 的问题,有的老师嫌他问题太多了,可他从不在乎,该问还问。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数学家 利奇来比萨游历,他就准备了许多问题去请教利奇。这一次可好了,老师诲人不倦,学生就 没完没了地问。伽利略很快就学会了关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深入地掌 握阿基米德的关于杠杆、浮体比重等理论。
(12):
张曜拜妻为师
清代咸丰年间有个武官叫张曜,因苦战有功,被提拔为河南布政使。他自幼失学,没有 文化,常受朝臣歧视,御使刘毓楠说他“目不识丁”,因此改任他为总兵。张曜从此立志要 好好
读书,使自己能文能武。张曜想到自己的妻子很有文化,回到家要求妻子教他念书。妻 子说:要教是能够的,但是要有一个条件,就是要行拜师之礼,恭恭敬敬地学。张曜满口应 承,立刻穿起朝服,让妻子坐在孔子牌位前,对她行三拜九叩之礼。从此以后,凡公余时刻, 都由妻子教他读经史。每当妻子一摆老师的架子,他就躬身肃立听训,不敢稍有不敬。与此 同时,他还请人刻了一方“目不识丁”的印章,经常佩在身上自警。几年之后,张曜最后成 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之后,他在山东做巡抚时,又有人参他“目不识丁”他就上书请皇 上方试。面试成绩使皇上和许多大臣都大为惊奇。张曜在山东任上,筑河堤,修道路,开厂 局,精制造,做了不少利国利民之事。正因他勤奋好学,死后皇帝谥他为“勤果”
(13):
孟柯改过勤学
孟子是战国时代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但是,孟子并非是一个天生就有学问的人,他 幼年的时候十分贪玩,不喜爱读书。之后,孟母为了教育他,三次搬家,还剪断布匹开导他。 最后,孟子明白了要想成才,务必发奋勤奋的道理。
(14):
怎样读书?
特殊爱好
几十年来,一向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刻,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 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 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把一切能够利用的时刻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 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连上厕所 的几分钟时刻,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 就是利用这时刻,这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一带向箱子书。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 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 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 装《
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有一次,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此 刻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那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工 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笑了。
认真地学,反复地读
从来反对那种只图书、从来反对那种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他在 读韩昌黎诗文全集时,除少数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细琢磨,认真钻研,从词汇、句读、章节 到全文好处,哪一方面也不放过。透过反复诵读和吟咏,韩集的大部分诗文他都能流利地背 诵。《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他从小学的时候就看过,到了 六十年代又重新看过。他看过的《红楼梦》的不一样版本差不多有十种以上。一部《昭明文 选》,他上学时讯,五真正十代读,六十年代读,到了七十年代还读过好几次。他批注的版 本,现存的就有三种。
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他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联共党史》及李达的《社会 学大
纲》,他各读了十遍。《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列宁选集》等等,他都反复研读过。 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划。
不动笔墨不看书
几十年来,每阅读一本书,一篇,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 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
(15):
张衡(78—139),字平子,是我国东汉时期着名的科学家、文学家,他的出生地在此刻 的河南省南阳县的石桥镇。他的祖父张堪做过太守,为官清廉。父亲早逝,因此张衡家里很 贫穷。张衡从小就勤奋好学,加上天资聪颖,很早就闻名乡里。据史书记载,他10岁时就 “能五经贯六艺”,过目成诵。他兴趣很广泛,常常涉猎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而且写得一 手好辞赋。一天,张衡从一本诗集里读到四句诗,描述了北斗星在各个季节傍晚时的变化: “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他觉得这太有意思了。天上的繁星闪烁,有的像箕,有的像斗,有的像狗,又有的像熊,它
们的运行义各有怎样的规律呢?这简直是太美妙了。(励志故事lz13于是张衡根据诗的资料 又参考别的书籍画成了天象图,每夜只要是没有云彩,他就默默地对着天象图仔细观察着夜 空。广漠的星空有多少难解之谜呀,他观察着、记录着、思考着,他的脑袋里装满了各式各 样的问题,充满了五颜六的幻想。之后,他最后确认那四句诗里描述得不够准确,事实上 斗柄早春指东北,暮春却指东南。
(16):
古时候,有个学问家叫孟轲。他刚上学的时候,很用心,写字一笔一划,很工整。不久, 他觉得学习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于是,他逃学了,常到山坡上树林中去玩,好开 心啊!
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妈妈问他:“怎样这么早就放学了?”他只好承认逃学 了。妈妈生气地说:“我辛辛苦苦织布供你读书,你却逃学,太没出息了 ”小孟轲连忙给妈 妈跪下。
妈妈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没织完的布剪断了,说着:“你不好好读书,就像这剪断的布, 还有什么用处!”
小孟轲哭着说:“我错了!今后再也不贪玩了。我必须好好读书”从此,小孟轲勤奋学 习,从不偷懒。之后他成了着名的大思想家。
(17):
顾炎武自督读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 名学者顾炎武最先提出的。
顾炎武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 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此刻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 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 老实实的事,务必认真忠实地对待它。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 先,他给自己规定每一天务必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一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 一遍。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 笔记,写下心得体会。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之后汇成了著名的《日知录》一书;最后,他 在每年
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 他规定每一天这样温课200页,温习不完,决不休息。
(18):
名人勤奋读书的故事
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十分勤奋好学。
由于家里很穷,因此他白天务必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
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但是,他又买不起蜡烛,天
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刻,内心十分痛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