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幼儿;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面条;多彩的公路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26-003
一、设计思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关于艺术的要求明确指出: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并喜欢参加艺术活动。
偶然,我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玩面团,于是,突发奇想:“何不利用面条对孩子开展绘画创作活动呢?”它既具有趣味性、方便性和可创性,又能开拓幼儿的绘画视野(即知道绘画不仅可以通过各种笔来画,而且可以用面条、线、树枝等等一些立体线条来创作),促进其思想从平面线条向立体线条创作的转变。为此,我结合幼儿实际情况,确定以“多彩的公路”为活动线索,利用“面条”来创作“公路”,让孩子自主地在小组的氛围中合作创作,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我先后运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案进行活动,现把活动过程及成败得失比较如下:
二、活动方案A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利用面条,通过摆、拼、接等方法创作“多彩的公路”。
2.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合作创作能力等等。
3.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到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VCD《多彩的马路》及相关设备,实物投影仪,面条若干,各式公路图(画在一张白纸上),成品作品两幅,抹布等。
[活动过程]
1.欣赏VCD《多彩的公路》,激趣导题。
(1)欣赏好VCD后,教师提问:小朋友们看到了什么?渤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公路哥哥长成什么样子?(幼儿可以用手势或肢体等自由表现看到的各式公路)
(2)教师展现各式公路图给幼儿观察。
2.运用实物投影仪,初涉创造。
(1)出示面条,教师提问:你们认识它吗?面条妹妹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它有哪些用处?
面条妹妹还有一个更好玩的玩法,猜猜怎么玩?(教师揭秘:它可以用自己来画画。)怎么画呢?(幼儿自由想象说出自己的想法)。
(2)教师先利用面条在实物投影仪上,通过摆、拼、接等方法表现出一条公路,再请几名幼儿分别到前面用同样的方法创作不同的公路。
3.观看VCD《多彩的公路》的定格,深入创造。
(1)观看VCD《多彩的公路》的定格,教师提问:公路哥哥喜欢和谁交朋友?(引导幼儿观察公路上及两边的事物。)
(2)幼儿自由结伴分成四组,用面条表现“多彩的公路”,体验合作创作。(引导要求:幼儿结伴分成四组,先一起造公路,再一起造公路哥哥的好朋友。)
4.欣赏评价作品:幼儿一起参观合作创作的“多彩的公路”,欣赏教师成品作品。
三、活动A的研讨
值得提倡的:1.活动目标明确。从认知、技能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并且通过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2.活动内容“新”、“巧”。“新”是构思新,“巧”是选材巧,能在绝大部分幼儿园中开展,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意义。3.活动主体创作热情高。活动中,幼儿兴趣浓,人人动手,个个参与,创作的欲望十分强烈,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值得思考的:1.教具准备可更巧。如:运用VCD《多彩的公路》提问导题,出现了各式公路图不能在同一画面表现的问题;利用实物投影仪表现创作心中的“公路”,只能让几位幼儿得到锻炼;面条易于,教师制作的面条画成品摆放易变形,且不易收放等。2.活动过程显问题。(1)“教”偏多“探”偏少。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整个过程“教”的味道较浓,尤其表现在:教师先利用面条在实物投影仪上,通过摆、拼、接等方法表现出一条公路,再请几名幼儿分别到前面用同样的方法创作不同的公路。本想以“点”带“面”,但是没被请到的幼儿到底“带”到没有?难说。他们有没有自己的想法?不清楚。幼儿的表现欲和自主性受到了限制。(2)细节处理需改进。如:“公路哥哥”“面条妹妹”拟人化的语言比较普通,不太符合现代幼儿的口吻,本想以此来调动幼儿的兴奋神经,但是听起来却有点拗口;有些提问的方式使幼儿
思维太散,费时较多才能回答到中心话题上;“小公路”变“大公路”难点的引导不够,以至最后幼儿合作创作“大公路”时,有点无从下手,须老师每组再进行引导提醒,才能更好地深入创造;先互评作品,再欣赏老师作品,时间太长,幼儿有点按捺不住等等。(3)体现合作仍不够。前面都是引导,最后才一起合作创作。虽然孩子们在合作中、合作后都体验到不少的快乐,但是既然目标中提出要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就可以将合作贯穿于整个活动,那样才不至于流于形式,使活动真正潜移默化地对幼儿产生作用。
四、活动方案B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利用面条,通过摆、拼、接等方法创作“多彩的公路”。
2.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合作创作能力等等。
3.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到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多彩的公路》及相关设备,面条若干,各式公路图(画在一张白纸上),黑勾线笔几支,红、蓝展板各一张,抹布等。
[活动过程]
1.观看PPT,提问导题。
(1)观看PPT《多彩的公路》后,教师提问:小朋友们看到了什么?(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公路先生长成什么样子?(幼儿可以个体或几人合作,用手势或肢体等自由表现看到的各式公路。)
(2)展示各式公路图后,教师提问:公路上,横着挨在一起的许多白线是什么线?它有什么用处?黄线是什么线?它有什么用处?
2.出示面条,初涉创造。
(1)出示面条,教师提问:你们认识它吗?面条小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它有哪些用处?面条小还有一个更大的本领,想知道吗?(教师揭秘:它可以用自己来画画。)怎么画呢?(幼儿自由想象说出自己的想法)。
(2)利用面条,初涉创造。(将幼儿分成红、蓝两队到准备好的工具前创作自己心中的“多彩的活动公路”。)
3.欣赏PPT,深入创造。
(1)欣赏PPT《多彩的公路》的定格,教师提问:这位公路先生和刚才看的比一比怎么样?(幼儿观察后自由回答,教师小结:它长得又长又宽,弯道很多。)刚才,小朋友们用面条小造的也都是“小公路先生”。那么,怎样才能变成这样的“大公路先生”呢?(先请幼儿猜想,再请几名幼儿到前面在各式马路图上用黑勾线笔想象连接操作。)
(2)利用面条,深入创造。同前,幼儿分红、蓝两队,站到原来的地方将各自的公路自由连接起来。
教师深入引导:“公路上有些什么?公路两边可以有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公路上及两边的
事物,逐步进行添加,合作创作“多彩的公路”。
4.参观欣赏,互评作品。
教师和幼儿围成圈一起参观、评价合作创作的共同作品“多彩的公路”。
活动延伸:1.活动后,及时提问:活动过的这些面条怎么办?能不能丢掉?为什么?可以怎么做?2.趁热打铁,继续生成几次活动,如:请幼儿分别摆放生活用品、植物、动物、高山流水等,由粗到细,逐层深入,促成幼儿作品逐步走向精细。3.家长和幼儿一起煮面条吃等等。
五、活动B的研讨
较活动A,本次活动的目标和内容未作改动,而在教学策略和组织教学等方面做了如下调整:
1.教具的更改
用PPT代替了VCD《多彩的公路》,解决了各式公路图不能在同一画面表现的问题,而且通过PPT更能直观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更有利于拓展幼儿的思维;不再使用实物投影仪;老师不用创作成品,而增设红、蓝展板各一张,减少了难度,节约了准备时间,方便了活动的开展。
2.教法的更改
首先,将拟人化的语言改成了“公路先生”“面条小”,孩子们觉得更加生动有趣,具有生活气息。
展现幼儿想象的各式公路图后,教师多了几个提问,是为了加深幼儿脑中的“公路表象”,避免创作时不必要的问题,并给作品增设内涵,增强美感。
挣破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将“老师利用面条在实物投影仪上‘教’的那段”改成“将幼儿分成红、蓝两队到准备好的工具前创作自己心中的‘公路’”,让每位幼儿亲自体验,避免了“一做三看”的现象,面向全体,体验创造,幼儿的创造一如“瀑布”势不可当,效果很好。
怎样才能使“小公路先生”变成“大公路先生”呢?大家先一起想,合作在各式公路图上用黑笔连线,连成一条“大公路图”。后来,他们站到红、蓝两队中原来的地方,很自然的就将各自造的面条公路合作连接起来,轻而易举地解决了活动难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