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数学教学论⽂
论⽂常⽤来指进⾏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学术研究的⼀种⼿段,⼜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学术交流的⼀种⼯具。论⽂⼀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参考⽂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论⽂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的,但它与⼀般议论⽂不同,它必须是有⾃⼰的理论系统的,应对⼤量的事实、材料进⾏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年级数学教学论⽂1
  刚担任⼀年级的数学科时,翻开教材给我的第⼀印象是:它就象是⼀本卡通故事书,每⼀课学习内容、每⼀道练习题都可以⽤⼀个⼩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到学⽣的⽣活当中,与学⽣的实际⽣活紧密相连。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良好的学习⽅式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数学的思维⽅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活,⽤数学的⽅法去解决⼀些⽇常⽣活中的问题。怎样才能使学⽣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以下是本⼈从教⼀年级将近两年的⼀点点体会:
  1、培养学⽣主动学习的愿望。
  刚⼊学的⼀年级孩⼦,⼤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节数学课《⽣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观察他们新的学习
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教室中的数,⼜领学⽣到校园进⾏参观,寻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边,使学⽣对数学逐渐产⽣了亲切感。
  2、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好玩”是孩⼦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课时,我让孩⼦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组为单位介绍⾃⼰带来的物品,后放到⼀起数⼀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个。这样不仅使学⽣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的合作学习习惯。
  3、引导学⽣从不同⾓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励学⽣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法?”时,很多学⽣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跳绳》这⼀课时,⼤多数学⽣都列算式为:2+6 (2个摇绳的,6个跳绳的),这时,有个⼩⼥孩却胆怯怯的举起了⼩⼿,她列的算式是:4+4 我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什么要列成4+4呢?”她说:“有4个⼩男孩,4个⼩⼥孩,共有8个⼩朋友在玩跳绳。”我当时特别⾼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棒极了!”并奖给她⼀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
⼦说:“其实通过这幅图还能列出很多不同的算式,谁还能做⼀个爱动脑筋的孩⼦?”经过这⼀启发,学⽣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直深挖到根据⾐服、袜⼦的不同颜⾊来列算式,甚⾄更有的学⽣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道题,学⽣都能积极主动去寻不同的⽅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4、培养孩⼦的⽣活实践能⼒。
  许多孩⼦在⼊学以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活实际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意了。数学如果不能与⽣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的⽣活实践能⼒也是⾄关重要的。如:上完《分类》课以后,布置学⽣到书店、超市等地⽅进⾏调查,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归类的,之后⼜让学⽣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叫学⽣扮演“商场⼩经理”把各种物品按⾃⼰的想法进⾏归类。这样,使学⽣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到现实⽣活.
⼀年级数学教学论⽂2
  题⽬:浅谈教育游戏在⼩学⼀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策略
  摘要:当⼉童步⼊⼩学⽣活之后, 就意味着他们要接受系统的数学启蒙教育, 如何顺利引导⼩学⼀年级
学⽣顺利适应⼩学⽣活与数学学习特点, 做好幼⼩衔接教学衔接, 是每⼀位⼀年级数学教师都应重视的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 教育游戏在幼⼩衔接教学中发挥着⼗分积极的作⽤。对如何在⼀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教育游戏进⾏分析探讨。
  关键词:⼩学⼀年级;数学教学;教育游戏;
  “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 ⼀年级⼩学⽣⼼性简单、直接, 数学教学活动是否能够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 直接决定了⼀年级⼩学⽣的学习积极性与思维活跃度。因此, 在⼀年级数学教学中, 激发⼩学⽣的学习兴趣应成为教学的⾸要任务。游戏对⼉童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 在教育游戏中渗透数学知识, 可让⼩学⽣快速理解知识内涵, 使其在娱乐中⾃然⽽然地习得数学知识与技能。另外, 幼⼉园是以游戏、活动为主要教育活动的, 在⼀年级数学教学中应⽤教育游戏, 还可让⼩学⽣感到熟悉、亲切, 使其获得⼼理安全, ⽽这则可使其更快速地适应⼩学⽣活。为了保证教育游戏的有效性, 下⾯, 笔者将从遵循教育性、丰富游戏教材、
做好游戏评价三个层⾯, 讨论⼀年级⼩学数学教师应⽤教育游戏的具体做法。
  ⼀、遵循教育性
  将教育游戏应⽤在⼩学数学课堂上的最主要⽬的是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教育游戏是为⼩学数学教学服务
的。因此, 数学教育游戏必须要符合⼀年级数学教学内容的要求, 切忌为了追求数学游戏的热闹化、娱乐化⽽割裂了游戏与数学课程之间的关联。
  就如在“位置”⼀课中, ⼩学⽣应建⽴基本的空间意识, 了解左、右这两个⽅位特征。为了帮助⼩学⽣感知左、右⽅位, 笔者以“正话反说”这⼀游戏展开了教育游戏。游戏规则为:⼩学⽣所说出的⽅位词, 要与实际动作相反, 若笔者说出“举右⼿”, ⼩学⽣便应举出左⼿;若笔者说出“向左转”, ⼩学⽣便要向右转。⼩学⽣必须要保持⾼度集中的注意⼒, 同时还应具备敏捷的反应能⼒,否则便会失败。在这个游戏中, 绝⼤多数⼩学⽣都投⼊了极⼤的热情, 他们能在游戏中感知左和右, 了解左右位置的相对关系。
  ⼆、丰富游戏素材
  为了迎合⼩学⽣好动、活泼的⼼理特征, 以及⼩学⽣喜欢通过趣味性实践活动获取知识的认知特点, 各个地区的数学教材都收录了许多教育游戏, 教师应予以利⽤与实践。另外, 除了教材中已经存在的数学活动, 教师还应充分利⽤⽣活资源、现代信息技术等来丰富游戏素材, 使⼩学⽣可⼀直对教育游戏保持兴趣。
  在“1~5的认识和加减法”⼀课中, 笔者利⽤电脑中的“青蛙过河”游戏组织⼩学⽣进⾏了加减法练习。这个电脑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在⼀⽚荷塘⾥, 有⼀⼩青蛙, 每个⼩青蛙上都有⼀个1~5以内的加减法算式, ⼩学⽣只有通过电脑键盘录⼊正确的计算结果, 才能帮助⼩青蛙顺利过河。以电脑游戏展开计算练习, 可
为⼩学⽣呈现⼀个⼗分⽣动、鲜明的游戏画⾯, 这种近乎真实的游戏画⾯更有代⼊感, 对⼩学⽣的吸引⼒也更⾼。在“分类与整理”⼀课中, 笔者直接利⽤⼩学⽣的书包, 要求⼩学⽣与⾃⼰的同桌两两分组, 在⼩组内对⼆⼈书包中的物品进⾏分类整理, 每个⼩组都应说出⾃⼰的分类标准。在分类整理中, ⼩学⽣会⾃发思考各个学习⽤品的相同点, ⽽这便可使其初步建⽴分类思想。
  三、做好游戏评价
  ⼀年级⼩学⽣的纪律意识、⾃我管理能⼒都⽐较薄弱, 在教育游戏中, 会出现许多不可控问题, 如游戏纪律涣散, 游戏意外,⼩学⽣对数学教育游戏不感兴趣等。为了及时了解教育游戏在数学教学中所发挥的功效, 教师应做好游戏评价, 根据评价反馈及时调整教学⽅针, 保证游戏的有效性。
  在每⼀轮教育游戏活动结束之后, 笔者都会先让⼩学⽣分享他们在游戏中所获得的感受。就如在上述“青蛙过河”游戏中, 有的⼩学⽣认为这种计算游戏可让他的注意⼒⾼度集中, 有的⼩学⽣认为可在课下⾃觉进⾏游戏, 有的⼩学⽣认为⾃⼰在游戏中熟练掌握了1~5的加减法计算⽅法……从本质上说, 让⼩学⽣分享⾃⼰的游戏参与感受, 属于⼩学⽣的⾃评活动, ⽽这不仅可让⼩学⽣了解数学教育游戏的意义, 还可帮助笔者了解⼩学⽣参与游戏的学习情绪与态度, 掌握⼩学⽣的数学学习⽔平。待学⽣分享结束后, 笔者会通过练习检测、谈话等多种⽅式来进⾏教师评价, 反思教育游戏是否促进了预期⽬标的实现, 以及教育游戏存在的不⾜, 确定需要改进的⽅向等多个问题。
  总⽽⾔之, 教育游戏可实现寓教于乐, 让⼀年级⼩学⽣以游戏展开数学学习, 可充分开发⼩学⽣的想象能⼒、创新能⼒, 使其对数学课堂充满期待。在教育游戏的引导下, ⼩学⽣也会⾃发开动脑筋, 思考获取游戏成功的最佳途径, 只要教师能够将教育游戏与⼩学数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便可发散⼩学⽣的数学思维, 使其形成数学能⼒。
  参考⽂献
  [1]张萨.⼩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学, 20xx.
  [2]裴敏琼.游戏教学法在⼩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研究[J].中华少年, 20xx, (21) :168.
⼀年级数学教学论⽂3
  题⽬:⼩学⼀年级学⽣数学语⾔表达能⼒的提升策略研究
  摘要:学⽣数学语⾔表达能⼒的提升对学习数学知识、参与数学活动、提升数学素养都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前⼀年级学⽣在数学语⾔表达⽅⾯存在不会表达和不愿表达的问题。经过课堂实践与思考, 我认为可以通过学会倾听, 在倾听和⽰范中学习数学语⾔表达的⽅法;有序指引, 给予学⽣提供更多表达的机会;丰富阅读, 在课外延伸中发展数学语⾔表达能⼒等策略对学⽣的数学语⾔表达进⾏有效训练。
  关键词:核⼼素养;数学语⾔;表达能⼒;⼩学⼀年级;提升策略;
  数学核⼼素养是会⽤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 会⽤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 会⽤数学的语⾔表达世界。由此可见, 语⾔表达能⼒是数学核⼼素养实现的重要内容之⼀。⽽当前⼩学⽣的数学语⾔表达能⼒参差不齐, 存在着部分学⽣不能完整地、清晰地表达出⾃⼰想法的现象, 严重影响了其数学学习的效果。因此, 如何在⼀年级时对学⽣的数学语⾔表达能⼒进⾏培养成为教师需要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学⼀年级学⽣数学语⾔表达能⼒的现状
  (⼀) 不会表达一年级课程
  不会表达, 指的是学⽣有表达的欲望, 但由于⾃⾝的年龄特征或所受环境、家庭等多⽅⾯的影响, 尚不能做到表达得很好。具体表现为以下⼏个⽅⾯:
  (1) 表达不完整。⼀年级的学⽣, 语⾔组织能⼒较弱, 不能够完整清晰地表达⾃⼰的想法, 他们的回答常常是⼀些零散的词组或短语, 缺乏完整性。⽐如, 在教学《数⼀数》这课时教师提问:“在这幅图⾥, 你看到了什么?”学⽣会回答:“蝴蝶。”教师接着问:“蝴蝶有⼏只?”学⽣回答:“5只。”从该⽣的回答可以看出数学语⾔表达不完整, 这⾥的“5只”指的是什么, 并不能从他的回答中得出。因此教师应⿎励学⽣说出完整的话:“5只蝴蝶。”甚⾄是提出更⾼的要求:“我看到了5只蝴蝶。”
  (2) 表达不规范。数学语⾔因其特有的学科性质, 应该是严谨的、规范的。但是⼀年级的学⽣由于其逻
辑思维能⼒较弱, 在进⾏语⾔表达时也往往缺乏⼀定的规范性。⽐如, 在教学《⼏和第⼏》时, 教师提问:“涂⾊的灯笼排在第⼏个?”学⽣会回
答:“第4个。”很少有同学能说出:“从左往右数, 灯笼排在第4个。”这部分内容学习的重点就是要让学⽣清楚且规范的表达物体的位置, 很多同学其实是能够理解这个意思的, 但是在进⾏⼝语表达时却不能说得很规范。
  (3) 表达缺乏条理。数学的逻辑性要求数学语⾔的表达必须具有层次性和组织性。有条理的表达对思维的过程有着较⾼的要求, ⽽⼀年级的学⽣由于缺乏思维的⾼度, 因此在表达的时候往往是⽆序的。例如, 在教学《分与合》时, 教师会提问学⽣:“7可以分成⼏和⼏?”这时学⽣会回答:“7可以分成3和4, 7可以分成2和5, 7可以分成6和1……”显然学⽣⼤都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样的回答是杂乱⽆章的。
  (⼆) 不愿表达
  不会表达是基于有表达的欲望, ⽽不愿表达则是出于个⼈性格、情感等⽅⾯的原因, 对表达产⽣了畏难和抗拒的⼼理。在⽇常教学活动中,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数学课堂交流时, 班级⾥积极举⼿发⾔的总是那么⼏个同学, 绝⼤多数学⽣都是光听不说, 即使是被点名发⾔时也是吞吞吐吐, 甚⾄有的直接站⽴不语。这样的现象⾸先说明⼀年级学⽣在进⾏数学语⾔表达时遇到了障碍,不能很好的通过语⾔表达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其次是在情感⽅⾯, 对数学的学习缺乏兴趣, 进⽽对数学课堂上的提问与回答也缺乏表
现的欲望。
  ⼆、提升⼩学⼀年级学⽣数学语⾔表达能⼒的实践策略
  学⽣数学语⾔表达能⼒要达到有效的数学交流需要⼀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年级时教师就应有意识的对学⽣的数学语⾔表达能⼒进⾏训练。
  (⼀) 学会倾听, 在倾听和⽰范中学习数学语⾔表达的⽅法
  数学语⾔表达能⼒的提⾼与培养学⽣良好的倾听习惯密切相关。在⼩学数学课堂上, 学⽣只有在认真倾听了教师的讲解和提问之后, 才能更好地理解学习的内容, 明确⾃⼰的想法并组织好语⾔。同时教师的讲解和提问中蕴涵了对数学语⾔运⽤的规范⽅法, 学⽣通过认真倾听, 可以帮助⾃⼰完善表达, 使⾃⼰的表达能够更严谨、规范、有条理。
  从⽰范的⾓度⽽⾔, 意味着对教师提出了更⾼的要求。教师在进⾏教学时, 数学语⾔的语⾔应是逻辑完整、规范⽽有条理的。例如, 在学习《⽐⼀⽐》时, 教师的提问应该是“谁⽐谁多, 谁⽐谁少”, ⽽不是简单的问“谁多”, “谁少”。规范的提问不⼀定会得到规范的回答, 但不严谨的提问⽅式⼀定不会得到满意的答案, 这就是⽰范的作⽤。在课堂上, 除了教师以外还有⼀个不容忽视的⾓⾊就是同学。⼀部分同学的表达同样会对另⼀部分的同学产⽣影响, 在思维的碰撞中可以提升⾃⼰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因此, 教师也应指导学⽣认真倾听别的同学的发⾔, 求同存异, 取长补短。
  (⼆) 有序指引, 给予学⽣提供更多表达的机会
  ⼩学数学的课堂应是教师与学⽣的“双边活动”, ⽽不是教师⼀个⼈的舞台。在课堂上, 教师应该学会“让学”, 让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对学⽣来说, 讲给别⼈听, 往往⽐听别⼈讲更⾼效。学⽣能表达到什么程度, 就证明他们的理解到什么程度。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给予学⽣更多的发⾔的机会, ⿎励学⽣说出⾃⼰的所思所想。只要他愿意说, 教师应毫不犹豫的给他机会说。⽽对于缺乏表达欲望的学⽣, 教师也应该⿎励其尝试表达。学⽣受到了⿎励, 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 这也许会是表达的良好开端。
  在给与学⽣说话机会时, 对于学⽣的表达也要进⾏相应的指导。因为有的学⽣很有表达的欲望, 啰嗦冗长的语⾔使得班级⾥的其他学⽣⽆法理解到该⽣表达的意思。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其进⾏有序的指引、相机的指导, 帮助学⽣到正确表达的⽅法。例如, 在教学分与合时, 教师⼀般会提问:“8可以分成⼏和⼏?”可以让学⽣⼀边说, ⼀边在⿊板上板书, 这时学⽣的答案可能是没有顺序的, ⼀般是想到哪个就说哪个。随后教师可以提出更⾼的要求:“你能按照⼀定的顺序排列吗?”排好之后, 教师可以引导学⽣进⾏⽐较和反思, “在说分与合的时候为什么要按照⼀定的顺序?这样有什么好处?”通过讨论后可以得出有序可以做到不遗漏。有序的表达是缜密思维的⼀种表现, ⽽数学就是这样⼀门严谨的学科。
  (三) 丰富阅读, 在课外延伸中发展数学语⾔表达能⼒
  阅读是⼈类获得知识的主要⼿段, 是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读书是学习的先决条件。阅读并不是语⽂学
科的专利, 学习数学同样需要阅读, 书读百遍其义⾃见, 在阅读过程中, 也可以潜移默化的感悟数学的语⾔。数学的⽂本除了基础的数学教科书外还有很多课外的数学读物。对识字量较少的⼀年级学⽣⽽⾔, 数学绘本是个不错的选择。在丰富多彩的故事图⽚中, 学习数学的语⾔, 学⽣可能会更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有了兴趣, 才会学的更好。
  学⽣数学语⾔表达能⼒的提⾼还离不开家长的帮助。我们可以⿎励学⽣与家长多进⾏交流, 让学⽣把在数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说给⽗母听, 并告诉他们你是如何知道和思考的。利⽤这样的⽅式也可以对孩⼦的数学语⾔表达能⼒进⾏训练, 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语⾔是思维的外壳, 思维过程需要依靠语⾔表达来呈现。教师只有通过长期的、有计划地加强学⽣数学语⾔能⼒的培养, 使学⽣具备良好的数学语⾔的表达能⼒, 学⽣才能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 参与数学活动, 提升学⽣数学素养。
  参考⽂献
  [1]史宁中.学科核⼼素养的培养与教学——以数学学科核⼼素养的培养为例[J].中⼩学管理, 20xx, (01) .
  [2]季芸.⼩学低年级学⽣数学有序表达的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 20xx, (05) .
  [3]席爱勇.数学表达:学⽣数学核⼼素养发展的实践范式[J].江苏教育研究, 20xx, (11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