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原十堰职业技术学院)自    2009
开始全面推进工学结合课程的改革,    全院不仅所有专业都重新建
构基于工作工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也一直在大力推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 几年的实践探索证明, 面对现阶段的高职学生状况,行动导向教学法无疑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但是,现阶段的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分析和深入探讨。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的问题
根据笔者从事督导工作过程的观察发现, 现阶段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设计的活动与课程内容联系不紧密。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是学生主动的学习活动, 行动导向的学习应尽可能地以
学生的兴趣作为组织教学的起始点 ,并且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新的题目或问题 ,以不断地发展学习的兴趣” [1] 进而使学生保持自主的学习状态。所以,在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注重通过设计一定的活动吸引学生,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但是笔者发现,教学实践中,部分课程设计的活动往往和课程的内容没有实质性联系, 比如课程学习内容是“客源地民俗文化”, 设计的学习活动却是“异域景点文化介绍。 课程的目标本来是让学生掌握不同客源地的民俗文化, 以帮助学生在接

待游客时能够针对性地做好服务。 而教学实施的效果却是锻炼了学生进行景点宣传和讲解的能力。 这样的活动设计使得课堂从形式上看学生是在行动,但结果却不能实现课程的目标。
2.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放羊”现象。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老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 组织者和管理者。 当教师把活动任务布置给学生后, 学生的行动表现经常会出人意料, 这时就需要教师发挥课堂掌控能力, 引导学生不跑题并围绕活动开展工作。 如果教师缺乏教学经验或者过分随和, 就会失控, 让课堂出现“放羊”的涣散现象。 这种情况多出现在青年教师的课堂上。 由于教师对学生学习中
工学结合出现的困难观察不到, 指导不力, 最后的教学效果较差。
3.在学习小组里, 教师布置的任务只有少数学生在行动。  小
组合作学习是行动导向教学法最基本的课堂组织形式。 在合作的小组学习中, 学优生比学困生显示出更高质量的参与行为。 实际上在现有的招生体制下, 高职院校招到的就是高考招生等级中最低端的学生, 这些学生最大的缺陷就是学习惰性大, 不会学习也不愿学习。 这种格局, 往往导致学习小组里主动参与活动的人数较少。
二、原因分析
1.学生的不适应。 一是学生习惯于传统的老师讲出答案、 自己被动听记的课堂形式。 学生经历了十几年的传统教学法, 现在

实行行动导向教学法, 需要自己主动去设计行动方案, 寻答案,很多学生不习惯、不适应,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说什么。二是
学生基础差, 自控能力弱, 自我要求低, 一遇到问题就轻易放弃。显然,在现有的招生体制下, 大多数高职生都是带着高考的挫败感进入高职院校的。 这些学生不仅学习基础差, 而且对专业认知少,对自己的人生规划不明晰,甚至没有学习目标,学习的主动
性比较差,尤其缺乏主动思考探究问题和规划事情的能力。 所以,他们非常不适应以自己为主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法。
2.教师的不适应。 一方面教师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理解还比较肤浅,对行动导向教学法下的课堂掌控还缺乏自信。目前,绝大多数的高职教师都是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讲授课堂里成长起来的,对于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认知还处在比
较初级阶段, 需要一个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化的过程。 另一方面教师自身专业实践能力还有欠缺。 比较理想地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需要老师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 能够设计出与专业实际工作相符又便于学生学习的课堂学习任务。 和传统的只要能把教材讲通即可的教学方式相比, 这要求教师必须对专业实践活动和企业生产实际比较熟悉, 并善于从中提炼设计出适宜于高职生状况的学习任务。 显然,这对于大多数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教学的教师队伍提出了极大地挑战。
3.教学保障条件不完善。 教学资源等教学保障条件还不能比较理想地支持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 也是目前教改存在问题的

原因之一。传统的以教师主讲学生被动聆听或观摩的教学模式,
对于教室和教学资源的质和量的要求都相对较低。 而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要“让学生以个体或者小组合作的方式围
绕明确的学习目标 ,通过完成一系列的综合性学习任务,学习新知识与技能 ,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2] 。这就需要有便于在课堂上开展小组讨论学习活动的教学场所, 和能够使学生人人得以动手训练的设施设备。 但目前高职院校不少教室还是基于传统模式而设计的固定桌椅,十分不利于学生小组讨论活动的开展,
也不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掌控。 行动导向教学法要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需要教师关注到所有的人 ,这样的前提是要小规模班级教学(以笔者的经验,班级在 30-40 人比较合适)。然而,随着近年来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各高职院校不仅教师短缺,连教室配置都
十分紧张,合班上大课的情况普遍存在。 这样的教学保障格局很难保证行动导向教学法和工学结合课程的有效实施 。
三、对策建议
1.坚持推进教学改革,在教改实践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
量。面对教改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有部分教师对教改产生了怀疑。但笔者以为,面对高职的学生状况,教改固然产生了新的问题,但不进行改革,课堂教学效果一定会更差。近年来,学院每学期一次的学生信息员座谈会都反映, 凡是进行了课改尝试的课程都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凡是没有进行课改的课程, 课堂死气

沉沉、到课率低、听课的人很少,受到学生批评最多。据笔者自
己的教改实践, 在初步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时, 一方面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另一方面, 教师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能力也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所以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
免。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师要意识到这个问题, 并主动去深化改革而不是否定课改的方向。
2. 加强系部和专业层面教学改革的整体规划和研讨, 深入推进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在经过前几年的大规模工学结合课程开发设计之后,目前教改面临的更加艰巨的任务就是所开发课程的实
施问题。现阶段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和系部及专业没有整体规划和推进课程实施而仅靠部分教师个人
的主动性单独探索一门或部分课程实施所致。 比如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果能够全体专业教师都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 并对学生要求一致, 效果就更理想一些。 再比如教学场所和设施的设计和安排,显然不是单个或者少数坚持教改的教师所能够解决的。
这些都需要专业层面的研讨和系部乃至学校层面的保障和支持才能实现。
3.教师要努力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和高职教育教学能力。行
动导向教学法应用的目的是通过教师的课程设计, 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出解决问题或完成工
作任务的途径, 并且付诸行动。所以,既不是教师撒手不管,也不是教师代替学生把行动方案设计好,
学生只管照着做。 事实上这样的教学方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