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19卷第8期
□谭波
【内容摘要】顶岗实习是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到的“2+1”教育模式,目前被高职院校普遍推行。近年来,在实施过程中陆续出现了一些负面集中
现象、热点问题,本文结合实际运行经验,分析这些问题的前因后果,提出对应的解决办法,为顶岗实习这一重要环
节在高职教育中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
【作者简介】谭波(1985 ),男,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加工
一、引言
高职院校不断适应新形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增强竞争力,其中“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就是其中的一个改革方向,打破学校与企业的界限,学校走进企业,企业融入学校,顶岗实习便是重要的落实方式。在教学环节里,学生的实践学习时间在中等职业学校要有一年以上、在高等职业学校有一个学期以上,通常在学制的最后一年,可以理解为教学与生产实际结合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就业前的一次演习,在此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并予以引导,综合培养学生与人相处、沟通、协调、判断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敢于面对挑战,为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
学生通过学校统一组织在校企合作的框架下,被安排到某个企业实习实训。为企业源源不断输送大批高素质“劳动力”,缩短了入职培训环节,是一种柔性化的人才引进方式;学校通过分享企业和社会资源,扩展学校与社会的紧密联系,练师资队伍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增进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化知识为技能。然而恰恰是这桩貌似天衣无缝的美事,却屡屡为人诟病,引来争议不断,近年来学生维权、学校强制实习、充当企业廉价劳动力等舆情频现,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大多以叫停项目来息事宁人。通过追踪事件的酝酿、发酵和解决过程,发现遵循着某种规律,学校层面的规划管理至关重要,如果只是为了尽快完成顶岗实习这一环节,甚至不顾及基本的专业对口,以将学生批量派出到企业为目标,将会为后续的各种纷乱埋下隐患。顶岗实习是学校的人才培养环节,必须以此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提高顶岗实习运行效能,这也是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探索和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合规合理、互利共赢是“顶岗实习”健康运行的基石
顶岗实习形式下的校企合作需要协调多方资源,特别是引导利用社会民间事业体时肯定会出现很多矛盾。为建立稳定的战略型校企合作项目并使其健康发展,以学校为主导的合作各方(特别是学校和实习企业)一定要努力让顶岗实习的展开符合以下几条:第一,校企办学的建立、合作、实施均应以《职业教育法》《劳动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保证各方的权利与利益,为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第二,学生实训获得的能力是检验办学效果的主要指标,而实习的载体———产品是企业的生命,因此应在学生的专业范围内慎重选择合作企业,紧密围绕企业对员工技能素质的要求展开,以期学生、企业、学校三方都满意;第三,顶岗实习既是企业的人才源地又是国家的教育大计,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的同时又要让其承担一定的培养成本,让人很难权衡,甚至会直接拒绝尝试,所以首先要和合作企业在观念上达成一致。同时各方要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讲信用、重合同,校企双方共同承担合作的成本,共同分享社会效益;第四,学校开辟专业,设置课程应该努力遵循市场经济需要,实现高职教育的实用性、技能性,也能更好地发展合作企业,解决企业的用人需要。最终合作企业、学校、学生三方签订达成的应该是协作教育合同,而不是简单的劳务用工协议,学生的顶岗实习和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转应该相对独立。
三、学校动员、准确宣传是“顶岗实习”顺利运行的保障
顶岗实习的宣传动员工作应让实习企业、学校、学生及家长对实习情况有个全面如实的了解,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效必要环节,让家长在思想、行动上积极配合,以免实习过程中在不了解实情时听到孩子稍有牢骚便联系学校终止这一环节。更应让学生知道进入企业后的待遇及可能遇到的问题,让他们明白要做什么、应当怎么做,准确给自己定位,为有序地落实方案和各项措施奠定坚实的基础,规范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行为,消除问题隐患。而导致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稳定性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学生的就业心态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欠缺太多。高职学生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培养的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要求必须到第一线工作和锻炼,但很多学生自认为有学历,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薪待遇,对一线工作的估计不足,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较大,难以承受一线艰苦工作;第二,实习单位是追求利润的集体,大多只是机械的下达生产任务,很难让他们把管理理念向培养学生的角度倾斜,特别是实习前期及生产任务重的时候,会让学生难以适应,从而影响整个实习效果;第三,新时代学生成长环境优越性、家长及学校教育的单一功利性,以及高职学生的阶段特征,对基
2020年第19卷第8期
层岗位的单调重复工作容易厌倦等。这些都应充分考虑,并囊括在前期的宣传动员工作中,但绝对不能只为调动学生的实习积极性而虚夸美化实行环境,甚至开出一些“空头支票”,这也不是健康发展的长远之计。
四、岗位对口、落实管理是保证“顶岗实习”效果的前提
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自负盈亏的独立体,承受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根据市场适时调整生产经营,优化企业管理,增强生存能力。这样企业自身的生存发展问题使得企业主身心疲惫无暇顾及其他。没有他们的重视,校企合作难以优质发展。在当前的合作中,企业多提供技术含量低的“劳力型”实习岗位,而且企业能提供的师傅也相当少,他们的工作往往相当紧张,多数理论知识薄弱,又没有较好的表达能力,无法很好地把自己所掌握的经验技术传递给学生,而紧张的订单、频繁的加班使人无暇顾及其他,致使学生在实习后对专业技能也还只是肤浅了解,甚至连学校学的理论都荒废了。这些只有在政府政策调控的前提下(比如税收、项目批建、荣誉等方面的倾斜),才能最大激发企业的兴趣,促进互利共赢效果的达成。
顶岗实习是教学环节,学校理应安排指导教师、辅导员全程参与,严格要求,答疑解惑,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目前这一部分在分散定岗实习中基本处于真空状态,学校表面上给教师安排了这项工作,但落实难度很大,主要是由于时空滞后,无法做到及时、真实、有效的沟通,真正遇到问题的学生考虑到顶岗实习环节的考核等因素会产生抵触心理,使学校的管理流于形式。这就需要学校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面覆盖顶岗实习制度体系,使管理不留死角,保证由学院教师、辅导员、企业技术、管理人员担任导师、师傅,引导企业进入到育人主体中来。针对学生在顶岗实习初的适应期、岗位熟练后的厌烦期等不稳定情况,以及生病、冲突等个别危机等采取全方位的预防、跟踪、监控。
五、学生主动、企业重视是“顶岗实习”持续发展的动力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特与生命力之所在,突破学校学习环境的局限性、片面性,实现学校环境与企业环境的糅合,课堂知识在顶岗实习中得到检验和巩固。鉴于顶岗实习学生的双重角,应具备以下几个观念:一是以“正式工”的心态融入。严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纪律,积极努力完成安排的各项任务,虚心求教,尽快适应环境,寻自身短板,发展自身的长处,拓展知识面,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二是以“旁观者”的角度观察。具体实习过程中,往往被安排在具体的岗位,工作大都较为琐碎。但工作之余要把眼光放宽,了解企业的日常运行管理、同事合作的交流合作技巧等,在更广的层面熟悉工厂,培养主人翁意识,锻炼自身的综合工作能力;三是以“研究者”的身份学习。在实施过程中综合确定一些课题,探索理论与实践互补的结合点,了解设备,认识工艺,熟悉运营,关注行业动态,同时穿插一些社会调研,形成最终的实习结业论文。学生对实习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后,将不再是简单的、枯燥的环节,而是自发的学习锻炼环节。
学校通过前期的铺垫,就可主动有效借用企业资源,弥补校方经费的不足与真实生产环境的缺乏,加强学校、教师、学生以及专业和教研等方面与企业、管理者、能工巧匠、行业、产品等的纵横联系交流,在市场经济的真实性与竞争性中提升学校各方面的质量层次。同时为企业解决短期的用工问题,遴选储备实践检验过的优秀可用之才;高效转化高校科研成果,实现企业技术的低成本创新;搭乘校企合作培训体系提高整体职工素质;同时在其他各方面的优势互补,在双方多层面产生边际效益。
六、结语
基于校企合作中的多方利益平衡,应让合作各方正确全面地认识到顶岗实习所带来的益处,以激发各自的积极性,通过精诚沟通努力实现校企合作的健康高速发展。合作各方坚持互惠互利,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激励企业从专业设置到课程体系建设、从教学内容到教学实施、从入学教育到在校学习直到最终毕业应聘的全程参与,主动听取企业的意见,让双方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双赢的结果。在合作中考虑实习岗位与学生专业的衔接,因只有让他们在实习中得到切实的锻炼,而非走过程或简单的劳力输出,方可促进这一办学途径的循环健康发展。进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学徒制教育模式,让顶岗实习成为高职院校的招牌和立校之本,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可靠的基础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邵庆龙.对高职教育中顶岗实习模式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0,21:56 58
[2]张耀,陈梓城,祥.高职电类专业区域集中、企业分散顶岗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15:34 36
[3]王华.有关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J].交通职业教育,2011,2:35 38
[4]张成涛.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运行机制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2,22:7 9
[5]周耕夫,李栋学.工学结合:期待制度与法规的哺育———来自德国“职业教育合同”的启示[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1:5 7
[6]耿洁.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8:13 15
[7]曹屯裕,潘菊素,傅琼.以实践教学为主体创新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7,10:50 51
工学结合[8]肖霞,贺定修.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下的高职教育顶岗实习[J].教育与职业,2016,20:103 106
[9]张勃,谢海良,陈参,许松涛.高职院校工科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问题的探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10]姚会平,唐小涛.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障碍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7,7
[11]李国富,佘和舟.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与人才培养机制的探讨[J].鄂州大学学报,2013,3
[12]崔孝丽.重构内蒙古地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5
[13]王艳萍.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风险现状研究[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
[14]董常亮.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教育,2013,7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