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CUPATION
2010    12
1 0
内部资源,鼓励教师参加高起点的学历教育,让教师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知名企业的培训机构、知名学俯的专业院所参加数控专项培训学习。第二,积极引进知名企业的数控高级技术人才。由于数控技术高级人才在当今企业都是技术骨干,要想引进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学校必须为这样的人才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和优良的高技术人才应用政策,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职业教育的行列。第三,到数控技术应用型搞得好的高等院校,招纳具有数控操纵职业资格证书的应届毕业生,经过短期的训练培养,快速地充实到教师队伍。第四,营造一个好的教学环境,通过各种的鼓励措施在教师中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有了这样一个环境和机遇,一支高素质的数控技术队伍会很快地成长起来。
三、数控实训基地的改进
数控实习基地的建设,在数控专业的建设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以数控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制定实习基地的总体建设规划,根据资金现状,分阶段购置数控设备。设备的购买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并兼顾企业对数控用工市场的需求,同时把数控设备的购置与数控专业教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其主要形式有工学交替、半工半读、订单培养等。工学结合的前提是校企合作,即学校将企业资源引入教育中,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培养人才。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由来已久,它起源于英国1903年开始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Sandwich Education)。l906年,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开始实施与英国基本相同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并称之为“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1983年,世界合作教育协会(World Association for Cooperative Education)在美国成立,每年召开一次国际性会议,其影响越来越大。2000年,世界合作教育协会经讨论后决定,将合作教育改为“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Work-integrated Learning),以进一步从名称上凸显工学结合的
基本特征。
一、党和国家一直重视工学结合
在我国,早在1958年刘少奇主席就发表了《我国应有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一文,提倡半工半读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就是今天的工学结合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在天津、上海、江西、江苏、广东等试验,取得很好的成绩。刘少奇是这样评价的:毕业生“能文能武,就是说,既能脑力劳动,又能体力劳动;既能当工人、当农民,又能在科室办事、在研究机关工作;有些还当了技术员。我认为,
这种在半工半读的中等技术学校或者大学毕业出来的人,是一种新人。这种人跟我们不一样,跟现在的工人、农民也不一样,跟现在的知识分子也不一样,而材的规划融合为一个整体。在购置数控加工设备的同时,要配备现代教学辅助设备及数控生产教学软件,做到数控基地建设的软硬件相结合,充分发挥数控设备的作用。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不但要培养学生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随机应变地解决教学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除增加实习、实验等教学内容外,在实践教学中还应针对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思考题、作业题,使学生养成善于动脑和动手的习惯。为开阔学生的视野,在教学中可为学生提供先进的数控技术录像,参观国际、国内先进的数控设备展览会等。在数控技术教育中走产、学、研结合道路的最终目的是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振兴中国数控民族产业化,结束外国在数控技术方面排斥控制、约束我国的局面,使中国的数控技术及其产业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
职业学校在大力学习数控技术,完善学校教学体系,加速知识更新换代,改变传统观念,重视人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的过程,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强化实践和实验教学的结合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企业急需的数控人才,使我国的机械制造业更好地迎接21世纪的竞争与挑战;同时,也为职业技术学校奔向美好的前景插上腾飞的翅膀。
(作者单位:浙江省安吉县技工学校)
浅谈工学结合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文/周常青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是一种新的人了。他们没有那个知识分子架子。”笔者认为,所谓“新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与工人、农民相比,他们素质技能都很高;与知识分子相比,他们能够深入生产一线,没有架子。“”的十年浩劫耽误了中国教育,也葬送了这种教育模式。改革开放后,新建立的“半工半读学校”,不再是原本意义的半工半读,而是违法青少年教育的专门机构。
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早在1991年,国务院就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正式提出了“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要求,但是作为倡导性意见,没有强力推广。在当时的背景下,没有引起各类职业学校的高度重视,对它的研究实践都不多。
2002年,国务院再次发文《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职业学校要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对工学结合的内容进行了具体化。为了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4年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推动产教结合,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化为订单式培养。
2005年11月,国务院再次发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同时,丰富了工学结合的内容,要求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教育部于2006年专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意见》指明了工学结合的重要意义和具体途径,对各学校建立工学结合的保障机制提出了要求。同年,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教育部发布了高职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把工学结合提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的高度,希望通过工学结合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二、高职评估和示范建设有力促进高职院校对工学结合的探索
在宣传发动的同时,两项重大政策对工学结合的探索和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一项政策是教育部开展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该项工作自2003年试点,2004年全面铺开,2008年正式发布《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在2004年发布的高职人才培养水平评估试行方案中,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
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等法规和文件作为评估依据。在2008年发布的正式评估方案中,将切实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作为评估的重要指导思想。这些都意味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评估的重要观测点之一;是否进行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关系到高职院校能否在评估中取得好成绩。从2007年以前的评估结果来看,凡是被评为优秀等次的学校都是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取得突破的院校。
第二项政策是教育部财政部实施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该计划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为目标,以教育教学改革领先为评选条件之一,以合作开发一批体现工学结合特的课程体系为目标之一。在具体评审过程中,符合16号文件的要求成为重标准。
这两项政策是我国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政策措施。顺利通过评估并取得优秀等次,争取成为国家示范院校,都关系到各高职院校的生存发展。所以,各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期能够在评估的示范创建过程中取得好成绩,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学院的竞争力。
三、职教市场竞争是工学结合受到重视的根本原因
工学结合研究和实践的繁荣,归根到底是市场竞争的结果。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决定后,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到2009年,全国独立设置高职院校1215所,比1999年的474所增长了1.6倍;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数达313.4万
人,比1998年增长了6倍以上,超过本科生的招生规模;高职院校在校生数达964.8万人,比1999年增长了8.2倍。 与本科教育不同的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是各级地方政府,主要是市县级政府,是财政最困难的两级政府。各地方政府对高职教育的投入非常有限,高职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收取的学费。各高职院校为了争取更多的生存发展资源,不得不不断地扩大招生规模,不得不与其他院校竞争。在生源非常充足的情况下,这种竞争并不明显。但是,近年来,一方面高职院校数继续增加,另一方面高校生源迅猛下降,高职院校刚刚到自己和发展道路,又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是各高职院校面临市场竞争的惟一选择和出路。在这时候,大家不约面同地选择了工学结合,带来了工学结合研究与实践的繁荣。
注:本文是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09年度课题“工学结合的内涵及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09B178)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湖北省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OCCUPATION1 1
工学结合2010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