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小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课堂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地带,课堂教学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为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全面达成语文课程育人目标,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依据国家和我省有关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文件精神,制定我省小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一、课堂教学准备
(一)学习课程标准
认真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对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等方面的规定,理解课标学段目标设置的序列性和层递性,把握课标和教材之间的关联,注重语文要素的达标,确保语文教学“不超标”“不降标”,防止“非语文”和“泛语文”倾向。
(二)研究教材教法
深入研究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排特点和编写意图,体会“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的深刻含义。挖掘文本教学价值,充分体现学科育人价值。尊重文本规定性,选择有利于目标达成的教学内容和相关资源展开教学,选择使用有利于目标达成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语用增值。
(三)分析教学实际
深入研究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认知规律、思维特点,精准分析执教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需求、已知已能和困惑,
依据“最近发展区”,面向全体学生,合理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照顾学生差异,搭建适切的教学支架,确保教学目标全面达成。
(四)制定教学计划
在学习课标基础上,结合《教师教学用书》要求和学生实际,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规划。教学计划的目标要明确,内容要具体,措施有保障,时间分配要均衡,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五)开展集体备课
加强语文教研组建设,促进专业共生。强调在个人备课基础上,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突出重点问题解决和重要任务攻关,分工合作,取长补短,共享教研成果。定期开展主题明确、内容聚焦、形式多样的集体备课、观课、议课活动,尝试进行单元整组、问题导引、成果推广、项目研发等多种方式的备课实践。鼓励建立“线上备课研修小组”,开展跨年级、跨学段、跨区域的集体教研活动,将备课、课例观摩、巡教走班、作业设计、命题检测等结合起来,不断提升教研效能,形成校本教研基本范式。
语文课堂
二、课堂教学设计
(一)设定教学目标
恰切、清晰、准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是制定教学设计、选择教学方法和进行效能检测的标尺,引导教学活动有效开展。
1.落实立德树人
教学目标设定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育人功能。要着眼于培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提升科学思维品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语文学习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继承革命传统,提高文化自信。
2.聚焦学科素养
教学设计应聚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围绕语文要素的落实,将三维目标有机统一,做好“课程目标—学段目标—册次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的逐级分解,兼顾学段常规目标、单元重点目标和课时个性化目标,在发展思维中感受审美情趣,助推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
3.体现内容整合
整体把握教材选文系统、助读系统和训练系统,揣摩单元导语、课文内容、课后思考练习题、阅读链接、语文园地等板块之间内在联系,统整支撑教学目标达成的教学内容,合理确定单元、课文和具体课时教学内容,合理设定教学容量,顺应学生语言发展需求,丰富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4.结合教学实际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定要充分考虑学情,有利于点燃学生学习兴趣,激活思维,掌握基本学习方法,逐步培养语文学习能力。要结合学情、文本特征及单位时间的教学可能性,
围绕“三维”目标合理确定分层目标,厘清“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学目标设定应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模糊、空泛。在保证阶段总目标达成和基本教学任务完成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课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出灵活处理,确保一课一得,课课有得。
(二)确定教学内容
“教什么”和“怎么教”同样重要。确定精准的教学内容,是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和减负增效的关键。
1.突出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难点,主要表现为对教学内容的精要选择。识字写字教学应重点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写字习惯。阅读教学应侧重于阅读兴趣、习惯、方法和策略的习得,陶冶阅读情趣,难点在于发展自主阅读力。口语交际讲究适切交际语境的创设,重在得法,使用文明交际用语。习作教学应均衡文学化习作和实用性表达,唤醒表达需求,在“具体明确”和“文从字顺”上多下功夫。综合性学习重点在于挖掘、整合出具有感召力的研究主题,发挥问题导向和任务驱动的功能,综合运用语文学习所得解决生活问题,展开探究与创造。
2.融入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的确定与组合应调动学生的探究愿望,激励学习动机,渗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发现语用规律,感受语文学习乐趣。应特别关注学生在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中的思维发展规律,优选学习方法,引
导学生对学习材料展开个性化理解,对语文要素展开自觉建构,真实经历直觉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过程,丰富思维经验,在大量语文实践中把握语用基本规律,形成认识自然、社会和表达自我的正确方式。
3.联系生活实际
语用经验的获取来源于各种语言实践。主题多元、题材多样、体裁丰富的教材文本是提升语文知能的有力凭借。“设身处地”“感同身受”“角体验”“类似唤醒”等都是创生学生自觉语用的有效路径。依托文本搭建多种对话可能,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感知、理解、欣赏、评价和运用活动,主动进行探究式学习,充分利用项目式学习、问题解决方案和任务清单,联系生活实际,参与质疑反思、交流讨论、探究创造过程,以语化文,以文化人,运用语文知识建设美好生活。
(三)明确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情等,选择有趣、恰当、适切的教学方式,不断学习、验证和运用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形成语文课堂教学的规程和范式,生成各具特的课堂教学风格,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选择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遵循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原则,自觉践行自主、合作、探究和利于分享的教学方法,灵活采取启发式、互动式、自导式等教学策略。
优选教法要充分体现教师的教。要用行为描述、关键词界
定等形式,完整、准确地展示教师教学的理念、目标、行为和方法。具体实施中要因地制宜,以教促学,
指导学生选取合适的学习方式展开深入探究。
课型不同教法不同。应依托精读、略读、自读三位一体的教材编写特点有序展开阅读教学。精读课以教师引导为主,借助单元导语、思考练习题、积累拓展、语文园地等指导的教学方法,重点训练学生的感知、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坚持知识、能力与方法并重,学以致用,习得语文学习方法。略读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借助阅读提示,运用精读课掌握的学习方法,提升阅读思辨和阐述能力,培养自读能力。课外自主阅读重在拓展学生阅读视野,验证阅读方法,丰富阅读思维,体验阅读乐趣,收获阅读经验,提升阅读品位。
2.优化适切学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尊重文本规定性。文本不同,学法各异。儿童诗学习应通过朗读、联想和想象感受奇思妙想,在赏析中发现各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童话教学应重在感受童话故事中想象的神奇,体会人物形象蕴含的真善美,感受童趣盎然、妙趣无穷的表达方法。寓言学习应重在通过理性思维,发现简洁故事中蕴含的规律和道理。古诗文学习应侧重于借助注释、插图、背景资料和经验等了解大意,通过反复朗读感受其音韵之美、情感之纯和意象之独特,感受中华优秀文化的恒久魅力。散文学习应重在通过生活细节感悟人性真善美,发现表达笔法的丰富与细腻。说明文学习应侧重于发现、领悟作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