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需要回归到“语”和“文”上,“语”即规范的、高级的、精致的、优雅的口语表达。“文”即书面表达,而书面表达的最高级的形态就是独立成篇的、有主题、有构思、有剪裁选材,讲究语言风格的“文章”。 常言道“言传身教”,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语言更是“传道授业”的重要工具。教师的课堂语言不仅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而且可以反映出一个教师的素质修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有着特殊的要求。
准确规范、严密精炼、优美风趣、.意蕴深远性、富有个性、赏识激励、清新自然是语文课堂语言的特殊要求。教师的课堂语言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工具和载体。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课堂语言亦应与时俱进,合着时代的节拍,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1、准确规范性
用语准确是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第一位的。没有准确性,就没有科学性,如张冠李戴、说解错误、用语不当、词不达意等都是不准确的基本体现。教师要做到措词适度、轻重宽严、高低深浅、用语得体。教师用语不同于日常交际,不仅要做到准确严密,还要做到合乎规范,使用
标准化的语言,并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所谓标准,不仅指语音标准,而且还指遣词造句的标准,使之合乎汉语语法规则。说话不完整、前言不搭后语、粗制滥造、随心所欲、习说方言、滥用口语、语病迭出等都是课堂用语之忌。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慎用语,以确保语言的纯洁、健康、科学和规范。
2、严密精练性
准确,是要求无一差错;严密,是要求无一疏漏。严密主要是对事理的论述而言,尤其是对抽象的问题。严密性主要表现为对问题的分析和阐述,说得有分寸,讲得有尺度,特别是对复杂的问题要善于区别、辩证分析、审慎周全,避免出现出语草率、表达粗疏等现象。语言的严密性和精练性是紧密关联的,宜精不宜繁,这也是课堂上少讲、精讲对语言上提出的必然要求。成功的教学、优化的教案更应反映在对语言的设计和提炼方面。所以,教师要做到简练精当、要言不繁,在分析、说解和议论中要言必从简、击中要害、提高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更多的知识。
3、优美风趣性
教学是一种艺术,其艺术价值的高低也体现在语言上,优美的语言能给学生以美感,使无意注意能转为有意注意,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度重视教学艺术的教师应该对语言精雕细刻、求善求美,以创设一种最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既能受到语言美的熏陶,又能兴致勃勃地感知和理解教材。风趣的言语和优美的语言是结伴同行的,风趣的语言能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妙趣横生的教学过程中获得启迪和新知并乐此不疲,避免了刻板枯燥的说教,从而使课堂生动活泼、富有成效。
4、意蕴深远性
“石蕴玉则山辉,水含珠则川媚”,有文采的语言如粒粒珍珠,颗颗美玉,撒播在学生纯净的心田,会唤起他们美好的心灵体验。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修辞,不仅可使表达内容形象生动,而且意蕴深远、韵味无穷。有位教师对《再别康桥》一文的导入是这样的:有一座桥,文明遐迩,令人神往;有一首诗,清新脱俗,荡气回肠;有一个人,才华横溢,风流倜傥。今天,让我们来看一座桥,感受一首诗,了解一个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精准的语言,使语言典雅精致,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浓浓诗意的氛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而贴切富有文采的导入,更离不开各种修辞的锦上添花。
5、富有个性
语文课堂不同的学生体掌握的词语总量有多少之分,领会的语句结构有繁简之异,教师对此必须有所了解,有所研究。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教学语言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教学语言过浅过易,学生会感到老生常谈,旧调重弹:“无高可攀”;过深过难,学生又会感到如听天书,不知所云:“高不可攀”,只有深浅适中,难易恰当,学生才会感到“高而可攀”,才会产生“又上一层楼”的豪情和快感。为了使教学语言与学生语言水平相适应,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在接受一个新的教学班时,常常要通过朗读、讨论、提问、作文、问卷、交谈等方式,摸清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行情”、“水性”,以此作为自己的设计、运用教学语言的出发点。
6、清新自然性
课堂上,教师就是这样一个“舵手”,他要带领着学生达到学习知识、体验情感、享受语文的目的。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把学生带入课文中,走进文字里,跟着作者的描述深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体会、去感受。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应紧凑自然,从一环节到另一环节的过渡应衔接巧妙,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已步入另一境界,似大雪无痕,如润物无声。教师要精心地组织好教学语言,特别关注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语,就能够画龙点睛,使课堂前后贯通
、浑然一体,学生就能自然地被教师带入语言的情境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是学习语文的规律,是安排教材顺序的原则;教学语言也要遵循这一规律、这一原则。教师设计运用教学语言要掌握好“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各自的“度”,安排好从前者向后者过渡的阶梯。
7、赏识激励性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每个人仿佛都是为赏识而生存。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赏识学生,用赏识的眼光、心态和语言去寻每一个可以赏识的对象。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师鼓励和开发学生创造力的赏识性的评价语言,是不可忽视的‘动力资源’,在一定场合,一句话可以产生巨大的‘现场效应’,有时可以改变学生一生。”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因此,在学生的表现有明显进步时,教师应及时运用肯定性、激励性用语,并适当给出方法上的指导。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说明教师的教学效率很大取决于他的教学语言。掌握课堂语言的特殊要求,恰当运用课堂语言,相信课堂一定能充满生机。总而言之,只要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心怀每一个学生,把爱心,
耐心,信心贯穿于每一节课,正确运用课堂语言,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活力。让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温暖。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