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市中考满分作文
北京中考满分多少分
【考场真题】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袁隆平以及他的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将“做一粒____的种子”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做一粒向阳而生的种子
我,做一粒怎样的种子?
从小就喜欢迎着太阳向前跑,当然喜欢做一粒向阳而生的种子了。
向阳而生,从字面看是“向着阳光而生长”。
不论以前还是现在,我都讨厌黑暗。我从不拉紧窗帘,为的是享受一缕悠闲的阳光。清晨,从家里阳台的角度正好能看见太阳初升,站在窗前,我的起床气、烦躁感都可以在一瞬间被阳光化解。傍晚,我又贪恋学校那一角天空中的落日,看它带着无数人的喧嚣与留恋,缓缓落去。
从不喜欢蒙在泥土中不生不长的种子,我更希望成为在泥土中奋力挣扎着出来,沐浴光照的种子。
阳光可以治愈我很多。不管是半天上不去的成绩,复杂难处理的各种关系,妈妈不间断的批评,还是学校里难吃的饭菜,卡个不停的网速,只要碰巧有阳光照过来,我的怒火就会减少一大半。
向阳而生,不只是向着宇宙中的太阳生长,更是向着心中的太阳生长。
有些时候,我喜欢把自己封闭起来,在心中紧闭的大门里反复徘徊,反复矛盾,却依旧挣扎着寻光照,寻太阳。这是我一个人的征程,是一个人的冒险,就像那句“冲破黑暗迎接黎明与太阳”,我终将在荒无人烟的内心世界里探求阳光,奔向阳光,向着它成长,同内心的黑暗说再见。
在我的生活中,向阳而生就是心中有梦眼里有光。对,做一粒向阳而生的种子,做颗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种子,努力地为别人传递营养,尽力抑制自己的坏情绪,像阳光一样治愈自己,温暖他人。
向着太阳生长,向着无尽黑暗中的阳光生长,向着心中坚信的那条阳光大道行走,是与自己的和解,是拼命摆脱黑暗的努力,是跌倒无数次依旧选择向上的勇气,这才是向阳而生。
做最向阳而生的种子,我将跟着心里的那束阳光,不卑不亢,勇敢追求我的理想,永远把心里的阳光洒向周围,永远清澈,永远磊落。
永远迎着光,永远向前跑,永远坚信:彼方尚有荣光在。
【名师专场】
2021年北京卷的作文题有两道,一道是半命题作文题,另一道是想象类作文题,都需要考生自己拟题。就评卷情况来看,不少考生在拟题上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主要的表现是标题不新颖。
俗话说得好:花香蜂自来,题好一半文。一个好的标题,如同龙之眼、凤之头,不仅能鲜明地揭示文章的主旨,对全文的内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还会收到引人入胜、先声夺人之效。那么。如何给自己的文章拟一个好标题呢?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修辞法。修辞法就是在拟题时,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其主要效用是能使标题形象化、生动化。其中用得比较多的是比喻。事实上,2021年北京卷的第(1)题“做一粒____种子”本身就是一种比喻。我们在拟题时,只需要将“种子”的比喻义明确化、具体化即可,如“做一粒坚强的种子”“做一粒向往光明的种子”等。对于第(2)题,一位考生拟题为“点燃心灵的灯——与苏轼打电话”,以“灯”比喻信仰、理念、理想,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
当然,也可以使用其他的修辞手法,如“怎能不感恩?”(反问)“长发长,短发短”(对比)等。
引用法。引用法就是在拟题时,引用一此诗词、名言、歌词等,其主要效用是增强标题的亲切感和文化底蕴。如“但使愿无违——给陶渊明打电话”,引用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中的最后一句诗作题;“阳光总在风雨后——与史铁生的对话”,则引用歌词作题;等等。
组合法。组合法就是在拟题时,将几个方面组合到一起,其主要效用是形式新颖,往往能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家庭教育123”,采用“文字+数字”组合;“爱心.童心.我所欲”,将三个词语单列,至于其中的关系,留待后文解决;等等。
设置悬念法。这种方法就是在拟题时,巧设悬念,吊起阅卷老师的胃口,其主要效用就是引人注意,夺人耳目。如2021年北京卷的第(2)题,有考生拟题为“如果你还在……”这个题目就设置了悬念:如果“你”还在,会怎样呢?读完这个题目,大家会发出这样的好奇之问,从而往下读;“您给的光明,以何报?——我给海伦?凯勒打电话”,这个题目在设置悬念的同时,也引人思考,从而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和表达效果。
此外,有些考生还存在写作主题不集中、故事讲述不连贯、论证无力等问题,望考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多加注意,避免在考场上失分。
【命题透视】
2021年北京中考作文题仍然延续过往的考查形式,两个题目二选一,题目一为写实类作文,“做一粒____的种子”与“我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一类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题目二为想象类作文。
题目一“做一粒____的种子”选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的话为导语,引导学生从
榜样身上汲取力量,思考自己未来做什么样的“一粒种子”,也就是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该题贴近学生生活,将价值引领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既可以写要成为像袁隆平那样的为社会做贡献的一粒好种子,也可以根据自身的体验、思考写如何去做一粒种子,立足土壤、积极吸收水和养分、向往阳光、健康成长,即使是在石缝等不利条件下也要生根发芽。题目中的“做”字,让人思考“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做’、想‘做’出怎样的成果”,要求考生深层次地追究前因后果,形成具体的记叙过程,体现考生个人独特的生活经历和阅历。如何萌发种子,是受何人、何事、何境的影响、启发、启示的,过程必须写清楚、写明白,然后将主旨升华为:这一粒种子长成了参天大树,幸福之花也开满枝头。
写作时可以选取以下切入点:可以从诚信的角度,写父母的以身作则在你心里种下一粒诚信的种子,让你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会做一个诚信的人;也可以从积极乐观的角度,写残疾人身残志坚的故事,运动健儿努力拼搏、为国争光的故事,在你心中种下了积极乐观的种子,让你学会在困难中坚强乐观;还可以从无私奉献的角度,写默默耕耘的老师,照亮别人,燃烧自己……
【名师解题】
2021年北京卷的作文题与前几年一样,仍保持“二选一”的形式:第(1)题为半命题作文题;第(2)题为想象类作文题,为考生提供了具体的情境及文章的开头。如此一来,自是很好地保持了考题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从命题内容上看,第(1)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引述袁隆平的话,一方面表达了我们对他的缅怀与敬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对考生进行积极引导,使他们关注时事,向模范看齐。
袁隆平的这句话并不深奥,很好懂。所谓的“种子”并不是指现实存在的种子,而是化实为虚,寓意希望、目标、方向、梦想等积极向上的元素。题目空缺处可填入“有追求”“有梦想”“爱国”“健康”等充满正能量的词汇,文章可结合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特点切题,写议论文、记叙文均可。
【真题解读】
2021年北京卷中考作文题与前四年的一样,仍保持两道大作文二选一的形式,题目一为半命题作文;题目二为材料作文,提供了具体的情境以及文章的开头,并明确作文类型为想象作文。如此一来,自是很好地保持了试题的稳定性与连续性,为考生备考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在命题内容上,题目一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袁隆平是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在2021年5月22日与世长辞,享年91岁。他的逝世,是我们国家的一大损失。作文命题中引述袁隆平的话,一方面是表达对他的缅怀与敬意,另一方面也是对考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引导考生关注时事、关注正能量,向模范看齐,向榜样学习。
就写作内容及思路拓展而言,题目一首先要确定的是写作重点。事实上袁隆平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深奥,
甚至是很好懂。袁隆平采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比作一粒种子。题目一“做一粒____的种子”中,“种子”并不仅仅指现实中存在的植物种子,而是化实为虚,寓含希望、目标、方向、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