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的原文加赏析
  基本信息
  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
  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
  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赏析
  这首诗以咏雪为题,实际上是观雪感怀。作品中所写的雪,既不是银妆素裹的旷野之雪,也不是漫天飞舞的吉征瑞兆之雪,而是江南庭院中的细雪。作者立于帘下,他的眼界也未曾超出庭院的上下前后。
  首句写风摇庭院之树,是因树动而知风,并且知是微风,显然庭树之动不同于大风下之摇动。
次句的“细雪”与前面的“微风”相应,都具有江南雪景的特点。“下帘隙”的“下”,正与风之微、雪之细相应,故能从竹帘缝隙中落入。“萦空”二句写雪在空中、阶上之姿。这里的“转”为回环飘动之意。雪萦绕于空中如雾一样回转不定,这种状态唯“细雪”才能有。因其“细”,故能“萦空”,似乎久飘不下;因其“细”,故迷朦“如雾”。“凝阶”与“萦空”相对,但见“萦空”,但见阶上之雪凝积如花,而不见其飘落。这与“下帘隙”不同。诗人立于帘下,见帘边之雪,故知从帘隙落下。至于阶上,已为白雪凝积,则不觉其飘落。
  似乎空中之雪一味飘舞,阶上之雪但只凝积,一动一静,互不相涉。“似花积”既写阶上雪,亦隐隐引出下二句。作者写空中、地上之后,目光复归于居中的“庭树”。“不见”二句上承首句的“庭树”展开。杨柳、桂树均为庭树中之一部分。“杨柳春”指叶绿,“桂枝白”指花发。时值隆冬,桂枝皆白,看似花,但庭中杨柳未绿,则知桂枝之白为非花。从首句至此全是写景,并且是诗人立于帘下所见之景。然而在景中已暗寓感伤之情。末二句则直接展现诗人自我。“零泪”是伤怀的表现。有感如此,却无人可以倾诉,故自责多情若此,终有何益?直以此二句表现诗人的苦寂、孤独之感。触发诗人“相思”、“零泪”的是什么呢?诗中没明确讲。然而从前面对雪景的描绘中可以探知他的心曲。诗中先言“似花积”,又以“不见”春与“徒看”相对举,雪似花而非花,今但见非花之雪,不见春叶、春花。诗人的“相思”,就在于为似花之雪所
引起的向往,在于对“不见”的春之盼望,对桂枝上徒具似花外观的假象的叹惋,同时,也隐约透露出诗人对自己机遇难逢的感伤。
  《咏雪》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思路
  《咏雪》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篇幅不长,文字不深,但面对刚刚接触文言文的七年级学生。我首先设法引导学生认真弄清文中字词句子的基本意思,把握文章的主旨。没有这一环节,教学很容易流于空泛。然后,我努力引导学生自己去解读文本,探究文本。并且运用图文结合的板书,使教学重难点一目了人,同时,让学生结合图文,当堂巩固积累文言字词,并且背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并且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意,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3、情感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的学习方法。并积累文言字词。
  2、难点: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2、探讨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本文叙事中包含议论,教师的引导点拨与学生的参与探究相结合。
  3、延伸阅读法:巩固积累咏雪名句。
  五、教学流程
  (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生:是雪。
  师:对,是雪。为更直观的看到雪花,现在请我们班的小画家明晓玉在黑板上画两朵雪花吧。
  (生画雪花)
  师:画得真好。来点掌声吧!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察雪花有哪些特点呢?
  生:六角形的,白的,出现在寒冷的冬天,像白的花瓣一样在空中飘舞。
  师:同学们描述的很准确。那么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才能恰当的比你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吟咏雪花的。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有预习这篇课文吗?为了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大家先齐声朗读这篇课文。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流畅,整齐,,咬字清晰,声音洪亮。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读出文章的感情,不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的。但有几个字大家还是得注意它们的拼音。骤:zhou  似:si  差:cha 拟:ni奕:yi。
  师:通过听刚才同学们的朗读,大家的预习工作做得很不错。现在请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试着翻译全文,同时把不懂得字词句,做好记号,等下请同学们提出来。
  (师提示:做好标记,不理解之处打个“?”)
  师:看来有些地方还不是很懂,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来来梳理一下文章的大意,每人一句。(请生翻译全文)
  明确(重点讲解):内集,儿女古今异义,俄而,未若,拟,骤等。以及两个咏雪名句的讲解。
  师:通过刚才的梳理,我们大概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大家也表现很不错。现在我们请男同学把课文朗读一遍,在朗读中,大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复述一下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等下请同学来复述。(男生读)
  师:读得很不错。现在请同学们来复述故事,可先在草稿纸上写个提纲。
  (生写,师提示,抓住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三分钟后,请生复述。
  明确:一个寒雪日,谢太傅和自己的子侄辈谈论诗文。谢太傅问:纷纷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儿子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大哥的女儿谢道蕴回答说:像柳絮一样乘风飞舞。其实,在文章的第一句,短短的十五个字就涵盖告诉了我们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
  (为了更直观形象的了解这个故事,我们把它用简图画出来吧,一起画)
  (三)质疑探究,深化体验
  师:好,虽然时隔今日已经很久了,但通过图画对当时他们咏雪的事情却一目了然了。同
学们想一想,当时外面天寒地冻,谢太傅和家人聚会时屋内的气氛如何啊?又从那些词可以看出来呢?快速浏览课文。
  明确:轻松,欢快,融洽。从欣然,笑乐看出来的。
  那么请同学,先齐声朗读课文,把那种融洽欢快的气氛读出来。等下请三位同学来表演一下。
  读完,提示他们三位都是有才华的文人,谢太傅是长辈,胡儿,谢道蕴是晚辈,并且要把谢道蕴才女的气质演出来。(请两男一女同学表演,并请生点评)
  师:同学们表演的很好。其实啊,古人有四大人生美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而对于文人才而言,吟诗作对定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当谢太傅问:白雪纷纷何所似?时,对于胡儿与谢道蕴的回答,他是什么反应啊?
  生齐:笑乐。
  师:对,是笑乐,也就是满意的意思。那同学们思考一下,他是为谁的回答而笑乐满意呢?
  明确:①对他们两的回答;②笑胡儿,乐兄女;③只为兄女笑乐。
  师:谢太傅对他们两的回答笑乐,我们知道这个故事选自《世说新语》,它的作者是刘义庆。那么编著这个故事的作者又觉得谁的回答好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明确:是谢道蕴的好。最后点明她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蕴的回答。因为这个故事谢道蕴有了“咏絮才”的称号。
  师:对于他们的回答,谢太傅是一笑了之,编者是赞赏谢道蕴的,那同学们觉得哪个回答好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明确:①从外形上看,雪盐颜相进,且撒盐和雪落下来的姿态很相似,形似才能神似。
咏雪原文  ②是个讲究的是意蕴与物象的统一。柳絮是春天才有的,似乎在暗示冬天已经来了,春天也将来临,有深刻的意蕴,并且把漫天飞舞的雪花比作满天的柳絮飘飞,意境很美。所以此喻有意蕴,而比作盐则没有。
  (四)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自圆其说即可。胡儿将飞雪比作撒盐,谢道蕴将飞雪比作柳絮,那么同学们觉得那纷纷扬扬的雪花像什么呢?
  明确:像鹅毛,蒲公英等。
  师:同学们也可以试着写成诗句哦。我们以前学过很多关于雪的诗句,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