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期末复习
咏 雪
1.本文选自南朝宋彭城人 刘义庆 编著的《 世说新语 》一文。
2.解释字词:
⑴内集(家庭聚会) ⑵儿女(子侄辈) ⑶俄而(不久,一会儿) ⑷欣然(高兴地样子)
⑸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⑹未若(不如,比不上) ⑺因风起(凭借) ⑻即(是)
①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举行家庭聚会,跟子侄辈们谈论诗文。
②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③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寒雪日 ”、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讲论文义”等要素。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欢快、轻松、融洽的家庭气氛。
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C )
A.撒盐 / 空中差 / 可拟B白雪 / 纷纷何 / 所似C未若 / 柳絮 / 因风起 D左将军 / 王凝 / 之妻也
6.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7.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
答:补充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赞赏道韫的才气。
8.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1)“撒盐”一喻好,雪的颜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2)“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且两者都是轻飘飘的,呈团状,这一点极相似。
陈太丘与友期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②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③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④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9.解释加横线的字词。
⑺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⑻下车引之 (拉) ⑼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⑽已去(离开)⑾友人惭( 感到惭愧)
10.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①、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②待君久不至,已去。
②、(家父)等你好久你不来,他已离开了。
③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咏雪原文③、(你)到正午还不来,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④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④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1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 不守信用 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 言辞粗鲁、只会怪罪别人儿不会反省自己 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 知错能改 的人。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礼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动是“ 元方入门不顾 ”。
1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不失礼:对这种无信无礼之人,不值得与他交谈,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也符合一个七岁小孩的心理。(失礼: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难当了,对父亲的朋友应当以礼相待。)
13.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为人处事要讲信用,懂礼貌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4.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共20篇,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
15. 请说说”四书五经”分别指什么?“四书”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16.解释加横线的字词。
⑴不亦说乎( 通“悦”,愉快) ⑵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发怒 ) ⑶不亦君子乎 (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⑷吾日三省吾身( 多次反省 )⑸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⑹吾十有五( 通“又”,连结整数与零数)
⑺不逾矩( 越过,超过) ⑻可以为师矣 ( 可以凭借) ⑼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 爱好 )
⑽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 )⑾择其善者而从之( 好的方面)⑿学而不思则罔( 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⒀思而不学则殆(疑惑)⒁三军可夺帅也( 军队的通称 )
⒂匹夫不可夺志也( 普通的人)⒃博学而笃志( 忠实,坚守)⒄仁在其中矣( 仁德 )
17.翻译下列句子。
①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_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一个普通人是不可以改变志气的。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不讲道义而得到的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一样。
③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时间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选择他好的方面来学习,对于他不好的方面(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⑤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广泛地学习并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⑥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对于学习)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感到疑惑。
⑧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凭借(它)当老师了。
⑨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他,不也是君子吗?
18.请写出文中出现的成语。
答:三省吾身、温故知新、逝者如斯、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从心所欲等
19.表明学须有友,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远千里而来,研究学问,成为乐事的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0. 用简洁朴素的笔调,勾画出一个安贫乐道者的心理状态,平凡而又高洁,令人向往之至,在今天更显弥足珍贵的句子是: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1. 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2. 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3. 孔子感叹时常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4. 古往今来,不知激励过多少志士仁人在险恶环境守志不移的句子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5.曾参讲治学的人要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的句子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6.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 即使 ②弗食 不 ③不知其旨也 甘美 ④不知其善也 好处,益处 ⑤ 能自强也 自我勉励 ⑥ 虽有至道 达到极点 ⑦ 教学相长 增长,促进 ⑧ 是故 所以 ⑨ 教然后知困 不通,理解不了
⑩能自反也 自我反省
27.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的地方。
②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自己的知识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不懂得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③故曰:教学相长。
所以说,教导和学习能互相促进。
④《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28.本文节选自 《学记》 ,又名《小戴礼记》 ,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 礼仪 论著的选集,共 49 篇。《学记》是《礼记》 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
上第一部 教育学 的专著。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教学相长。
2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本文主要论述了 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道理。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作比,继而引入“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教学相长 ”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23.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用嘉肴比喻至道,运用了类比论证,是为了衬托至道的好处,也起到了引出论点的作用。
24.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