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也字的用法及例句
一、文言文中“也”字的用法
二、表示程度
1. 表示程度上的增强或加强。例如:
- 《左传·昭公十九年》:“扣人之嗅亦如嚼蜡。”(形容难闻的气味)
- 《论衡·述异篇》:“虎啖而鹿不疑者,固心知兽之死而不能夸者也。”(强调肯定无疑)
2. 表示程度上的减轻或降低。例如:
- 《荀子·性恶篇》:“丈夫由内至外皆然,则力能乡其情,去其欲也。”
三、表示时间
1. 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已经结束。例如:
- 《论语·里仁篇》:“大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对曰:‘圣则吾不能已已;’‘富而可求已已;’‘主于仕难已已’。”(表示过去的动作)
2. 表示将来发生的动作。例如:
- 《孟子·尽心上》:“飯疏食、水漱、乃曰:‘盍尔辟如也?宗庙备急乎?”(表示将来的动作)
四、表示转折
1. 强调前后句的对比或差异。例如:
- 《荀子·劝学篇》:“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者不耳。”
- 《汉书·匈奴传》:“夫儿女之别亦人之常情,幽厉饶文。”
2. 表示修辞上的转折。例如:
- 《论语·八佾篇》:“听其言而观其行;没有事而除其宜。”(前后为对应关系)
荀子劝学篇 - 《孔雀东南飞》:“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五、其他用法
1. 表示责任或义务。例如:
- “司马牛舌犹见州牧诸候,叔孙通未抵都下门户”。(表示义务和责任)
2. 表示推测或假设。例如:
- “扶不起的阿斗这是在暗指谁呢?”
六、举例说明
1. 表示程度的用法:
- “天下人皆知有常望,即南面虽不见尧,立即曰尧”(刘向《说苑·下行上中》)
2. 表示时间的用法:
- “先君犹念之未已也?”(《左传·宣公元年》)
3. 表示转折的用法:
- “又大事将要定时,凡贤明者而易生。”(范晔《后汉书·王常传》)
4. 其他用法:
- “子惠再拜稽首”。(《论语·颜渊篇》)
综上所述,文言文中“也”字既有表示程度、时间和转折等意义的用法,也可以表示责任、推测或假设。读者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也”字所起到的作用,并注意其中的修辞手法及含义。通过对“也”字使用情况进行观察和学习,在理解古代文化与思维方式方面将更加得心应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