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是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公司遵循网络舆情规律,结合供电企业特点,开展了供电企业网络舆情管理体系建设。在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先后完成了组织、制度、技术三大体系建设,形成了联动、应急、改进三项工作机制,在企业与公众之间形成了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良性互动格局,使企业舆论环境大为改观,切实维护了企业形象。
一、组织机制建设,确保网络舆情工作统一管理
公司在博客、微博等公共社交媒体开始流行之初就意识到网络舆情的重要性,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成立的专门的领导机构对网络舆情管理进行统一管理。
公司网络舆情管理组织机构可分为决策层和执行层,决策层主要负责网络舆情管理相关方面工作的决策、重大舆情事件处理工作的决策等,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成员主要包括媒体业务室主任、下属各县供电公司以及信息通信公司的相关分管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网络舆情管理常规工作、以及监督和协调工作,是网络舆情管理的实际牵头部门,办公室挂靠在媒体业务室。
网络舆情管理的执行层由各主要由担负网络舆情相关具体工作部门的工作组组成,负责网络舆情的汇总、上报、评估和组织处置,以及相关技术支持工作。这些负责具体工作的部门主要有媒体业务室、各县公司以及信息通信分公司,媒体业务室具体负责舆情信息汇总上报和评估处置工作;各县公司负责本地舆情信息的搜集;信息通信分公司负责相关技术的支持工作,并成立网络监测班,负责本地舆情信息的搜集、新制度、新技术等的试点应用等,实行7×16小时值班制度。建立职责权限清晰的组织机构,为网络舆情管理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制度体系建设,确保网络舆情管理规范开展
在专业管理方面,为确保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在国家电网公司统一领导下,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先后制订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公司根据这些文件的要求,起草修订了《新闻信息查新管理办法》、《企业微博管理细则》、《重大舆情应急处置工作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了网络舆情管理和日常工作流程。相关执行部门严格按照要求开展工作,并根据各自工作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具体的操作细则,例如《网络信息巡检工作要求》、《交接班要求》、《网络搜索关键字更新确认流程》等。
在基础管理方面,该项工作涉及的人、财、物管理均纳入公司统一日常管理范围。在成本费用中列入专项费用,用于网络舆情管理相关成本费用,含日常运维支出和专项培训费用等。从费用测算、申报、审批、实施、验收等五个环节严格把关,确保财务管控到位。
三、技术体系建设,支撑网络舆情管理高效运作
针对庞大冗杂的互联网信息,公司准切入点,积极主动介入,建立技术体系,自主研发了具有行业特点的“新闻信息集中监控平台”,通过“关键字”库,切割并分类海量的互联网数据,将有价值的数据引入分析平台。
(一)准工具,开凿网络舆情的突破口
在浩如烟海的互联网信息中到所需的信息是网络舆情管理的基础。这就如同是对洪水的治理一样,都江堰的宝瓶口,是人工开凿玉垒山而形成分水口,将岷江一分为二,实现把一部分江水引入成都平原进行灌溉的目的,堪称治水典范。按照此原理,网络舆情工作也需要开凿出自己的宝瓶口。
舆情管理网络舆情工作中必须以供电企业的行业特点为基础,准确定位自身角,深入分析社会需求,
探访电力客户的热点话题。为了准确捕捉到互联网上的有用信息,公司建立工作例会及联系机制,通过正常时期月度例会、重要时间节点交流会、敏感问题约谈会等形式,经常性地与媒体、重要客户进行沟通,综合分析当前现状与未来需求,逐步建立并完善了“关键字”和“敏感词”库。“关键字”和“敏感词”就是劈山引水的利器,将其植入新闻信息集中监控平台,可以有针对性的实时对互联网各类新闻信息进行搜索、筛选并汇总,通过及时准确的信息监测,为网络信息形势走向判断、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
(二)技术创新,实现网络舆情精准定位
公司不断突破管理和技术难点,稳步提升网络信息搜索覆盖以及信息精确查和筛选的能力。
首先,采用“信息指纹”过滤技术,实现搜索的及时性。所谓指纹就是唯一特征,指纹过滤就是对已搜索出的信息建立特征标识信息,避免重复搜索相同内容。
第二,优化引擎的分词技术,实现搜索的准确性。分词技术是新闻信息搜索的核心技术,例如若需搜索与“公司”相关的信息,会被分为“供电公司”、“西安”和“公司”三种,其中仅包含西安或供电公司的信息并不是我们所需要的。通过分词技术优化,可将无用信息自动剔除。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