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7(下)
145
信息科技探索
作者简介:张颖,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广州)警务指挥学院。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张  颖
摘  要  文章具体针对高校的网络舆情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展开分析,希望通过准问题成因以及相关策略的提出,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提供借鉴,为人才培养创设良好的网络支撑环境。关键词  网络舆情;管理;高校;对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0)263-0145-02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将网络舆情工作当作重点宣传思想工作来抓。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与意识形态工作的一线阵地,其网络舆情是对师生情绪、意愿、情感的直接反映,尤其是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大量新媒体的出现,也让师生通过QQ、、微博、抖音等渠道能够实现快速沟通交流与意见交换。而高校作为对网络舆情的“把关人”,如果对网络舆情管理不当而导致网络沦为舆情“发酵池”,会严重影响
高校社会形象与日常工作开展[1]
。由此可见,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直接决定其自身的和谐稳定,所以需要准目前网络舆情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要立足问题去采取相应对策,积极破除网络舆情管理男单,占领意识形态高地,维护校园网络环境的和谐稳定。
1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宏观角度来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主体非常多元,既包含高校本身与政府教育机构,同时也涉及新闻媒体、企业组织、社团机构等等,很多时候政府教育机构或是新闻媒体等渠道发布的消息都会对校园网络舆情走向形成直接影响。高校内部也会搭建自有的网络舆情管理体系,通过开设、等自媒
体平台,合力去把控网络舆情的走向。然而,在当前高校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当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也暴露出了一定问题,下文便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1.1  本身属性导致网络舆情管理实效偏低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过去存在的信息传播壁垒早已被打破,在网络舆情发酵过程中,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也在逐步弱化,甚至出现了信息传播失灵情况。大量失真信息在互联网蔓延,技术部门难以做到全部甄别与精准过滤,所以也就造成网络舆情管理难度变大。同时,在当前“人人皆媒体”
的新媒体时代,许多单一信息会经过多元舆情主体
的传播而产生裂变,逐渐延伸出各种各样的信息片段,在极为复杂的时空转换之后演变为极具社会影响力的舆情话题[2]。高校学生年轻易冲动,对社会事件有着极高关注度,但是由于社会阅历不够,往往会成为网络舆情发酵的助推者,所以目前高校网络舆情内容也就呈现出复杂多元的特点,涉及到国内外大大小小的事件。而网络信息传播具有隐匿性、快速性、突发性等特点,所以在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方面极为复杂,处理不好便有爆发态势。1.2  外来思想对意识形态渗透逐步加强
互联网的显著特征在于其开放性,而这一点也让西方外来思想对高校学生的意识形态进行渗透带来了便利,部分学生在接收到这方面信息之后会不断信奉西方的价值观念,甚至出现丑化政党与社会制度等想
法,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形成不良引诱与阻碍,无时无刻不在动摇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中的地位。高校学生由于涉世未深且政治敏感度相对偏低,所以对于意识形态的侵袭会缺少必要的判断能力,很容易盲目相信而成为谣言传播助推者。其中,提前消费主义便是对当前高校学生影响较深的且危害较大的思潮之一,其提倡物质至上,引诱学生提前消费去享受物质方便带来的满足感,不仅导致许多学生走上网贷的不归路,也是对主流价值观念的吞噬消解。
1.3  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手段较为滞后
高校在网络舆情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够重视、投入不足等问题,主要管理人员也仅有学工部、宣传部等部门,并没有网络舆情引导顶层设计,也没有与政府教育机构、新闻媒体结构等构建合作关系去共同引导舆情,导致在网络舆情管理中势单力薄且
手段滞后[3]
。此外,许多高校在处理突发的网络舆情事件时,往往会因为应对不足而盲目采取消极处理方式,比如直接用“删”“封”“堵”的方式,甚
2020·7(下)《科技传播》舆情管理
146
至会直接断网,这种强制性措施不仅无法帮助舆情往正面方向发展,也会因此延误舆情处理的最佳时机,同时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致使矛盾进一步恶化。
2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完善对策
2.1  加强良性互动,占领网络舆情管理舆论制高点
在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当中,既要有学校职能部门与学生的共同协作参与,也要联合政府教育机构、新闻媒体机构等多方力量。同时,需要认识到网络舆情管理并非管制,因为在当前的移动互联网,负面网络舆情不可能完全被管制消灭,强制性手段会导致矛盾的进一步激化,所以需要变“管制”理念为更为开放的“疏导”,改变盲目做法,加强与学生的良性互动。此外,高校在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中还需要提升与媒
体的沟通能力。首先,在思想态度方面,需要摆出诚恳的交流态度,要做到勇敢说、愿意说、详细说的地步,不能有任何忽视、敌视的消极行为,与媒体的良性互动才是网络舆情管理的
关键[4]
;其次,在管理行为方面,需要由更为快速的反应与行动,及时占领舆论制高点。详细来讲便是要第一时间向权威媒体公开网络舆情事件的起因结果,对于出现的后果要用于承担,并且通过媒体向学生与公众解答一切关心的问题,阻断谣言的散播途径,牢牢把控制网络舆情的发展走势。2.2  组建协同合作的网络舆情管理队伍
鉴于高校网络舆情内容存在多元化、复杂化特点,所以具体的管理工作一定要有多元主体参与,通过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去提高网络舆情管理实效性。具体来讲,在组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队伍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首先,构建网络舆情管理组织机构。过去的单纯由宣传部、学工部为主体的网络舆情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目前形势,因此需要联合更多部门组成指挥小组,对相关制度、应对办法进行研究起草,为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其次,构建网络舆情管理的纵向协作模式。所谓纵向协作指的是学校、学院、班级在网络舆情管理当中的协作,管理队伍成员不仅要有专管这方面工作的人员,也要有辅导员、班主任、师生意见领袖等,充分发挥他们在网络舆情管理的导向作用。同时,也可诚邀思想政治学方面的专家,对学生普遍出现的错误言论进行劝诫与引导,发挥正面导向作用。2.3  网络舆情管理与思想教育融合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教育的平台基地,在教育管理中需要树立起以生为本的理念,不仅要维护好学生的切身利益,更要坚持“立德树人”使命,做好学生的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必要的关照与服务[5]。在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强化主流思想舆论的校园影响,不仅要做
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更要通过移动互联网
中微博、等“在线阵地”去进行教育的补强,以更加大众化、通俗化的口吻进行理论宣传。此外,日常教育中对于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主动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教导高校学生要坚定政治立场,懂得如何用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自己的自我保护意识与网络舆情甄别能力,自觉抵制不良思想浪潮的侵袭。同时,要营造友好对话的校园氛围,倾听学生心声,以更“温和”的方式去化解网络舆情危机,保护好高校思想文化教育成果。
2.4  做好网络舆情管理制度建设工作
首先,高校需要制定出针对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的完善制度,对相关职能部门及学院、学生的职责和协作方式予以明确,能够结合网络舆情事件的重要程度去确定分工;其次,为提升网络舆情管理效果,要以党和国家政策、路线及方针作为指导,结合制度建设与意识形态引导,构建举报制度、虚假信息散播处罚制度等,从根本上去抑制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出现,占领网络舆论制高点;最后,高校还需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规范学校新闻发布的流程、形式与内容。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经过长期的发展与探索之后,已取得长足进步。然而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升级,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难度也在进一步提高,再加上高校学生的自我独立意识、公民意识也在逐步增强,致使高校在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中暴露出一定的问题。所以,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相关工作的开展,一定要把握时代特征,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与丰富管理方法,同时要与学生思想教育融为一体,对校园网络舆情形成正向引导,为学生营造和谐稳定的网络环境与学习环境,向国家输送高质量且有正确价值观念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双.高校网络舆情的防范与治理[J].教育评论,2020
(3):65-69.
[2]周常青.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应对与思想政治教育整合优化
之思考[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20(1):101-105.[3]刘晶,吴国毅,黄艳兰.高职院校网络舆情治理的内涵、问
题与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0(4):73-79.
[4]王中元.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20(3):162-163.
[5]郭芳.公共危机中网络舆情管理的应对措施研究[J].传播力
研究,2019,3(36):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