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咕咚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咕咚》这篇课文讲的是一只小兔偶然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野牛提出质疑,大家去看了才明白:“咕咚"原来是成熟的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这个故事告诉大家: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筋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跟从。
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分成四个部分,并有其相对应的四幅插图。本文也是继一上《小蜗牛》后出现的第二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给部分难读的字注了音,旨在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这一方法,并在一上借助图画猜字、认字、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猜字、认字。
课文第2、3、4自然段结构相似,都是先写了小动物怎么做,再写小动物怎么说,有利于学生读懂故事和讲述故事。在本文学习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带着课后问题边读边思考,出信息来推断“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跑"。
【教学目标】
1.认识“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家、象"等生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学重难点】
通过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
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温故知新
1.玩游戏:猜一猜
青蛙呱呱:真好听,我仿佛了一只可爱的小青蛙。
小猫喵喵:谁来学一学?多可爱的小猫啊!
流水哗哗:多有生活经验啊,这就是河水的声音。
小朋友们积累的词语真多。再仔细听……
2.你听到了什么?咕咚,你是怎么认识这两个字的?左边的口表示它的意思,右边的古和冬表示它的读音,这就是形声字的特点。我们以后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识字。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4.巩固字词:摘木瓜游戏
二、图文对照,理清脉络
1.这一声咕咚背后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故事中都有哪些小动物呢?
2.借助插图,理清脉络。
木瓜掉进湖里,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动物们跟着兔子跑起来,边跑边喊快逃命!
野牛拦住大伙问:“‘咕咚’在哪里,你们看见了?”
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看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咕咚一声响。
三、妙用插图,品读感悟
1.朗读第1-2自然段。
小兔子听到“咕咚"的声音有什么表现?(预设:吓了一跳)
小兔子吓了一跳后,做了一个什么动作?(预设:拔腿就跑)仔细看一看图,你们知道“拔腿就跑”是怎样跑吗?谁来做一做动作表演一下?
指导朗读兔子的话:“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过渡:小兔子这样的喊叫声都吸引来了哪些小动物,它们又是怎么做的?
2.小组合作学习:
(1)借助图画读3-5自然段,分角读一读。
(2)完成表格。
谁 怎么做
小兔子 拔腿就跑
大伙
野牛
(3)思考:小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小兔子一起跑?
(4)小组汇报展示。
3.小结:原来,动物们都是看到别的动物跑,想也不想就跟着跑了,就连大象这么庞大的动物也跟着跑起来。只有野牛不跟着跑,有自己的思考。
4.指名读6-7自然段,让我们到湖边一探究竟吧!
原来咕咚也没那么可怕,所以当我们遇到事情,应该像野牛一样多动脑筋,爱思考,它不会别人干什么就跟着干什么,不盲目跟从别人。
四、比较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家”和“象"两个生字,引导学生读字,比较异同。
2.观察结构、笔顺、关键笔画的占位。
3.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注意学生写字姿势。
五、拓展阅读,迁移运用
1.运用猜读方法和连环画读一读《酸的和甜的》,思考以下问题:
(1)为什么狐狸硬说说葡萄是酸的?
(2)你想对狐狸和兔子说什么?
酸的和甜的
葡萄架下,有一只狐狸。它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摘葡萄,可是一颗也没摘到。于是,它指着架上的葡萄,说:“这葡萄是酸(suān)的,不能吃!”
gudong 树上的小松鼠听了,心里想:狐狸很聪明,它说葡萄不能吃,那一定是很酸的。
小松鼠把狐狸说的话告诉了小兔子。小兔子一听,心里想:狐狸和小松鼠都说葡萄是酸的,那一定不能吃!
这时,来了一只小猴子。他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红的葡萄,迫(pò)不及待(dài)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小兔子连忙说:“不能吃,不能吃,这葡萄是酸的!"
小猴子笑着问:“你吃过吗?”小兔子摇摇头,说:“我没吃过,可是小松鼠说葡萄很酸。"
小猴子又问小松鼠:“你尝过吗?”小松鼠也摇摇头,说:“我没敢(gǎn)尝,狐狸说这葡萄酸得很呢!"
小猴子听了,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小松鼠和小兔子见他吃得这么开心,也尝(cháng)了一颗。啊!真甜。
小松鼠和小兔子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2.推荐书目《中国民间故事》。
【教学反思】
《咕咚》是一篇图文并茂的民间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内容浅显易懂,很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在本次教学实践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主要采用了以下指导方法。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形象有趣、富有悬念的东西最能吸引其注意力。于是,我在导入新课时通过讲故事创设一个童话情境:动物声和咕咚声。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声音?接着板书:咕咚。看到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两个字的?“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围绕“咕咚"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2.图文结合,培养能力。
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借助图画复述课文,进行角表演,训练层层递进,要求逐步提高,类文链接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借助形声字的规律等猜读词语”“借助图画阅读”的方法。同时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联系实际想象说话,师生互动,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世上没有完美的课堂,只有不断完善的课堂。本节课最大的遗憾在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
设计和分工形式不够细化、精准,耗费了一定的时间,后面留给学生进行拓展阅读的时间不够充裕,第二个文本的解读无法更深入地展开。今后在合作学习的效度上一定要有更为科学的安排和规划。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