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雷雨
记一记
一、字音
1.单音字
郁.热( ) .
( ) 昧.心( ) 半晌.
( ) 沉吟.( ) 惊愕.
( ) 窟.窿( ) 弥.
补( ) 答案:yù zhà mèi shǎng yín è kū mí
2.多音字
雪茄.( ) 茄.
子( ) 伺.候( ) 伺.
机而动( ) 答案:jiā qié cì sì
二、字形
⎩⎪⎨⎪⎧ sī( )碎sī( )鸣
sī( )打
⎩⎪⎨⎪⎧ dì( )听dì( )造tí( )哭⎩⎪⎨⎪⎧ 汗cén cén ( )yín ( )诗cén ( )寂
⎩⎪⎨⎪⎧ 烦zào ( )zà
o ( )热zǎo ( )类⎩⎪⎨⎪⎧ 规ju ( )火jù( )jū( )击 答案:撕 嘶 厮 谛 缔 啼 涔涔 吟 岑 躁 燥 藻 矩 炬 狙
辨一辨
三、词语
1.谛听·倾听
都有“细心听”的意思。“谛听”指仔细地听,注意听不易听清的声音。“倾听”指细心地听取,多用于上对下。
[运用]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我也很虔诚地迈进岳麓书院的大门,轻轻地行走在青砖石地的走廊,目睹粉墙红瓦,屏住声息地 (谛听/倾听)千年来在岳麓山清溪茂林间回荡的书声。
②作为共产党的干部,要善于 (谛听/倾听)人民众的意见。
答案:①谛听 ②倾听
2.工夫·功夫
前者可指(做事)所耗费的时间,也可指空闲时间;后者指本领、造诣,也特指武术。
[运用]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他三天(工夫/功夫)就学会了游泳。
②在正邪两派的打斗中,阿星逐渐领悟了(工夫/功夫)的真谛。
答案:①工夫②功夫
3.委屈·委曲
前者指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或指责而心中难受;后者指(道路、河流等)弯曲、曲折,事情的底细和原委,勉强服从。
[运用]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那件让我深感(委屈/委曲)的事使我久久不能忘却。
②一个正直的人,是不会(委屈/委曲)求全地活着的。
答案:①委屈②委曲
4.意气·义气
前者指志趣和性格,意志和气概,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后者指因私人关系而甘于替人担当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运用]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如果说骏马奔驰于旷野要经历千万里奔跑的锤炼,那么以奔跑千万里为夙愿的(意气/义气)就是其翻越千山的铁蹄。
②真正的(意气/义气),必然是当朋友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挺身而出,而不是躲在某个角落。
答案:①意气②义气
四、成语
奄奄一息:气息微弱的样子,形容临近死亡。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比喻陷入困境,不到出路。
痛不欲生:悲痛得不想活下去,形容悲伤到极点。
如梦初醒: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比喻从迷惑、错误中刚刚觉醒。
[运用]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把“穷养儿,富养女”奉为圭臬
....,如果一味迷信这种古训,并以此作为教育的核心方法,那么结果谁都难以预料。
B.书写中国改革发展这一崭新的篇章,要求我们必须以中华民族兴盛为己任,以一帆风
...顺.的精神将改革推向新的阶段。
C.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的这些成绩与动力电池产业的进步密不可分,后者进步之迅
速也是可圈可点
....的。
D.试想一下,干部不思进取、尸位素餐
....,又怎能带领广大众爬坡过坎、克难攻坚?
解析:“一帆风顺”不能用于形容精神。“奉为圭臬”指把某些事物或言论尊奉为必须遵照执行的准则。“可圈可点”指事情做得好,值得肯定,值得赞扬。“尸位素餐”指贵族官吏空占职位吃白饭。
答案:B
填一填
五、作者
话剧日出简介:曹禺(1910~1996),原名,祖籍湖北潜江,我国杰出的剧作家。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写出震惊文坛的处女作。1935年夏,又创作出以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悲剧。两部作品的相继问世,奠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
主要作品:《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王昭君》等。《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
答案:万家宝《雷雨》《日出》
六、背景
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雷雨》
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青少年时代就目
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
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抑压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
答案:清华大学
七、文化常识
改良的中国戏曲,虽对西方戏剧有所借鉴,但从根本上说,它并不是话剧。学生演剧,其中有些接近话剧,但只能看作是中国话剧的准备。中国话剧是从“”(又称“”)发展来的。一般戏剧史家把1907年在东京上演的《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作为中国话剧开端的标志。
答案:新剧文明戏春柳社
理一理
八、思路归纳
九、主题提炼
《雷雨》以杰出的现实主义艺术手法,通过周鲁两个家庭、8个人物、前后30年间复杂的纠葛,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彩的封建阶级家庭的腐朽和崩溃,反映了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和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揭露了封建资本家腐朽、伪善、凶残的阶级本质,透露出这个畸形的社会制度必然崩溃的趋势。
想一想
剧本为什么要以“雷雨”为题?
答案:(1)提示故事的背景与环境气氛;(2)预示情节的发展,暗示情节的高潮;(3)象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暴风雨式的斗争即将到来。
[文本细读]
一、整体感知
1.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这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2.周朴园毕竟是几十年来压榨工人的资本家,他在惊恐之后对侍萍的态度又有了哪些变化呢?
答案:他认出侍萍后,首先是翻脸不认人,厉声责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妄图恐吓侍萍,但侍萍从几十年的压迫中已经把自己磨炼得顽强勇敢,周朴园的责问只能引起侍萍悲愤的反驳;周朴园见硬的不行,又以“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旧事“又何必再提呢”,试图稳住鲁侍萍;然后又采用了哄骗
的手段,口口声声地表白他没忘旧情,——屋中陈列着从前她喜欢的家具,每一年都记得她的生日,保留着关窗的习惯,多少年来一直在“纪念”她;最后,他拿出五千元支票给侍萍,希望平息30多年来的旧恨新仇。
二、细节探究
1.侍萍在与周朴园的对话中,有几处掩饰?又有哪些地方暴露了她的性格特点?
答案:周朴园四次问到她姓什么,是谁,她都很自然地掩饰过去,语调平缓,不露声。表明她性格特征的语言动作有:熟练自然的关窗动作,对侍萍的身世及周朴园的隐情细致地述说,对绣着梅花衬衣的熟记。
2.课文第二场中周朴园已经知道了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那么他对鲁大海是什么态度呢?从他的态度,你能看出什么问题?
答案:周朴园面对自己的儿子,依然摆出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冷酷面孔和傲慢的态度。他明知故问鲁大海“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事”,继而教训他“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嘲笑他是“傻小子”,讽刺他“没有经验只凭胡喊是不行的”,最后恶狠狠地向鲁大海宣布:“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由此可见,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是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从而揭露了周朴园反动的阶级本性。
3.结合课文,分析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答案:周朴园是封建资本家的代表,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在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他们的对立冲突是必然的,这一悲剧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阶级剥削和压迫,暴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正是由于这一阶级根源,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才异常激烈,形成最本质的冲突。
三、思维发散
《雷雨》中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是假的、虚伪的,还是虚伪中有真情,真情中有虚伪?评论界历来有不同的看法。请你利用图书资料或者从因特网上搜集有关的说法,加以整理,然后再说说自己的看法。
答案:第一种意见:周朴园30年来对侍萍的种种怀念,毫无疑问的是假的、虚伪的。但是,我们却又不能因此就认为周朴园对侍萍一点真情也没有。周朴园对侍萍是可以有某种程度的真正怀念的,他曾喜欢过她,并还认为这种怀念是出于“内疚”,因为周朴园感到自己30年前做了一件“伤天害理的事”。
第二种意见: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有真也有假。他对侍萍的怀念,在侍萍已死的特定情况下是真实的。因为,侍萍曾经给过他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再有通过对侍萍的怀念在感情上是追寻他早已逝去的青春年
华,填补他目前空虚的灵魂;还通过对亡妻的悼念,他把自己打扮成多情多义的体面人物,以给妻儿们树立榜样。为什么说对侍萍的怀念又是假的呢?一旦侍萍未死,出现在他面前,周朴园马上意识到危及他的名誉地位,于是撕去了面纱,露出资本家凶狠冷酷的原形。“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好,痛痛快快,你现在要多少钱吧!”想象中的怀念变成了现金交易,他又果断地开除了鲁大海。什么亲生骨肉、血肉之情,统统都是假的。
第三种意见:当年周朴园对侍萍是有感情的。他们之间确实存在着爱情,至于后来赶走侍萍,造成客观上对侍萍始乱终弃的责任,主要应由周朴园的母亲承担。30年来周朴园真心怀念侍萍,这不是伪善,也不是出于忏悔,他是用这种怀念来医治自己后来不美满的婚姻在心灵上留下的创伤,用它来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当侍萍真的出现在他面前时,他立即翻脸,厉声呵斥。这种感情的急剧变化,是由于他的自私而不是伪善,怕危及自己的声誉。
[素材化用]
《雷雨》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刻地揭示出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对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没落、污浊的内幕做了深刻而又细致的揭露。
【适用话题】可用于“贪婪”“虚伪”“道德”“伦理”“情感”“中国妇女的美”“命运”“母亲”等写作话题或题目中。
角度一:阐述“贪婪”“虚伪”相关话题
周朴园,作为剧中的核心人物,理所应当地成为了开启罪恶之盒的潘多拉。他深邃似湖的眼神,将自己永无边际的贪婪掩藏得不留一丝痕迹;他微微上扬的嘴角,让人看透他心中澎湃的可以夺去他人性命的滚滚波涛。他似一只披着羊皮的狼,在人前虚伪地掩饰,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想让别人认为他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善良之人,他用肮脏的双手努力地在众人面前维护自己消逝的爱情,但事实上,他对鲁侍萍的感情早已在心底蒸发,曾经的爱情早已化为漫长生命中的一点佐料,可有可无。
角度二:阐述与“道德”“伦理”相关的话题
《雷雨》之所以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是与其特殊的故事情节以及引发的矛盾冲突密切相关的。作者在这常见的“始乱终弃”和“”的社会现象中,开掘出具有时代特点的社会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