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CENTRAL ISSUE 热 点
区域治理
——以古北口村为例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熊郁枝
一、引言
农业文明在中国的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乡村作为农业文明发展的空间场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形成、发展与传承的重要场所。然而近年来,城镇化进程加快了乡村人口转移与乡村生活方式转变,乡村出现了空间范围缩小、空心化、文化传承后继无人等一列问题,乡村非遗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1-2]。
如何在社会变革中到新的生存环境是非遗传承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难题。非遗旅游活化能为乡村非遗到与外部相联系的契合点,使其重新回归到人们的生活,是非遗传承与发展的中的重要手段[3]。
北京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传承积累了极其丰富的非遗资源,其中乡村非遗是重要组成部分。乡村非遗既是文化资源又是旅游资源,其旅游活化不仅可以
传承保护乡村非遗文化,更能促进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作为近距离、短时间休闲度假的重要方式,一直以来深受旅游者喜爱。然后,对于常住在北京的居民来说,北京大多数乡村旅游仍停留在田园观与采摘、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的模式[4]。随着旅游消费升级,游客对于高品质旅游体验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非遗作为地方文化的见证,是其地方的符号标识,是人们乡村旅游深度体验的重点消费对象[5]。乡村非遗旅游活化不仅能为其到新的生存空间,更能提升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二、案例地概况
古北口村位于北京密云区古北口镇,紧邻河北承德,素有燕京门户、京师锁钥之称。全村共有 420户1060人左右,5个自然村,满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全村总人口的40%,是北京市少数民族村。古北口村处于山河之间南北狭长地带的特殊地形,村内人均耕地不足三分;又地处山区和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区,工业发展受限,因此村内经济发展缓慢,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19世纪末至20年代初,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古北口村庙宇、古长城等物质文化遗产、山水自然景观、乡村田园风光、乡村
【摘要】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方文化的见证,是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提升的重要资源。北京作为首善之都,不仅拥有大量非
遗旅游资源,而且面临着乡村旅游市场升级的浪潮。古北口村是北京市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依托民俗旅游这一载体,非遗资源与旅游达到了和谐共生的状态。但自上而下的非遗旅游发展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非遗项目种类的丰富、非遗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适当的引进外来企业与资金等措施有利于古北口村非遗旅游活化。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活化;乡村【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19)39-0026-0003
【作者简介】熊郁枝,生于1993年,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
表1
古北口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
CENTRAL ISSUE热 点区域治理
非遗等旅游资源,古北口村开发了集文化体验和住宿于一体的乡村民俗旅游产品,目前共有民俗户130户,可同时容纳 1200 多人食宿。依托于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与文化资源,古北口村用乡村民俗旅游的方式带动了乡村振兴。2008年,古北口村被评为“北京最美的乡村”,2010年被农业部评为“中国十大最有魅力乡村”;2018年,入选北京首批市级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三、古北口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现状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
古北口村的非遗旅游资源主要有7大项目,3种类型,其中民俗类有药王庙庙会、杨令公庙庙会、古法农事,民间文学有村民采药救治边关战士的传说、村民参军戍守关口的传说、杨家将传说,传统技艺类有古北口花灯制作技艺。从非遗类型上看,古北口村非遗资源主要有庙会为主的民俗、民间传说为主的民间文学,宫灯技艺为主的传统技艺三大类。从非遗项目的等级来看,古北口花灯制作技艺为密云区级非遗项目,杨家将传
说为国家级项目,其余皆为未评定项
目。从非遗项目的主要起源与传承区
域来看,古北口村非遗旅游资源均为
古北口村本地非遗项目,其中杨家将
传说并非源于古北口村,但古北口村
处于关隘之地,历来百姓与边关将士
敬拜杨家爱国英勇之风,因此杨家将
传说在当地口口相传,流传至今。表
1为古北口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
资源。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
古北口村非遗旅游产品主要形
式有庙会、表演、展示等3种。药王
庙庙会与杨令公庙会是古北口村的传
统庙会,早前举办庙会的时候是五天,
传统庙会期间会通过劳务补助的形式
请一些民间艺人来表演,如说高跷,
旱船,耍狮子,中幡表演等。但近年
来,政府等部门对这种有危险性较高
的杂技表演限制较多,因此古北口以
劳务发放的形式邀请戏班子、文艺团
体等来到古北口村传统戏楼处表演,
供周边村民与游人观看。采药与制药
表演、民兵表演、古法农事表演等三
个表演是当地民间传说与民俗舞台化
的旅游产品。该表演面世于2018年
9月古北口村丰收节,由东方歌舞团
国家一级导演和青年编剧等人导演创
作,当地村民参与演出,每个节目演
出时长为5—7分钟。古北口村宫灯
是密云区级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据
当地传说乾隆经过古北口村时,将随
行所用的宫灯赐给当地的官员,后宫
灯流落民间,经能工巧匠的发扬光大,
当地百姓几乎都有几手宫灯的绝活。
但由于社会环境的改变,宫灯技艺几
近失传。2007年古北口村开设灯笼
坊,聘请京城著名的灯彩艺人——
“灯笼张”为村民培训宫灯、走马灯、
金鱼灯、吊脚灯等传统灯笼的制作方
法,使村民重获宫灯技艺。但由于宫
灯销售困难的问题,灯笼坊目前仅以
展品的形式呈现给旅游者。
非遗旅游产品的呈现多依赖于
固定的建筑场所,如承载庙会、表
演的场所杨令公庙、药王庙等传统古
建筑;展示非遗技艺的灯笼坊等。从
非遗旅游产品的可获取时间上看,庙
会为每年一次的活动,御道宫灯与表
演是每天能获取的非遗旅游产品。总
的来看,古北口村非遗旅游产品比较
具有地域特,但产品多为展示型旅
游产品,缺乏与旅游者的互动,不能
为旅游者带来深度非遗旅游体验。表
2为古北口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
产品。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
模式
从非遗旅游主导模式上看,古北
口村是典型的自上而下的“村政府+
公司+村民”的非遗旅游发展模式。
表2
古北口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
27
CENTRAL ISSUE
热 点区域治理
古北口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成立北京古御道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管理村内旅游运营。村内非遗资源的挖掘、产品设计与推广、资金的投入等环节均依赖村政府主导下的企业完成,企业引进专业人才,通过外来人才指导村内非遗发展并借此拉动村民的经济收入。
从非遗旅游产品模式上看,古北口村是典型的民俗村落依托型非遗旅游发展模式,非遗旅游的发展依托村落传统建筑、文化等载体展开。民俗旅游的发展推动了乡村非遗旅游活化利用,乡村非遗旅游活化利用也提升了民俗旅游的文化内涵,两者达到了相辅相成的良性发展状态。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总体来看,古北口村围绕者村落原有的非遗文化,在政府的带领下,依靠外来人才力量开发了多项非遗旅游产品,提升了乡村旅游文化内涵。但是这些非遗旅游产这些产品多以“观光”的形式呈现,旅游者未能获得深度文化体验。因此针对古北口村已有旅游环境与非遗发展现存的问题提出以下三个建议:
丰富非遗项目种类。古北口村是一个传统文化古村落,村落内仍留存大量的农耕文化,如藤编、纺织、酿酒、磨豆腐、剪纸、榨油等。虽然这些农村生产生活的产物并没有申报为代表性非遗名录,但这些是村落的文化符号,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此外,一些传统节日,如二十四节气,端午、重阳、中秋、春节、元宵等均为优秀的非遗旅游资源,通过节日活动不仅可以增添乡村旅游文化内涵,还可以
提高重游率。
加深非遗旅游产品深度。古北口
村现阶段的非遗旅游产品多为“观光”
式,达不到旅游者深度体验的要求。
针对现有非遗项目,延伸其旅游产品
深度,通过非遗旅游产品售卖、非遗
旅游体验课程等形式使旅游者能够观
看、体验、购买非遗旅游产品,提高
非遗旅游收入。
适当引入外来资金与企业。古北
口村是政府主导下的非遗旅游发展模
式,非遗旅游活化过程中面临着资金
乡村风光缺乏、相关人才缺失等难点。适当放
宽外来企业入驻条件,通过土地房屋
租赁、税收等相关优惠政策吸引文化
企业入驻,借助外来文化企业的资金
与人才活化非遗旅游资源,推动当地
乡村旅游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荣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
活性保护的理念与方法[J].艺术百
家,2016,32(05):38-43.
[2]苑焕乔.文化生态视野下
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
护——以京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
[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版),2010,29(05):37-40.
[3]王潇.传统手工艺的再
生产研究[D].西安:西安美术学
院,2016.
[4]裴秋菊.补短板增动能——
北京发力乡村旅游[N].中国文化
报,2018-01-06(006).
[5]王红英.非物质文化遗产在
乡村振兴中的多元价值[J].人民论
坛,2018(07):136-137.
【相关链接】
非物质文化遗产,英文是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
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
文化遗产指被各体、团体、有时
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
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
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
品和文化场所。
各个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
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
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
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
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
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
的创造力。公约所定义的“非物质
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
(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
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2)表演艺术;
(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
和实践;后、传统手工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
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
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
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
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
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28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