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随笔15篇
最后要强调的是,在做好以上几点的同时,教师要吃透教材内容,了解教学大纲,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上好每一节课,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学生集中注意力,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紧凑性,要注意教师口语表达的艺术性。每上完一个单元都要对该单元进行一次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予以弥补。对学生学习上的点滴进步,要给予鼓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从不自觉学习转变到自觉学习上来,学生学习才能有所进步,一年级的语文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提高。
总之一句话:爱心+耐心+细心
当一名好启蒙老师不简单呀!
小学语文教育随笔6
明天要教《青蛙看海》了,我坐在书桌看着课文和教学参考书。
课文是一篇童话,写的是青蛙为了看到大海,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登上了高山,看到了大海的故事。文本再简单不过了,应该是揭示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人生哲理。
小舅妈 刚想到这儿,儿子回家了,便拿起我放在沙发上的语文书,随手翻了起来。我不禁一瞧,呵,读的就是《青蛙看海》。小家伙,看看你能从这篇文章中读出什么感受来。
半晌,我忙完了家务活,来到儿子跟前,指着课文的插图中地苍鹰、青蛙和松鼠,问:“坦坦,你认为这三个人中你最佩服谁?”小孩子最喜欢对故事里的人物作评判,这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我料想他会说故事的主角──青蛙,可小家伙却语出惊人:“松鼠!”我诧异了,无论是教参还是我自己的对文章的理解,应该都是要让我们孩子学习青蛙的脚踏实地的精神,懂得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到达理想的顶点。想到这里,我又问小家伙:“为什么你佩服松鼠呢?”“因为我想做一个松鼠一样的老师。”孩子眨巴着眼睛说。
我钻进书房,又捧着书静静地读了起来。读着读着,我也觉得童话留给我们的并不仅仅有人生哲理的启迪,似乎还透露着一种高境界的为师之道。童话中的青蛙就像我们的学生一样,想翻越学习道路上的障隘──高山,去领略知识大海的美景,而苍鹰和松鼠就是他的老师。
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流行了一千多年,也影响了我们教师一千多年。现在重新审视这句话,它的局限性愈来愈明显。让我们先来看看童话中的苍鹰老师。他对青蛙学生的如何能看到大海的问题,他谨记“师道尊严”,用平实的语言“传道”: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可以看到大海。于是青蛙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天哪,这么高的山!”“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而此时,苍鹰老师又用平实而又冷漠的语言“解惑”青蛙:不过你不登上山顶,怎么能看到大海呢?其后,他便展翅飞走了,不再关注他的学生。而此时青蛙已失去了登山的信心。很显然,像苍鹰这种仅仅“传道授业解惑”而不关爱学生,不关注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的老师,早已追赶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早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对未来教师角作了这样的'描述:“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让我们再来看看童话中的松鼠老师。青蛙学生失去了信心,但在他极富激励性的语言中,重拾自信,更绝妙地是他深知如此高大的山对于小小的青蛙意味着什么,因此设计了“跳一跳,够得着”的青蛙的“最近发展区”──一级石阶。“你想看海吗?”“这石阶你能跳上去吗?”当青蛙毫不费力的跳上一级石阶后,他又用极具诱惑力的声音──“再跳一
下!”“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的。”然而更可贵的是我们的松鼠老师并未就此“功成隐退”或退在一边闲眼观看,让青蛙独自登山。“就这样,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爬,累了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喝点山泉水。不知不觉,它们已经跳完了石阶,到达了山顶。啊!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他和他的学生同行,同甘同苦,共同领略美景,共同成长!
反观我们的现实,我们的学生已失去越来越多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他们往往是孤独地艰难地走在求学的道路上,肩负着老师抛给他们的知识背囊,稍有松懈,便会引来监工式的老师的苦口婆心的说教。然而我们的松鼠老师巧妙地激发学生的自信和兴趣,然后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在勇攀新课程高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