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Eastern  Liaoning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s)
第23卷第2期2021年4月
Vol. 23 No. 2Apr. 2021
[辞赋研究
DOI :10.14168/j.issn.1672 -8572.2021.02.01
近三十年来曹植女性题材诗赋研究综述
王明琳,魏娜①
(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7)
摘 要:回顾与梳理近三十年来曹植女性题材诗赋的研究成果,发现现有成果丰硕,但也存在一些待改观的问题,如
类同性研究过多、研究状况不平衡等。因此,可在曹植女性文学系统性研究、对比研究、影响研究、继承与创新研究等方
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曹魏文学;曹植;女性题材诗赋中图分类号:1207.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 - 8572 ( 2021) 02 - 0001 -07
曹魏文学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门领域,曹植作
为曹魏文学翘楚,其诗赋中女性题材的作品备受关 注。据丁晏《曹集诠评》⑴和赵幼文《曹植集校
注》⑵统计得出,曹植存诗80余首,其中表现女 性形象的10余首,多为乐府诗;赋达47篇,其中
8篇刻画了女性形象。由此可见,女性题材诗赋作
品在曹植文学创作中占比较大。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引导曹植女性 题材诗赋研究走向深入,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同
时也要注意类同性研究过多、研究状况不平衡等问
题。曹植女性题材诗赋研究取得的成果,前人已有 总结,如:孙明君《建国以来曹植研究综述》⑶、 孙娟《百年来曹植诗歌研究述评》⑷、钟桃《新世
纪曹植辞赋研究综述》⑸、金秋《近十年来曹植诗 歌研究综述》同。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7月),曹
植女性题材诗赋研究以论文居多,其中有10余篇 硕博论文,各类研究论文150余篇。虽无专著问
世,但在叶嘉莹著《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中提 到了曹植后期弃妇诗的分类问题切。刘淑丽著
《先秦汉魏晋妇女观与文学中的女性》指出曹植的 妇女观对其女性题材诗赋创作有指导作用囲。木
斋在《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中主要论述
曹植女性题材作品与曹甄之恋的关系,还推测曹植
当为《古诗十九首》的作者⑼。
从上述情况来看,对曹植女性题材诗赋作品研
究的梳理实有必要。通过总结曹植女性题材诗赋作 品的成果与不足,以期为后续的研究进献绵薄之力O
一、曹植诗赋作品中女性形象研究
曹植诗赋作品中女性形象研究在学界获得了较
高关注度,一部分学人着手于女性形象整体展开研 究,另一部分学人从女性形象分类的角度进行研 究,还有不少学者倾注心力研究洛神形象,都取得 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一)
女性形象体研究曹植诗赋女性体形象研究成果不少,此类研 究多能概括出女性体的共有特点,亦能通过曹植
易性文学创作之心理,挖掘出女性体美背后潜藏 的深层意蕴,探究女性体形象产生的内外因,给
后辈学人以启示。
①收稿日期:2020-12-16
作者简介:王珂琳(1997-),女,新疆哈密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宋元文学;魏娜(1981-),女,新
疆昌吉 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隋唐五代文学。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3卷
刘淑丽著《先秦汉魏晋妇女观与文学中的女性》指出曹植因受儒学影响,将儒学价值观投射进了女性形象中,使其呈现出儒家人伦美的特点囲。李娟的硕士论文《论曹植辞赋中的人物形象》将辞赋中的女性形象做出概括性梳理,认为曹植笔下的女性有着美丽、软弱、聪慧、怨而不怒等共同特点3〕。刘从武《论曹植的女性审美观》一文认为曹植女性审美观独特,他笔下“妖”“娴”“哀”的女性形象,既符合美感体验,又投射出心理情感,最终使曹植在文学创作中完成了自我实现⑴〕。
杨夏月《试论曹植笔下的女性美》一文从仪表妍丽之美、气质典雅之美、德才兼备之美和总体呈现出的孤独凄美等方面总结了曹植女性题材诗赋作品中的女性美,认为这种美的塑造与曹植个人经历、魏晋时期的审美趋向联系紧密⑴〕。此外,郭玉华《曹植辞赋中的人物形象背后的文化内蕴》一文认为曹植辞赋中的女性形象是其多元化性格的反映、内心情感的反射〔⑶。
(二)女性形象分类研究
在女性形象分类研究方面,学界主要对弃妇怨妇形象、美女佳人形象展开了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大多能将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与曹植文学诉求、心理诉求关联起来,具有_定的研究价值。
马宝记《建安女性文学及其精神意蕴》一文将建安女性形象分为颂赞、怀远、哀怨、弃妇四类。此文虽是建安女性文学研究成果,但文中对曹植女性题材作品给予较高的关注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启迪后辈学人[⑷O
黄彬《从以女性为题材的诗歌中体味曹植》一文将曹植女性题材作品分为两类,即:悲哀形象,以思妇、怨妇为代表;完美女性形象,以佳人、神女、贤妃为代表少]。
赵明臻的《论曹植的怨妇诗》指出这一题材价值在于巧妙地融入了政治抒情主题,能够形成题材与主题相互参证的美学效果。局限性在于曹植以男性视角进行创作,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女性主体0叶嘉莹著《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将弃妇形象分为两类:一种是写实的,一种是象喻的。叶嘉莹认为:曹植通过象喻类型的弃妇,寻到弃妇与弃臣的共通心理,弃妇形象的塑造过程即曹植宣泄内心悲哀过程⑷O
观点较为新颖的是杨林夕《天真的“弃妇”、真儒的悲哀一论曹植的女性诗及其意义》一文。其认为曹植受文学传承和时代影响创作了大量弃妇诗,弃妇诗的价值在于揭示曹植是儒法斗争“受害者”的身份,表现出他作为真儒的忠恕之情,展现真儒的精神世界与生命价值。
邢培顺的《论曹植的弃妇怨女诗》一文深入分析了曹植对待女性的态度之成因,认为弃妇怨女题材的诗歌,在内容呈现和表现手法上,都清晰地反映出曹植的思想观念与心路历程”]。
孙达时《论曹植诗歌中的“女子”意象》一文认为“女子”的意象分为“美女”与“怨妇”两类,且“怨妇”意象包括思妇、弃妇、怨女等闺怨诗中的全部女子意象。孙文指出曹植借“思妇”意象,表达希望得到当权者重用的想法,借“弃妇”意象抒发内心的愤懑与哀怨网。
张晓敏《曹植弃妇诗创作动机的研究》认为曹植弃妇诗创作的动机有三:一是对女性现实地位和不幸的同情,二是个人遭遇之悲,三是逐臣与弃妇的共通心理诉求匈0
王鹏云《曹植前后期弃妇诗赋比较研究》认为:曹植的弃妇诗前后期共同特点是善于将抒情、叙事、写景相结合,且词采华茂;不同点是曹植前后期立场不同,前期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创作,而后期以自拟身份进行创作,充分地展现出“臣妾意识”叫
沿着男权角度出发的还有李曙光《曹植怨妇诗中的男性意识》一文,其认为曹植由男权意识出发,借助想象和虚构的方式,利用诗歌文本潜能,对怨妇形象进行了社会性别的建构冋。
任明的硕士论文《魏晋南北朝思妇诗研究》认为曹植思妇诗创作较少,在情感表达上有委婉节制的特点,艺术上多体现“直寻”特也]。
美女、佳人形象虽在曹植诗赋作品中占比重较
第2期王胡琳,魏娜:近三十年来曹植女性题材诗赋研究综述
小,但也获得了学界不少的关注。
封如楼《曹植妇女题材诗歌评析》认为曹植用比托手法借诗赋中美女、佳人形象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怨愤之叹[如0
孙达时《论曹植诗歌中的“女子”意象》认为美女是诗人的化身,兼有诗人的意志。曹植借美女佳人形象美隐喻自己身怀美才与忠心;而美女盛年未嫁的不幸遭遇,则是诗人悲凉哀怨经历的写照。
(三)洛神形象研究
洛神研究是曹植女性文学研究的热门领域,论文达80余篇,研究主要从洛神原型探究和神女形象塑造两方面展开。通过梳理学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洛神原型的研究,发现学界基本采认政治失意说、自传说、理想说、感甄说四种学说,且论证有据,分析透彻。而洛神形象研究方面,则多集中笔力探讨神女形象的特点,借此反映曹植后期的个人境遇与女性审美观。
叶通贤《政治失落的遣怀——〈洛神赋〉主旨之再探索》一文联系曹植创作时的特殊处境,对其写作心态、政治追求做出分析,之后结合了“求女情结”的文化嬉变,认为赋的主旨是“政治失落的遣怀,,[25\
吴从祥《生命的焦虑,苦闷的宣泄一〈洛神赋〉主旨新论》认为曹植创作《洛神赋》的主要目的是借人神之恋宣泄内心苦闷,以获得精神慰藉和情感补偿沟。
王书才《曹植〈洛神赋〉主旨臆解》主张洛神原型人物并非甄后。王文根据曹植性格联系前妻崔氏被迫自杀的经历,分析此赋与宋玉、王粲、应场诸人所撰赋篇的相似之处,又考察了自唐代以来人们就认为此赋写具体真实人物的直觉感受的问题,由此提出《洛神赋》的主旨是曹植悼念亡妻,洛神形象原形是曹植前妻崔氏⑵]。
陈卓欣《曹植〈洛神赋〉女神形象探析》指出《洛神赋》是曹植的自传。陈文从弗洛伊德心理学角度出发,认为曹植借幻想消解负面情绪,以期用洛神形象安慰受伤的心灵O
持理想说观点的有申安宁《借离合之情抒身世之悲—
—再论〈洛神赋〉的主题》一文,提出曹植创作《洛神赋》的目的在于“借离合之情,抒身世之悲”,这是一篇言志之作呦。
学界对“感甄说”的探讨向来热度不减,傅刚《曹植与甄妃的学术公案—
—〈文选•洛神赋〉李善注辨析》首先指出南宋尤袤刻本李善注印有的曹植与甄后的故事应为后人阐入;其次,发现附会曹植和甄妃的传说,在中唐时期业已流传;最后据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中宓妃的灵蛇髻与晋陆翔《邺中记》记载甄妃发明灵蛇髻的图文材料,猜测此传说东晋时已经产生⑶]O
对洛神形象的塑造研究也获得了学界的关注。穆华亭《动人的形象深刻的寓意——〈洛神赋〉译析》认
为曹植用浪漫主义的想象,抒写人神相恋却无法结合的悲剧故事,塑造出一位纯洁、多情的神女形象,指出《洛神赋》抒情彩强烈、传奇意味浓厚0]。
郑训佐《浅谈〈洛神赋〉的形象塑造——兼论〈神女赋〉》认为曹植用超现实的表现手法,极尽夸张之能事塑造了洛神的绝代艳影,展现出洛神的外美内善,成功地将洛神塑造成被世俗欲望主宰的有情人形象阿。
周潮田、丁毅《〈洛神赋〉主旨新议》认为洛神美的描写具有划时代的价值,最大的特点是多用自然之物形容女性美,这影响了一代人的审美标准⑶]O 陈明华、郑莉《浅析洛神形象—
—曹植对前代女性描写的继承和发展》指出《诗经》和《楚辞》中的美女形象,特别是宋玉《神女赋》中神女形象的塑造对曹植的创作有重大影响,认为洛神有着“娥、窕、艳、窈”四个特点网。
陈卓欣《曹植〈洛神赋〉女神形象探析》指出此赋寄托了曹植的个人情志,反映了中国女神书写特性曲。
借对比来展现曹植笔下洛神形象特点的是吴美卿、刘怡菲《论屈原〈离骚〉和曹植〈洛神赋〉中宓妃形象》一文,认为二者笔下塑造的宓妃形象差异较大,宓妃在曹植的《洛神赋》中是一个缠绵痴情、凄美生怜的肯定形象,对宓妃形象的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3卷
“肯定”来源于曹植的一线希望,指出二者差异原因在于屈原与曹植不同的心境与际遇卩刃。
二、曹植女性诗赋的艺术表现与鉴赏研究
涉及曹植女性作品艺术表现与艺术鉴赏问题的研究成果较少。在艺术表现方面,学人能够充分肯定曹植“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跑的艺术表现价值,但能客观指出美玉存瑕的论文较少。在艺术鉴赏方面,有研究论文两篇,均从作品本身入手,提出鉴赏曹植诗文的适宜方法。
李艳萍《汉魏时期文人女性题材诗歌的演变》认为曹植承袭屈原香草美人传统,借美人意象抒发自我情感。寻共通情感女性题材作品创作,是汉魏时期女性诗歌文人化倾向不断增强的一大表现两O
沈兰《浅谈曹植作品中的“臣妾意识”》认为曹植妇女题材的诗歌,承继了前代“香草美人”和“闺怨思妇”的主题,丰满了女性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心理,并清楚地在作品中显露了“臣妾意识”⑶]。
明确指出曹植女性作品存在一定艺术缺陷的是蒋寅《美感与性感一唐前文学中对女性美的表现及其流变》,认为曹植在女性形象描写的缺陷在于缺失性征、缺失个人化表现⑶]。
从鉴赏角度研究曹植女性诗赋的是张蕾《曹植妇女题材诗作鉴赏异说》,其认为在鉴赏时,不能只对作品中的深层意蕴给予关注,而忽视表层意象,要由浅入深,两相结合,才能进行完整的审美咬曾[40]
O
朱晓海《曹子建诗卓荤举隅》一文认为鉴赏要跳脱诗文艺术特、跳脱知人论世的着眼点,回归作品本身⑷O
三、曹植女性诗赋的比较研究
曹植女性题材诗赋作品比较研究也受到了学者的青睐。不少论文能通过异代文学、同代文学的比较研究,指出曹植女性文学的研究特点。其中,同代女性文学的比较研究多于异代文学的对比研究,而同代文学的比较研究又集中于三曹间的对比。
王晓慧的硕士论文《曹丕曹植比较研究》指出,二者相同处是诗歌内容都侧重写思妇弃妇,不同处在于二者的表达方式与思想情感方面。曹丕以男女恋情和游子思妇的命运凸显离别之苦,多做代人言情的感慨;曹植则是用比兴寄托手法,将诗骚传统引入文人诗歌创作中,为文人五言诗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⑷]。
刘丽华《从世俗女子到神女“佳人”一试论曹植、阮籍诗赋作品中女性身份定位的差异》认为:从外在表
现来说,曹植笔下女性多为世俗女子,真实性强;阮籍笔下女性多为神女,虚幻性强。从情感寄寓方面看,二者不同:曹植多体现“我”的参与,寄托世俗情结;阮籍规避“我”之参与,更为脱俗⑷]。
张笑菊的硕士论文《李白与曹植比较研究—
建安诗歌
—以女性诗歌和游仙诗歌为例》认为李白对曹植的诗歌有所继承:在诗歌内容上,二人同情弃妇遭遇、歌颂侠女英风、寄托一己情怀、表现完美理想;在诗歌意识上,均有悲悯苍生的情怀和生命意识的消解;在艺术风格上,二人多选择自然意象表现女性,呈现出“真淳”特。张笑菊认为李白与曹植创作成功之处在于赋予女性灵魂,展现女性的生命美、动态美网。
张竞烽《曹丕、曹植女性题材创作比较论》认为曹丕女性题材作品不及曹植后期女性诗赋创作。二人之同在于情感真挚,感怀凄婉,但在内容上、艺术趣味、表现手法、情感表述方面个体差异性较大剧。
朱碧菲的硕士论文《论曹丕和曹植的女性观》一文将曹丕、曹植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归为相似与不相似两类,说明二者不同的女性观是影响他们创作的关键,认为二曹虽都给予女性一定的关注度,都持怜悯态度,但对女性悲惨命运的认识不同、对女性价值的看法不同、对女性能否参政的意见不同、对待女性的态度不同。总的来说,二曹的女性观比
第2期王胡琳,魏娜:近三十年来曹植女性题材诗赋研究综述
前代来说相对进步,而曹植女性观更富先进性,因此塑造的女性形象更为丰满[如O
四、曹植继承与创新女性诗赋的研究
不难发现,曹植在许多方面对前代文学有着继承,而才高八斗的文学翘楚也极爱创变。近年来,不少学者关注到了该领域的研究。在继承研究方面,学人们认识到曹植对于前代文学,尤其是先秦文学中《诗经》《楚辞》的修辞手法与比兴方法的学习和传承;在创新研究方面,则能通过对曹植女性文学作品的深入解读,指出曹植女性文学在创作观念上、艺术手法上、情感表达上的创新之处。
裴登峰、张音《曹植作品中女性美的象征意义》认为在曹植以前,女性美的描写多停留在外在美层面上,审美层次较低。宜至曹植诗赋才呈现出女性的内在美,更具有意义的是曹植借不同的女性形象表达主观情志,将“我”所追求的人生境界寓于对女性美的描写之中,丰富了作品的审美内涵⑷]。
孙绿江《曹植笔下女性形象的文化意义》认为曹植创作之文化心理是“臣妾意识”,他突破了将女性视为符号的描写局限,反借女性哀怨道内心之悲,指出这种选择在中国文学史中具有开创意义陈]O 赵彩花《先秦到汉代诗歌中女性形象的三次变迁—
—兼谈曹植诗中女性的新特质》一文认为,曹植不再把女性视为单一化的道德载体,而是通过展现女性不同以往的话语特质,审视女性的精神美,表现其个性化与主体化,拓展了女性人物内涵函]。
欧阳竹《论前代文学对曹植女性题材作品的影响》一文认为:《诗经》先在修辞手法、审美传统方面对曹植产生影响;再是楚辞的风雅精神、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华词丽藻的语言表达方式在曹植作品中有着传承;继而是汉乐府民歌及《古诗十九首》在现实揭露、情感抒发和意境营造几方面在曹植女性题材作品中留下余响⑼]。
刘育红《关于曹植女性题材诗歌的解读》一文以深挖作品内涵为出发点,从君臣夫妻同构的伦理观念、前代文学传统对曹植创作心态的影响,深入解读了曹植的女性题材诗歌,对曹植艺术成就及心路历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O
蔡敏敏的博士论文《曹植诗赋研究》认为曹植的《美女篇》是对采桑女母题的模拟和突破,由扬到弃的过渡0
叶苏贤《曹植:“拟女性”以作悲歌》对曹植“拟女性体”诗歌的继承与发展问题做了梳理,认为曹植继承屈原“香草美人”和《古诗十九首》作文之法,并创新性的增添了不同身份的女性形象描写,由此扩充了抒情广度何。
于国华的博士论文《曹植诗赋缘情研究》将《洛神赋》作为爱情赋典范进行研究,提出曹植建构爱情世界的灵感源自其与甄后的爱恋经历,指出曹植的爱情表达与前代不同,他以男性第一人称进行抒情极富张力⑸]o
五、曹植女性诗赋的研究展望
虽然当前学术界对曹植女性题材诗赋作品的研究做出了许多有深度、广度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学术成果,但通过梳理发现,在一些方面,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
首先是重复性研究过多,如学界关注点大多集中在曹植诗歌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而赋中女性形象研究明显不足。其实,梳理曹植文学作品可知,其诗赋中女性形象未有大的差异。因此,不应囿于文体而将二者进行割裂研究,而应考虑将曹植女性诗赋进行系统性、整体性研究。
其次是研究创新度不高。从影响研究上看,_方面,学人们将重点多放在前代文学家对曹植的影响上,而较少关注到同时代前期或同期文学家对曹植的影响,例如王粲、曹操等人对曹植文学创作的影响,这一点需引起学人们的重视;另一方面,后辈文人对于曹植的继承与学习也亟待关注,例如魏晋时期傅玄创作的妇女诗数量最多,其诗在题材内容上对曹植女性诗歌有所承袭,在创作模式上则有所突破。所以,可在傅玄对曹植诗赋继承与创变方面作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