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游子吟》与《mother’s hands》的对比中看中西诗歌比较
《游子吟》是中国唐朝诗人孟郊的经典之作,成功展现了至今仍广为流传的“慈母原型”和“孝子原型”,在中国的母亲颂歌中具有相当的典型性。《Mother’s Hands》是美国诗人W. Dayton Wedgefarth称颂母亲的诗歌。两首诗都以子女的角度赞扬了母亲的伟大,表露出了母爱是至高无上的思想情感。但是,这两首从不同地域、文化孕育出的诗歌,也让我们看到了中西诗歌的不同之处。
一、 内容形式上的比较:
首先,两首诗均是以赞美母爱为题材,但在内容角度上的选择不同。《游子吟》从一个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出发,“密密缝”表现了母亲的动作,“意恐”表达了母亲的内心感受,从“衣”和“线”的关系中,表现了“母”与“子”不可分割的关系,更融进了“母”对“子”的深情。“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将母亲的动作与心理结合起来,描写了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孩子的担忧,为全诗增加了更为真挚的感情。最后两句,诗人用反问的手法,含蓄地表达出一个孝子内心的感受,儿女们如小草受到如春天阳光般的母爱的滋养和哺育,这种恩情是无以报答的。通过作者的文字,我们眼前就能浮现出那幅生动的画面。《Mother’s Hands》则是建构了一幅温
馨的画面:“Dear gentle hands have stroked my hair”母亲温柔的手抚摸我的头发。作者在全诗中只写了母亲这一个动作,随后就直接表达出了自己的感受和赞美。
所以从风格上来说,《游子吟》在情感的表达上是委婉含蓄的,即通过母亲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让作者去揣测那份深情;而《Mother’s Hands红领巾心向党绘画》则是直率的表达出了浓烈的情感,让读者一看就能明白那种对母爱赞美的思想感情。也就是说,《游子吟》通过写景而抒情,而后者则是注重描写景在人心里所唤起的反应,例如当母亲的手触碰到“我”时,“那些隐蔽了我的天空的稍纵即逝的情绪和犯错误的想法,在他们的代祷之下迅速融化流逝”。
车惠民其次,从形式上看,《游子吟》篇幅较短,构建出了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典型性中国诗歌形式,而后者则将所有心理活动都描写透彻,篇幅较长,言与意都完全的表达了出来。
怎么清蒸鲈鱼造成这种不同之处,主要是因为孟郊与Wedgefarth思维模式上的不同,也就是说中国诗人与西方诗人在诗歌表达上的思维模式是不同的。中国诗人往往注重“表现”,而西方诗人则注重“再现”。所以在中国就创造出了“意境说”,追求一种“不言尽”的诗歌艺术境界,让读者去想象去揣摩去体会。西方奉持的是“典型说”,直接表达主观意识,给予读者的空间较小。
二、 奔跑吧兄弟 大电影意象之比较:
《游子吟》中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线”与“衣”是贯穿全诗的两个意象。“线”表达的是母子间情感的千丝万缕即难舍难分,“衣”与“依”相通,刻画出的是子女依偎在母亲怀里的画面,母亲也像衣服一样拥护着自己的儿女。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的“草”和“三春晖”则是象征了子女与母亲。在此处,作者将子女的形象缩小,升华了母亲的形象,如春天阳光般温暖的母爱让整首诗的意境更为广阔悠远。在《Mother’s Hands》中的意象并不十分明显,作者将母亲的触碰比作是消除尘世苦难的“balm”即“止痛药膏”或着就是“安慰、慰藉”,通过这一意象,让我们体会到来自母爱往往能带给我们平和,在母亲的手的触碰中,我们能够冷静下来。总的来说,孟郊塑造的意象具有突出的特点,而Wedgefarth则更注重的是通过对于情感细节的描摹而自然而然的表达出一种意象。压抑意思
三、 语言之比较:
中西诗歌最大的区别就是语言的不同,在建构一篇诗作时也会受到来自语言本身的诸多限制,诗歌顺其自然的要符合各自语言的特点。
首先,唐诗最大的特点就是长度一致即每句字数相同,诗型整齐。《游子吟》就是典型的五言诗。西方诗往往长短错落不一,字数不尽相同,《mother’s hands》带有明显的错落层次感。
其次,中西诗歌语言上最大的区别在于诗律。汉语诗是平仄诗律,两个音节为一节拍,一句内节拍之间平仄交替或是一联内平仄相反。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古诗词押韵。例如“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就是“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西方诗有轻重律或长短律,讲究的是音步音格,并不注重诗律的相同或交替。所以读西方诗歌时往往读不出押韵之感。
另外,中西诗歌在对偶性上也有不同。汉语诗歌讲究语言的对偶,正如对联一样,要求一联两句诗歌中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并且还要有所关联。《游子吟》中“慈母”对“游子”,“密密”对“迟迟”,“草心”对“春晖”等,对偶的十分严整。而在《Mother’s Hands》中,则无明显对偶,如果说“no other balm”“no sweet caress”“no other touch”“no soul”也算是对偶的话,那相比于《游子吟》来说,他们之间没有什么联系,对偶的十分不严整。
学校安全由于汉语与英语的语法不同,汉语诗往往能做到含混省简,而西方英语诗则有着明确清晰
的语言。这也是造成汉语诗引人无限遐想的原因之一,当你看到没有主语的“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时,你必然会思考一下作者没有明示的“人”。而当你读“And cooled my brow”“ That cloud my day”时,你当然心里会很自然的明白情感是“我”发出的。所以,中西诗歌在省略人称及主语的效果上有区别。同时,汉语中由于没有时态的变化,而能够有一种超越时空的意境。《游子吟》所描摹出的情景,既可以说是正在进行,也可以说是一种回顾。但是由于英语深受到时态的束缚,所以我们从“stroked”“cooled”中可以明显的看出作者写的是过去式,即过去发生的事情和过去心里有过的情感波动。更明显的是,我们在翻译外国诗歌时常常遇到“And”这个词,英语中必不可少的连词,这种语法虚词在西语诗歌中是不能省略的。但在汉语诗中,相对的“和”“及”是从来不会出现的,我们往往也必定会省略此类虚词。
四、 情感观念的不同:
在《游子吟》中,作者不仅表达了母爱的伟大,更是在最后一句中表现出了作为子女的忧伤即无以报答母亲的付出。这种表达不仅让诗歌在情感上有了转折,也升华了诗歌的整个情感主题。追溯到整个中国亲情观,我们往往极力追求一种“孝道”和亲情之间的回报,所
以,诗中的最后一句是最引起中国读者共鸣的,也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而在《Mother’s Hands》中,作者只是阐释了母亲的手的触碰带给自己无尽平和的慰藉,只是单纯的赞美了母爱,并未提及自己的回报。西方人往往注重的是个体情感和个体自由,他们对情感的回应并非那般缠绵悱恻,整首诗向我们展示的似乎是一种从阴暗走向光明的过程,是作者享受爱的过程,并没有体现出一丝愁绪。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