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刚刚读完这本《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受益匪浅,值得在培养宝宝道路上摸爬滚打的八零后、九零后新手爸妈们拜读。
书中很多理论是美国的“情绪管理训练”创始人——约翰.戈特曼提出的,结合了韩国教授崔成爱和赵碧举出的一些实例,为读者娓娓道来很多关于孩子的情绪和心理问题,并用非常生动的对话来诠释相应的观点。
这让人想起前不久看到的新闻:一对夫妻闹离婚,丈夫将四岁的儿子在河里暴打,并拍成视频,以此报复妻子。可怜这个四岁的无辜孩子,被亲亲的父亲当做撒气的工具来泄恨,那么稚嫩的小身板,去承受那样一个愤世嫉俗的成年人怒火冲冠的殴打。
这个星期,又看到一个新闻:妈妈把两岁的儿子锁在家里,自己出去打麻将,待丈夫回来,发现儿子已经从二楼的窗户爬下去,摔死了。当时,气急败坏的丈夫倒提着孩子,当众暴打妻子。围观的众有的劝架,有的责备男人不该首先发泄自己的情绪,而应该不要乱动儿子,赶紧叫救护车,说不定还能抢救过来。他这样将儿子倒提着双脚,做为去打妻子的工具,万一儿子还有任何幸存的机会,都被他掐灭了。
为人父母,这项任务不需要岗前培训,无需考试,也没有任何相应资格证书的要求,因此被人称为门槛最低的工作,滋生了很多没有责任感和同理心的所谓“父母”。
因此,代价都是无辜小生命的消逝。
更令人揪心的是:这些残酷的现实几乎每天都有发生。
孩子是借父母的身体出生的,但,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是生命。
在这样一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在飞速进步的时代,对这些不谙世事的小生命的尊重和保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彰显社会进步、综合实力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
父母,做为未成年孩子的监护人,第一要务是抚养和保护好孩子,让他们健康平稳地长大成人,然后,尊重他们,放手让他们自己走自己的道路。
很多人为人父母后,身份变了,心态也变了。
可怜的孩子一天天地见证宝宝的成长,看着他/她从一个刚出生时红红皱皱的小可怜,到后来每天爬来爬去的调皮小可爱,很多人的内心都会变得柔软温暖起来,怎么爱都爱不够。
于是,特别想要将他/她需要的、最好的,竭尽全力地都给他/她。
只是,自己的宝宝是宝,别人的宝宝的亦是宝。
那些被父母抛弃蹂躏的小孩子
,他们也是无辜纯净的小生命,他们更该多被爱一些,被人视为宝。
爱孩子,除了给他们物质上的美好之外,也需要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正确引导帮助他们一点点地成长。就像书里说的:“内心的GPS能够从道德上引导孩子,让他们发挥自我才能、自身可塑性、创造力及潜能,协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正确决定。”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父母没有资格过多的干涉他们,尤其是不该站在自己的立场强迫孩子,打着“我这是为你好”的旗号,将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强加给孩子。更何况,一些为人父母的人,只是到了生理年龄的成熟,他们的心理年龄还很幼稚,甚至有些“心理智障”,他们对孩子成长的过多干涉,只能导致孩子身体和心灵同时遭受更多痛苦。
这本书写的很实用,尤其是一些日常的对话举例,能有效的教导父母正确与孩子沟通,协助他们茁壮成长。
以下文字摘自书中原文:
P.27 通常在幼儿期未能形成良好亲昵关系者,其后遗症可能会伴随一生;相反,从小接受良好的情绪管理训练,并获得情绪上的宁静时,其效果也会收益一生,二者同理。
P.30 随着孩子升入高年级,如果其自身不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家长再怎么努力,成绩都不可能有所提高。自主学习的核心是,首先弄清楚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然后针对这个目标,让自己的情绪、思维和行为保持一致。
P. 35 教育的最大核心应放在培养孩子心理免疫力方面。
P. 134 正面认识到自己的失误,并积极地改正,是一种可贵的生存能力。做错了事情肯认错,并懂得道歉,这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
P.138 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只会看到自己希望看到的东西。
P.182 即使孩子没有做出最佳的选择也没有关系,成长的路上,这样的失误都是必要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