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人“与陌生人说话”谈起
■徐囡囡
最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老年人见面爱聊天,无论认识不认识的,也无论是在自家门口还是公共场所。
一次我去医院看病,就碰上这样的好几拨儿老人。先是过来一对老夫妻,老太太脚伤了,架着单拐,老伴去挂号。老太太坐下之后就跟旁边的一个老大爷聊天,先是说自己的伤势,接着说,老伴儿是教授,办事能力差,自己是中学老师,比他强。这时另一位大婶开始和我唠叨,抱怨自己老糊涂了,把验血缴费单混淆了,结果还需要重新排队,浪费不少时间。接着走过来一个老大爷,手里还拿着根拐棍,好像眼神不太好的样子,一屁股就坐她旁
边了。这下好了,两位老人碰到了一块,有了说不完的话。从她犯糊涂说起,然后是多大岁数,为什么得病,得什么病。接着又聊起孩子,现在和谁一起住,老伴是否还健在,等等。后来又说起生活习惯,到最后,连过去在哪里工作、退休金多少都透露给彼此了。
聊了半个钟头,大妈去看化验结果出来,见大爷眼神不好,强烈要求帮他一块看,临走还嘱咐大爷要小心扒手。在回去的公交车上,我又遇到了三个老人,从一上车开始聊天,一直聊到下车分手,三个老人似乎都很高兴。这几位老人,从未谋面,生存状态也不一样,但可以谈得这么投机,我想并非是他们有缘分,而是老年人排解孤独“饥不择食”的需求。很可能伴侣不在了,子女远离了,老友逝去了,有的人没有能力支付每月几十块的电话费,有的人发现没有人愿意听他含混不清的口齿或絮叨。那么,他们只好依靠与萍水相逢的路人倾诉来化解心中的烦闷。
人总需要倾诉,把自己内心说出来。我们做儿女的能做些什么?即使无法“常回家看看”,至少应该“常给家里打打电话”吧!也许无需你说些什么,做做爹妈的倾诉对象就够了。
给自己搭建倾诉的平台
■白素生
据说在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术论坛上,专家们发现:谈到老年男子,人们的话题集中在消沉、轻生、幻灭上面;而谈到老年女性,大家则讨论着快乐和梦想成真的故事。某调查显示,老年男人与老年女人有着不同的心理问题和需要,老年男人与老年女人相比,往往更加容易产生孤独感,出现抑郁、易怒、偏执、轻生等心理症状。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老年女人能够经常通过唠叨、拉家常等方式与其他人交流,很少存在这些心理问题。而过强的自尊心和“面子”,导致老年男人心中的苦闷长期郁积。
可见心情不快却闷着不说会闷出病来,有了苦闷应学会向人倾诉。首先可以向朋友倾诉,这就需要先学会广交朋友。如果经常防范着别人的“侵害”而不交朋友,也就无愉快可谈。没有朋友的话,不仅遇到难事无人相助,也无法到可一吐为快的对象。把心中的苦处和盘托出,倒给知心人并能得到安慰甚至计谋的人,心胸自然会像打开了一扇门一样明朗。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向亲人倾诉,学会把心中的委屈和不快倾诉给他们,也常会使心境立即由阴转晴。
对于老人更要自己“走出”苦闷,当没有人前来倾听自己心声的时候,何不自己走出家门,主动参与社会。在广场边的长椅上,你可能看到一位与你年龄相仿的老人在那里独坐,你不妨上前打声招呼,很可能自此你们就成为了可以谈心的朋友;清晨去公园走走,只要你愿意,随时有“晨练组织”愿意接受你加入他们的队伍。
倾诉是情感的宣泄,能让自己摆脱忧愁,老年男性要善于建设自己倾诉的平台,经常倾诉,并不是什么没面子的事。
(责编:孙展)
“倾诉”者也应学会“倾听”
形容男人的词 ■老兵
我远在异乡工作了几十年的兄长,最近让我陪同他寻访一位青年时代的朋友。他们之间
已经近40年没有通音信了。
乘车数十公里到达小城,在招待所住下后,几经周折,我们才敲开了这位朋友的家门。老朋友见面,分外亲热自不必说。寒暄过后,那位朋友就开始倾诉其分别后这40年来的经历:从其祖父母的情况讲起,到其父母的过世,到其婚姻、婚变和再婚,到子女新组建的小家庭;从自己工作经历到“”中受到的冲击,到现在的事业有成、婚姻美满、儿孙满堂……两个多小时里,自始至终由他一个人滔滔不绝地在倾诉。我和兄长只能倾听。
告别之际,这位朋友邀约我们第二天再到他家相聚,说他还有许多话没来得及讲呢。但我的兄长婉言拒绝了邀请。事后,兄长不无难过地对我说,如果这位朋友最后能讲一句说今天光顾自己讲了,第二天想听听对方情况的话,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去赴约。但为什么只是无穷无尽地向我们倾诉,而对兄长几十年漂泊在外的情况半句也不关心、不过问呢?其实,我兄长的经历也颇为坎坷,年轻时他在异地苦苦奋斗,中年的他又远赴拉丁美洲数载。可是整个晚上,兄长插几句嘴的机会都不到,这样的相聚还有多少意思呢!自然,兄长珍藏在内心几十年的友谊之情,也就画上了一个遗憾的句号。
学会倾听,也是做人与处事中的一堂必修课。有的人活了一辈子也未必学好这一课。比
如兄长的这位年近花甲的朋友,至今就未必修过这堂课。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倾盆倒给对方,是为倾诉。倾诉之后,会获得一种轻松与解脱,对于某些抑郁症患者,这样做可以获得药物所难以达到的效果。倾诉的对象,要么是可以言无不尽的知己、足可信赖的亲友;要么是倾诉后不会再见面的有缘分的陌路人。
而倾听则要求更高。倾听,要求听者融入倾诉者的喜怒哀乐,为倾诉者之喜而喜,为倾诉者之忧而忧。唯其如此,才是尊重对方,才能理解对方,也才能读懂对方。这就要求听者不能心不在焉,不能眼神游移,更不能坐立不安。
姑且排除向陌路人的倾诉不论,倾诉与倾听只要运用得当,可以增进了解,增进友谊,有利于健康,有利于丰富人生,何乐而不为呢。
倾诉与倾听,本是心灵的沟通与碰撞。应当时常位置互换地进行才是正常的,也才可能是持久的。珍惜倾诉的机会,珍爱倾诉的对象;分一些时间让倾听者倾诉,匀一些时间来倾听,互相接纳,相濡以沫,这比只会单向的倾诉与倾听要好得多。(责编:孙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