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信不立
1.引导学生探究“诚信〞的内涵和意义。
2.培养学生讲诚信的美德。
3.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掌握演讲技巧。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赶集,她的孩子哭着也要跟着去,于是她对孩子说:“你先回家待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等她从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捉猪去杀,她就劝阻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
曾子说:“这可不能开玩笑啊!孩子不知道你在和他开玩笑。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在欺骗他,这就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啊。〞于是曾子杀了猪给孩子吃。
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什么道理呢?
一、引经据典话诚信
1.看“商鞅立木〞视频,思考什么是“诚〞?什么是“信〞?
〔1〕什么是“诚〞
明确:“诚〞,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诚〞是一种美德,“诚即天道,天道酬诚〞。言行须循天道,说真话,做实事,反对虚伪。意思为老实。
〔2〕什么是“信〞
明确:《说文解字》认为“人言为信〞,程颐认为:“以实之谓信。〞可见,“信〞不仅要求人们说话老实可靠,切忌大话、空话、假话,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老实可靠。而“信〞的根本内涵也是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老实不欺。
2.各组分别搜集古代关于“信〞的名言和故事:
明确:①轻诺必寡信。〔《老子》六十三章〕
②无转其信,虽危不动,贞信以昭,其乃得人。〔《逸周书·大戒》〕
③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修身》〕
④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儒行》〕
⑤人倍信则名不达。〔刘向《说苑·谈丛》〕
二、环顾身边觅诚信
1.把身边的诚信故事讲给同学听,并说说自己的感想。
2.联系身边或社会上一些不讲诚信的事情,谈谈假设生活中没有了诚信……会带来什么不良影响?
例如:食品生产、商人、无人超市、特价商品……
三、班级演讲说诚信
围绕“诚信〞这一话题写一篇演讲稿并召开一场演讲会,说说你心目中的“诚信〞。
演讲例:
与诚信一路同行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与诚信一路同行》。何谓诚信?顾名思义,老实守信。人与人相互交往,坦诚相待就是诚信。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一位睿智的老人——孔子,用毕生的精力著书立说,阐述诚信是人生立身之本,是国家立业之本。我们需要诚信,我们呼唤诚信。
俗话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诺千金〞的佳话广为流传。可见,诚信自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经过漫长岁月浪淘沥出的至纯之金。
可是,有些人对诚信却不屑一顾,为了牟取暴利,不良商家给猪肉注水,用福尔马林浸泡海鲜。毒大米,劣质奶粉,黑心棉,摧残了多少鲜活的生命!面对那些层出不穷的骗子,防不胜防的骗术,以假乱真的产品,善良的人们无奈啊!
也许你会说,这些与我无关。真的吗?说话不算数,亲口承诺的事却不能兑现,考试抄袭作
弊,这些难道不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吗?你能说与我无关吗?也许你还会说,这些是微缺乏道的小事,到了做大事的时候,我自然会讲诚信。殊不知,高尚的品德是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修养而成,在小事面前尚不能以诚信严格律己,何谈大事?
为人应以“诚〞为本,这是做人的根本点。没有诚信的人间,是一个苍凉而恐怖的世界。我们诚信待人,付出的是真诚和信任,收获的是友谊和尊重。这是一份无形的财富,这是一笔沉甸甸的无价之宝。把诚信作为根基,我们的生命之厦会更稳固,携诚信上路,我们的生命之旅会更加荣耀!朋友们,让我们一路始终与诚信同行吧!
活动小结
人无信则不立,事无行则不成。诚信,这关系着一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诚信,将在社会上没有立足之地。一个人只有讲诚信,别人才会尊重他,才会信任他。
第二课时
1.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性命运的原因。
1比较阅读,进一步理解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
一、检查作业,指导方法
请小组推荐代表在班上朗读个人习作,可隐去文中所刻画的学生名字,师生猜名后共同点评。
二、创设情境,探讨孔乙己的命运
师:孔乙己从笑声中来,在笑声中被嘲弄,又在笑声中带着被摧残的身躯和被侮辱的灵魂离开酒店。造成孔乙己悲惨命运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通过下面几个问题,去探究孔乙己悲剧性命运的原因。
【说明】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五分钟后,思考问题,也可探究合作解决问题。
师:要了解孔乙己的命运,首先了解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让我们认真阅读第1自然段,答复以下问题。在读的过程中注意:〔1〕划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2〕思考:这个环
境有什么特征呢?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教案生:这个故事发生在清朝末年。由“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和小说创作的时间“1919年3月〞,推算出来。借助“预习提示〞,还可以知道当时封建举制度尚未废除。
师:从人们喝酒的方式和衣着,可以看出当时怎样的阶级状况?
学生答复言之有理则可。
教师总结:小说开头局部对两种不同身份的顾客的描写,含蓄地暗示了当时贫富对立和阶级对立的状况。具体是“短衣帮和长衫〞,他们的服饰不同,喝酒方式不同:一“里〞一“外〞,一“长〞一“短〞,一“坐〞一“站〞。这些描写构成鲜明的比照,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短衣帮的辛苦劳累、生活贫困,长衫主顾的悠闲自在,有钱有势。
师:从酒客、掌柜、伙计等人对孔乙己的态度,可以看出当时怎样的世态人情?
学生答复言之有理则可。
生1:总体来说,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社会对于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生2:我从酒客对孔乙己的态度可看出:短衣帮酒客也处在社会最底层,然而他们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对丁举人之类的豪强者充满敬畏,对孔乙己这样的不幸者又肆意嘲弄,在劳苦无聊的生活中,拿不幸者的痛苦作为笑料来寻求一时的快乐。
生3:从孔乙己对伙计及孩子的态度可看出:孔乙己在成人社会中不到丝毫温暖,便迫切希望从孩子们中间获得一些温暖和谅解。他诚意教小伙计“回〞字的四种写法,给孩子们每人一颗茴香豆。可是即使在孩子们中间,他同样还是不到丝毫人间的温暖。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