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注释
《七律长征》是主席于1935年10月创作的,共两首。第一首诗《七律·长征》,字润之,笔名子任。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一九三六年二月从瑞金出发,开始了两万五千里长征。诗中运用象征手法,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
长征:是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在中央领导下进行的战略大转移,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转折点。这次远征对于中国革命来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长征途中,同志创作了这首七律诗,赞颂红军长征的伟大壮举,热情洋溢地讴歌了长征精神。全诗内容如下:
今日:指今天。红军:指中国工农红军。当年十月:指一九三六年十月。工农:指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中央:指中央红军。万里:这里指红军行进的路线。
万里:这里指的是党中央和红军经过的地方,离开原来根据地有万里之遥。红军长征的历史是一部英雄的史诗,它把革命的旗帜插到了一座座高山上,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扎在了一片茫
长征 七律茫的草地上,不仅保存了革命的力量,而且锻炼了革命的队伍,形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它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丰碑。“金沙水拍云崖暖”,同志用这样朴实的语言写出了长征中的重大事件。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以来最壮烈的一仗,红军消灭了国民党的“王牌”军队——桂系的主力部队,但自己也遭受了损失,所以红军渡过湘江时,连同志都显得无限激动。“更喜岷山千里雪”,同志用赞美的口气写出了红军对革命前途的坚定信心。长征,是一次战略大转移。在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后,他们又冲破了敌人十几道封锁线。看来他们好像是到了另外一个星球,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但同志没有丝毫的害怕和惊慌,反而更加兴奋,甚至提笔写下了这首七律诗。“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既形象地描绘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场面,同时又充满了诗情画意。这是红军在长征中经历的最后一场战役,此时的红军已经强大到了令世界震惊的地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