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准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
2、理解诗意,充分感觉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1、教学多媒体及课件。
2、学生查相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
[课前预习]:
1.课前布置学生查相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2.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走近长征。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七律诗——《七律 长征》。
1、出示课件,介绍七律知识
2、提起七律长征,我们不由想起一代伟人。让我们一起怀着崇敬的心情呼唤他的名字——
出示课件介绍作者
3、你对长征又了解多少呢?谁来说说?(指名说)
  师小结: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4、回顾所经历的艰难险阻,激动地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感知大意
1、课件出示全文,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老师是怎样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韵律的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读出气势。
长征 七律
3、检查:(1)读词:逶迤  磅礴  泥丸  岷山
(2)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韵律
三、再读诗歌,读悟结合,理解诗意,指导背诵
1、默读诗歌,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能不能用诗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出示课件: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指名读
(2)理解等闲的意思,比较《石灰吟》中的等闲。
(3)理解诗句的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诗歌描写红军长征历经的千难万险,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4)指导朗读,读出感情。
2、再读全诗,圈出红军在长征途中山涉
  交流
3、理解: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展示南岭山脉和乌蒙山的图片,理解“五岭”“逶迤”和“磅礴”。
(2)在红军的眼中这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却像什么?
在诗句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反衬手法,突出表现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概)
(3)指导朗读,读出感情。
小结:在红军的眼中这逶迤的五岭却像细浪,磅礴的乌蒙山却像细浪,难怪在诗歌的第一句中这样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出示课件齐读。
4、理解: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质疑:为什么说“金沙水暖,大渡桥寒”呢?)
(1)课件出示金沙江图:这就是险峻的金沙江,当时敌人疯狂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你们知道红军是怎样渡金沙江吗?(师介绍故事:金沙江两岸高山峭壁,水流湍急,惊
涛骇浪,敌人戒备森严。我们的红军足智多谋,一面假装攻打昆明,迷惑敌军,吸引他们的主力部队;而另一面我军主力队悄悄到皎车渡袭击,缴获渡船,活捉敌兵,不费一一弹夺取了敌军阵地,等敌人发觉赶来时,我军已安然离开,敌人只能望江兴叹,我军个个欢欣鼓舞)
B、知道这个背景资料,你会怎么读这个句了
出示课件,指名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我觉得你读得很轻快,你为什么这样读?
E、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面对险要重重的金沙江,我们不费一一弹胜利了(读)
D、现在,你知道“暖”字表达的感情吗? (喜悦、自豪)
(2)课件出示:大渡河、铁索桥图
A这就是大渡河、铁索桥,大渡河上的铁索桥是架吊桥,由13根铁索构成,现在看到了图上有木板,当年红军强渡大渡河时,狡猾的敌人已经把木板抽掉,只剩下铁索,看之后,你有
什么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