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①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图片、故事和主席的相关资料。
4、教师课前准备:
①准备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视频。
②准备“长征组歌”中的歌曲《七律长征》。
③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课题
知识方面:
1、学会“礴、丸、岷”3个生字;正确理解“只等闲、逶迤、磅礴、万水千山”等词语的意思;并且体会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2、了解长征这段历史的背景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
3、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教育方面:
1、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培养学生坚韧顽强的的意志品质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材分析
《长征》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一首七律诗。全诗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承接"千山"。作者先用"逶迤""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的手法,而后用"细浪""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颈联承接"万水"。一"""",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尾联描述了长征的最后历程。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难程度其实超过"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但这时由于胜利在望,心情舒朗,""由心生,眼中望去的风雪交加路也就变得美不胜收了。最后以"开颜"收篇,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彻底胜利。 尽管只有56个字,却是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但七律诗的内容和写作手法确实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段距离,学生对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的了解可能也很有限,尽管在内容的理解上结合注释并不困难。而诗的背景和赞颂红军的精神则是重点和难点。基于此,本课有机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搜索,努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文本形成共鸣,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
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提供的教学资源优势来突破重点、难点,体现了学生充分参与和自主学习等教育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讲所熟悉的故事,加入吸引学生的视频片段,(如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等视频)不仅增强他们对长征的感官认识,同时也使他们理解并掌握了长征的相关知识,并通过互联网中搜索到的《长征组歌》中的《长征》的课文情景范读和歌曲,让学生以朗读、歌唱等活动来巩固升华,从而真正理解长征精神。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通过课内外资料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1、谈话揭题,读通诗歌
同学们,你们知道长征吗?你们了解长征吗?
谁来谈谈你对长征的了解。
我们读过哪些有关长征故事的课文?
2、师介绍长征:(长征路线图) 【百度搜索】
news.163/06/0328/14/2DADFJDO0001124T.html
1934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保存自己的实力,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接着又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然后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在193510月到达陕北。
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红军战士靠着自己的双脚,走过了十一个省,行程2500余里,完成了举世无双、惊天动地的万里长征。
在这胜利的时刻,我们伟大的革命领袖同志怀着无比豪迈的心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长征》
现在让我们一起领略这首气魄宏伟的七律诗——长征。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这首诗,能够把这
首读通、读准。(让学生自由地读3分钟)
3、指名读。
4、听录音范读,【百度声音】v.youku/v_playlist/f4788108o1p16.html
再读诗歌:
请同学们根据投影以及书中的相关资料,再次初步感知诗歌内容,说说诗歌中的哪个字哪个词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5、同学间交流读诗心得,交流感受:
6、现在让我们一起感受红军在长征路上所经历的苦难与豪情。
(二)品读诗句,深入感悟。
1、长征这段硝烟弥漫的岁月已渐行渐远,今天的你我对长征的印象可能有些模糊,但是诗中有一个看似普普通通的词却像一声惊雷,豪情万丈。你能体会出来吗?(师生交流,板书"不怕")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指导读首联。)
全诗虽然仅有56个字,却向我们展示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现在让我们再读读诗句,并结合自己了解的课外知识,说说诗中描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哪些艰险经历?
2、学生再读诗歌,交流: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师:这五岭是哪几座山【百度文本】wenwen.soso/z/q287484902.htm
这乌蒙山是什么样的山呢?边讲边板书:五岭是逶迤的(同时理解逶迤的意思:连绵不断)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逶迤的五岭。在你们的眼中这五岭是怎么样的?但在红军眼里,这逶迤的五岭怎么变成了翻腾的细浪了呢?乌蒙山是磅礴的(理解磅礴的意思:气势雄伟)这气势雄伟的乌蒙山怎么是滚动的小小泥丸了呢?(体会诗句反衬红军的英雄气概,突出红军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
师:难道红军在翻越这些山的时候真的如同他们说的那么容易嘛?你想象一下他们在翻越这些山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困难呢?学生讨论后回答。(他们的鞋磨破了,粮食没有了,生病了,寒冷威胁他们……)
师:红军就靠着自己的双脚,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一共368天,余下来的100天大多都在战斗中渡过。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行走在这跨越四省、峰峦起伏的五岭上,越过了这巍峨高大、山势陡峭的乌蒙山,走出了1300多公里的崇山峻岭。多少的艰难险阻,在我们红军的眼中,都算不了什么!(学生齐读、指名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A、出示巧渡金沙江视频: 【百度视频】www.tudou/programs/view/x06nRBlVpbU
(师介绍故事)
B、知道这个背景资料,现在,你知道“暖”字表达的感情吗?(生各抒己见)
出示:铁索桥【百度图片】sgz/article/20090716180012.html
师:为什么用“寒”字来描写铁索桥呢?由“寒”字你联想到了什么?
(欣赏红军勇士飞夺泸定桥)【百度视频】www.tudou/programs/view/x06nRBlVpbU
C、师:你认为该怎样读这句诗?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
3)、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如果说翻过五岭,走过乌蒙,是征服大自然的喜悦,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就是战胜敌人的豪情。那么翻越大雪山,带给红军的又是什么呢?【百度视频】(播放过雪山视频)www.tudou/programs/view/x06nRBlVpbU
(翻越大雪山带给红军的是胜利、兴奋、信心……齐读,再指名读。)
师: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就在眼前,这一切怎么不令红军欣喜若狂、兴奋不已呢?让我们把红军的这种胜利之喜、这种万丈豪情通过声音读出来吧!(生齐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诵读升华。
就是这样一普通的人,他们凭着坚定不移的热情,乐观向上的精神,创造了奇迹,创造了历史。让我们用我们的声音,用我们的热情,大声地、尽情地赞诵这伟大的长征吧!
学生在座位上自由地诵读。
(四)加深理解,回归全文。
1、过渡:红军长征仅仅遇到了诗中的五个困难吗?他们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呢?你听到过哪些红军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呢?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进行交流:《金的鱼钩》、《丰碑》、《草地夜行》等让学生讲讲大致的故事情节。)
结合【百度图片】www.jydoc/article/331924.html
师深情叙述:
冰天雪地里,长长的红军队伍走来了,老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身影化作了一座巍然屹立的丰碑;
战争的艰苦岁月里,金的鱼钩闪烁着永不屈服的革命信念
草地上,一个一个红军倒上了,一块牛膝骨留下了小红军的牙印,却没有留下他年仅十一岁的生命。
更多的红军汇成了一股坚不可催的洪流,走向胜利的明天!
2、这些困难在这首诗中用哪个词语予以表达?(远征难)
3、面对这些困难,我们红军战士的态度是怎么样的?他们不仅不怕这些困难,还把这“万水千山”看作了什么?(只等闲)怎么理解“只等闲”?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态度呀,让我们带着这种把困难当作平常事的气概通过诗句再次来感受。齐读: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4、播放歌曲,烘托气氛,再读诗歌,提升情感。【百度歌曲】《长征》www.tudou/programs/view/9kq2WINdcLE/
(五)联系诗人,升华情感
1、这首气壮山河、豪情壮志的诗歌正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所作。(出示图片【百度图片】image.baidu/i?word=%C3%AB%D4%F3%B6%AB%CD%BC%C6%AC&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ie=gbk&fm=hao123
长征 七律2、延伸诗情,再读《长征》
(六)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语,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背诵。
2)课后自己去收集有关长征的故事和的诗歌。
3)准备诗歌朗诵会(或革命故事我来讲)
六、板书设计:
25、七律长征
只等闲      万水千山
远征难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
尽开颜      岷山千里雪
七、教学反思
《长征》这首七律诗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整节课的设计主要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提供的教学资源优势来突破重点、难点,体现了学生充分参与和自主学习等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