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读诗:⾬中⼭果落,灯下草⾍鸣
晚间闲来⽆事,篇⽂章来读,偶然的就读到了这⼀句诗,⾬中⼭果落,灯下草⾍鸣。
朴实,⾃然,不假辞⾊,纯以⽩描⼿法,短短⼗个字,把⼭间⾬夜的情味描摹得⽣动有趣,且⼜有⼀种耐⼈寻味的禅意在⾥⾯。可谓⼀见倾⼼,不觉反复玩味,爱不释⼿。
想必这是⼀位幽⼈,独居于⼭中,晚来⼭间下起了⾬,因为下⾬,⼭中的野果不时被⾬打落,啪啪啪的落地有声,带着⼀种禅味野趣。
查了⼀下作者,是摩诘所作,居然是王维,果然是王维,意外⼜不意外。王维的诗,优雅,清美,有⼀种闲花落定的禅意,代表了中国⽥园诗的最⾼⽔平,是中国古典诗词美的典范。
然⽽这句诗却⼗分地朴实⾃然,颇有点陶诗的风范。同为⽥园诗,陶渊明的质朴,王维的优雅。陶的“种⾖南⼭下,草盛⾖苗稀。晨兴理荒秽,带⽉荷锄归。”毫⽆雕饰,⼀派天然。
王维的“⼈闲桂花落,夜静春⼭空。”⼯笔清丽,意境空灵深远。读王维的诗是⼀种美学上的洗礼,但这⼀句倒颇有点返朴归真的感觉了。
诗中并⽆提到是什么季节,但是从诗中透露出来的情景,有草⾍有⼭果,很显然这是秋天,这⾸诗的名字就叫做《秋夜独坐》: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更。
⾬中⼭果落,灯下草⾍鸣。
⽩发终难变,黄⾦不可成。
欲知除⽼病,唯有学⽆⽣。
这是王维晚年的作品,有⼀种迟暮之感,全诗只这两句是点睛之处,其余未免有些说教的意味,正是有了这两句,整⾸诗才不会显得枯燥。
从诗歌的艺术上来看他对景物的描写更臻朴素,到达了⼀种所谓的⼈书俱⽼的境界,所以这句就显得很朴实,没有修饰,没有造境,完全是以最原始的状态⽰⼈。秋夜寄丘员外
那么这⼭果是什么果,是松果,松⼦,核桃,⼭楂乃⾄海棠果,都有可能。韦应物有⼀⾸《秋夜寄丘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松⼦落,幽⼈应未眠。
极写空⼭之静,王维这句则写⼭中的声响,秋⾬霏霏,⾍吟细细,上半句写的是室外的⾬声,间或有⼭果落地的声⾳,下半句写的是室内⼀⼈灯下独坐,你能听到草⾍在低吟。
此处的草⾍,应该是蟋蟀之类,《诗经·豳风·七⽉》有:“七⽉在野,⼋⽉在宇,九⽉在户,⼗⽉蟋蟀⼊我床下。”的诗句,描写了蟋蟀的迁徙,起初是在野外,随着天⽓的转凉,它们便潜门⼊户,隐在幽暗的⾓落⾥,在秋凉中⼀声声地低吟。
苏东坡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句⾬中⼭果落,灯下草⾍鸣画⾯感也极强,读着这句诗,⾬夜秋⼭的这⼀幕,宛然在⽬。
上半句写的是景致,下半句写的其实是内⼼,⾬夜孤⼭,灯下独坐,外界的声响与室内的情境有⼀种相互映照,它有⼀
上半句写的是景致,下半句写的其实是内⼼,⾬夜孤⼭,灯下独坐,外界的声响与室内的情境有⼀种相互映照,它有⼀种⾃我观照在内。情绪上不着⼀字,但内⼼的⼀种情绪却通过这些情景声响传递出来,以外界的声⾳来衬托出内⼼的孤寂。
从句式上来看这⼀句⼜与他的那⼀句明⽉松间照,清泉⽯上流颇为相似。都是名词与介词与动词的组合,所以这⾸秋夜独坐可与王维的另⼀⾸⼭居秋暝对照着来看,
⼭居秋暝
空⼭新⾬后,天⽓晚来秋。
明⽉松间照,清泉⽯上流。
⽵喧归浣⼥,莲动下渔⾈。
随意春芳歇,王孙⾃可留。
同样是写秋天,同样是写⼭中,甚⾄这是同⼀座⼭,就是王维所隐居的辋川,所不同的是⼀个写⾬后,⼀个写⾬中,前者清新悦⽬,后者纯朴⾃然。
⼭居秋暝是他盛年时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在这⾸诗中他也写了许多声响,⽵喧,莲动,⽉华升起,清泉在⽯上流淌,有视觉,有听觉,以听觉为主,⾝为诗⼈同时也极通⾳律的他似乎对声⾳格外敏感。
这些声响是欢快的,其中也加⼊了⼈的活动,有浣⼥,有渔夫,劳作归来⼀派怡然⾃乐,这些声⾳交织在⼀起形成⼀曲优雅恬静的⽥园谐奏曲,这⾸诗整体就有⼀种清新明快,愉悦之感觉。
⽽这⼀⾸秋夜独坐,是王维晚年的作品,所谓时移事移,随着时间的转换,⼼境已⼤不相同,⼀个独字
点明了作者的⼼境有⼀种迟暮之感,有⼀种悲凉袭来。如今是鬓已霜⽩,已到了暮年听⾬的⼼境,蒋捷有⼀⾸《虞美⼈》,借听⾬写出了⼈⽣的三种况味:
少年听⾬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客⾈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今听⾬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情。⼀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室外秋⾬霏霏,⾍吟细细,愈发衬托出内⼼的那份孤寂落寞,王维的《秋夜独坐》,这是⼀⾸适合⼀个⼈读的诗,在秋天的夜⾥。
本⽂由读者原创投稿,“古诗词⽂苑”(ID:songciba)原创⾸发,转载请留⾔。
⊙投稿信箱:***********(欢迎您原创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