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6课
《古代生物的多样性》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材分析】
本课是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的第6课。本课完成了课程标准里的“11.4有些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植物和动物现在已不复存在,而有些现今存活的生物与它们具有相似之处”学段目标。通过观察典型古生物化石推测古生物的特点,比较其与现代生物的异同,再通过观察生物化石认识更多的古代生物。通过观察化石,描述古生物的形态,从而认识更多的古生物。之后,通过研讨对探索活动进行概括和总结,对生物的多样性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明白现存生物都是由古生物进化来的,科学家是借助化石研究古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丰富学生对古生物的认识,思考古生物化石研究的重要意义。最后在拓展部分利用橡皮泥或者黏土制作生物化石模型,巩固本课的学习内容。
【学情分析】
此前,学生通过学习已经知道了地球上存在不同的生物,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的特征,并且已经描述比较过生物后代和亲代的异同。本课的内容则落在“描述已灭绝的生物,并比较灭绝生物和当今某些生物的相似之处”上。研究古生物及其化石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本课的活动主要是通过观察进行探索,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课前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目标】
1.知道有些古代生物已经不复存在,一些现存生物与古代生物相似。
2.能够通过观察化石推测古代生物的特征,认识古代生物。
3.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证据,推测一些古代生物与现存生物的关系。
4.意识到对古代生物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生物及地球环境的发展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视频、PPT课件。
学生:科学教科书、活动手册、文具、查阅资料的设备(如电脑、手机、课外书等)、橡皮泥或黏土、叶子、贝壳等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回顾前面的学习内容,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在遥远的古代,地球上是否也生存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呢?
二、聚焦
如此遥远的地球历史中,人类从未亲眼见过古代生物,那么科学家们是如何研究古代生物的呢?
学生思考并做出回答:通过化石。
播放视频,了解恐龙化石的形成。
三、探索
1.探索一:查阅有关恐龙化石的资料
(1)学生自由查感兴趣的恐龙化石资料;
(2)教师补充“带羽毛的恐龙化石”资料;
(3)知道恐龙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初步认识古生物与现存的生物有相似之处。
2.探索二:观察海口鱼化石
观察海口鱼的化石图片,到它的脊椎,认识这种最早的脊椎动物,进一步理解生物的遗传与进化。
3.探索三:查阅有关猛犸象的资料
(1)观察猛犸象与现代象的异同;
(2)查阅资料,分析资料,推测猛犸象当时生活的环境。
4.探索四:观察其他更多的古生物化石。
(1)观察其他更多的古生物化石,感知古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2)选择一两种感兴趣的古生物进行深入了解,知道一些生物不适应环境等因素灭绝,一些生物却能存活,以及生物的遗传与进化。
四、研讨
对古生物化石的研究,有什么意义?
五、拓展活动
制作一个生物化石模型。
六、课堂小结
本节节课通过查关于海口鱼、三角龙、猛犸象、菊石、三叶虫等古代生物化石的资料,知道古代生物是多种多样的,他它们有的不能适应地球环境的变化而灭绝了,有的却能不断的繁衍后代,种存活至今。
七、巩固练习
1.选择题:研究恐龙骨骼化石的结果表明,恐龙与()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A.爬行动物
B.两栖动物
C.鸟
2.判断题:古代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