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抄报内容⽂字⼤全(各年级通⽤)
清明节是⼀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在画⼿抄报的过程中是不是不知道该在上⾯些什么?以下是由店铺⼩编为⼤家精⼼整理的“清明节⼿抄报内容⽂字⼤全(各年级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清明节⼿抄报内容⽂字⼤全【⼀】
清明节的传说
(介⼦推与晋⽂公的故事)
中秋诗歌朗诵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骊姬为了让⾃⼰的⼉⼦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申⽣,申⽣被逼⾃杀。申⽣的弟弟重⽿,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在流亡期间,重⽿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道出奔的⾂⼦,⼤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个忠⼼耿耿的⼈,⼀直追随着他。其中⼀⼈叫介⼦推。有⼀次,重⽿饿晕了过去。介⼦推为了救重⽿,从⾃⼰腿上割下了⼀块⾁,⽤⽕烤熟了就送给重⽿吃。⼗九年后,重⽿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晋⽂公。
晋⽂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共苦的⾂⼦⼤加封赏,唯独忘了介⼦推。有⼈在晋⽂公⾯前为介⼦推叫屈。晋⽂公猛然忆起旧事,⼼中有愧,马上差⼈去请介⼦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去了⼏趟,介⼦推不来。晋⽂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公来到介⼦推家时,只见⼤门紧闭。介⼦推不愿见他,已经
背着⽼母躲进了绵⼭(今⼭西介休县东南)。晋⽂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搜索,没有到。于是,有⼈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烧⼭,三⾯点⽕,留下⼀⽅,⼤⽕起时介⼦推会⾃⼰⾛出来的。晋⽂公乃下令举⽕烧⼭,孰料⼤⽕烧了三天三夜,⼤⽕熄灭后,终究不见介⼦推出来。上⼭⼀看,介⼦推母⼦俩抱着⼀棵烧焦的⼤柳树已经死了。晋⽂公望着介⼦推的⼫体哭拜⼀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看,原来是⽚⾐襟,上⾯题了⼀⾸⾎诗:
割⾁奉君尽丹⼼,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
倘若主公⼼有我,忆我之时常⾃省。
⾂在九泉⼼⽆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公将⾎书藏⼊袖中。然后把介⼦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柳树下。为了纪念介⼦推,晋⽂公下令把绵⼭改为“介⼭”,在⼭上建⽴祠堂,并把放⽕烧⼭的这⼀天定为寒⾷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只吃寒⾷。
⾛时,他伐了⼀段烧焦的柳⽊,到宫中做了双⽊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下。”“⾜下”是古⼈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年,晋⽂公领着⾂,素服徒步登⼭祭奠,表⽰哀悼。⾏⾄坟前,只见那棵⽼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公望着复活的⽼柳树,像看见了介⼦推⼀样。他敬重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下枝,编了⼀个圈⼉戴在头上。祭扫后,晋⽂公把复活的⽼柳树赐名为“清明柳”,⼜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公常把⾎书袖在⾝边,作为鞭策⾃⼰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英语广告作文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推⾮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家禁⽌烟⽕来表⽰纪念。还⽤⾯粉和着枣泥,捏成燕⼦的模样,⽤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每逢寒⾷,⼈们即不⽣⽕做饭,只吃冷⾷。在北⽅,⽼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如枣饼、麦糕等。在南⽅,则多为青团和糯⽶糖藕。每届清明,⼈们把柳条编成圈⼉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怀念。
清明节⼿抄报内容⽂字⼤全【⼆】
清明节的谚语
最好的狙击 1、清明⽆⾬旱黄梅,清明有⾬⽔黄梅。
2、看天看地把种下,掌握有急⼜有缓。
3、清明前后,点⽠种⾖。
4、麦苗追浇紧划锄,查治病⾍严把关。
5、家⿏⽥⿏⼀齐灭,保苗保粮疾病减。
6、清明冷,好年景。
7、春分有⾬到清明,清明下⾬⽆路⾏。
8、清明断雪不断雪,⾕⾬断霜不断霜。
9、地温稳定⼗三度,抓紧时机播春棉。
10、清明断雪,⾕⾬断霜。
11、清明晴鱼上⾼坪,清明⾬鱼埤下死。
12、清明不怕晴,⾕⾬不怕⾬。
13、清明刮动⼟,要刮四⼗五。
14、清明忙种麦,⾕⾬种⼤⽥。
15、涝洼地⾥种⾼粱,不怕后期遭⽔淹。
16、栽种枣槐还不晚,果树治⾍喂桑蚕。
17、⼆⽉清明⼀⽚青,三⽉清明草不⽣。
18、阴⾬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
19、春分⾬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
20、⽠菜分期来下种,⽔稻育秧抢时间。
21、三⽉清明不⽤忙,⼆⽉清明早下秧。
22、清明暖,寒露寒。
23、捕捞⼤虾好时机,昼夜不离打鱼船。
24、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有收。
25、清明前后⼀场⾬,强如秀才中了举。
清明节⼿抄报内容⽂字⼤全【三】
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是我国的⼆⼗四节⽓之⼀。由于⼆⼗四节⽓⽐较客观地反映了⼀年四季⽓温、降⾬、物候等⽅⾯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民⽤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天⽂训》云:“春分后⼗五⽇,⽃指⼄,则清明风⾄。”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长此时,皆清洁⽽明净。故谓之清明。可见这个清明这个节⽓与农业⽣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与纯粹的节⽓⼜有所不同。节⽓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节⽇则包含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是祭祖和扫墓的⽇⼦。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种活动。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清明⽇,男⼥
扫墓,担提尊,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清通礼》云:“岁,寒⾷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今。
挂纸
“挂纸”在台湾的习俗中称为“压墓纸”。挂纸时,先要将⽣长在祖先坟墓上的野草,⽤锄头或镰⼑整理清除,在⽤⼩⽯头或砖块将墓纸压在坟上,表⽰这个坟是有后嗣的,否则很容易被⼈误以为是⽆主的孤坟,⽽受到破坏。墓纸分为⽩⾊、红⾊、黄⾊的古仔纸以及五⾊纸(红黄蓝⽩⿊)两类,现在则多⽤五⾊纸,其⽤意是盖厝⽡或表⽰⼦孙已祭拜过。⾄于传统的客家⼈挂纸时⽐较慎重,先⽤锄头挖⼀块绿⾊的草⽪,并把带来⼀迭滴有鸡⾎的黄纸,⽤草⽪压在坟上,然后在坟地四周摆上⼗⼆张银纸,除了挂墓纸的⽬的外,还有⾎祭的象征。
踏青
⼜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清明,春回⼤地,⾃然界到处呈现⼀派⽣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
的就是宋代清明时节,京都⼈民踏青郊游,市集买卖的热闹情景。
植树
一百封信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成长快。因此,⾃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直流传⾄今。1979年,⼈⼤常委会规定,每年三⽉⼗⼆⽇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分重要的意义。小白文
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的。有的地⽅,⼈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古谚有“柳条青,⾬蒙蒙。柳条⼲,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不衰。杨柳有强⼤的⽣命⼒,俗话说:“有⼼栽花花不发,⽆⼼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就活,插到哪⾥,活到哪⾥,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绳⽽迁移。它的历史很古⽼,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
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今为⼈们特别是⼉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种⽪球,球⽪⽤⽪⾰做成,球内⽤⽑塞紧。蹴鞠,就是⽤⾜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们喜爱的⼀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的是⽤来训练武⼠。
拔河
拔河发明于春秋战国时代,当时叫做“牵钩”。主要使⽤的设备是⼀条粗⿇绳,两头还分有许多⼩⿇绳,在古代⽐赛时,以⼀⾯⼤旗为界,视哪⼀⽅先把另⼀⽅拔过中线(代表河流)就算是胜利。拔河的⽬的是为了增强体质,最初是在军队中盛⾏,后来才流⾏于民间。唐⽞宗时,曾在清明节时举⾏⼤规模的拔河⽐赛,从此以后,清明拔河遂成习俗。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们不仅⽩天放,夜间也放。夜⾥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串串彩⾊的⼩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带来好运。
清明节⼿抄报内容⽂字⼤全【四】
清明踏青习俗详解
踏青⼜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清明节祭祖活动往往在郊外进⾏,⼈们把祭祖扫墓和郊游踏青结合起来,即追思先⼈,⼜健康⾝⼼,于是踏青成为清明节的习俗之⼀。
中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唐宋尤盛。据《旧唐书》记载:“⼤历⼆年⼆⽉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到了宋代,踏青之风盛⾏。
清明时节,春暖花开,春和景明,正是⼈们出游踏青的好时节。不过,踏青习俗的形成最初却不是因清明节,⽽是与早于清明的上巳节有关。
所谓上巳,原指三⽉上旬的⼀个巳⽇,旧时风俗因此⽇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另据《宋书·礼志》:“⾃魏以后但⽤三⽇不以巳也。”可知,曹魏以后,上巳节固定为每年的三⽉三⽇。
上巳⽇,古⼈多到⽔边春游祭祀,除灾求福,主要是祈求⼈类的繁衍。这天,已经憋闷了整整⼀冬的⼈们纷纷⾛出家门,集体在⽔边举⾏仪式,祭祀主管婚姻和⽣育的神灵。所以,这个时候也是那些多情男⼥相会求偶的“春宵⼀刻”。此外,两个⽒族之间也往往借上巳节⽇在野外相聚,搞些对歌、跳
舞的活动,沟通彼此的感情。后来,上巳节演变成郊外踏青游春,⽔边宴饮赏春的节⽇。
由于上巳距寒⾷、清明皆较近,上巳郊外踏青的习俗便延续到清明节后。你想,谁不喜欢醉⾝于⾃然去漫赏⽆边的春⾊呢?所以,清明踏青寻春便成为历代⽂⼈下笔的题材。
实际上,清明踏青的内在意义在于顺应时令节⽓,阳春三⽉,⽣⽓始盛,万物萌⽣,⼈们⾛出屋门,来到野外,积极主动地迎合时⽓,以促进⾃⾝体内的阳⽓流转,这对⾝体的健康⼤有好处。
改善⾎液循环。清明时节,⽓温转暖,郊野春游,做些轻微活动,可以增强下肢肌⾁和筋键的活⼒,灵活百骸,使⽓⾎运转,冠状动脉⾎循环得到改善,是强⼼法。
抱怨不如改变 按摩⼈体脏器。清明时节,芳草萋萋,⼼恋崎岖,信步闲游,全⾝都会受到震荡,这种震荡可以防⽌⾎管壁出现沉淀物,加速⾥⾯渣滓的散退。有节奏的步⾏,低频、适度的颤动,对内脏器官更能起到按摩的作⽤。
调整⼈体代谢。清明时节,春和景明,⼤地绿遍,空⽓新鲜,阳光充⾜,⼤⽓中的“长寿素”阴离⼦较多,是调整⼈体代谢的天然“药物”,更是精神紧张的理想“解毒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