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教学设计
一、文本分析
1927年1月,作者巴金远赴法国学习,于途中创作了《海行杂记》,《繁星》为其中一篇。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从前”“三年前”以及“如今”三个不同时段在三个不同地方观赏繁星的情景与感受。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满天繁星的情感也因为离家越来越远而愈发浓烈,如果说“从前”在家乡“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是因为对繁星的喜爱的话,那“三年前”在南京的“我”认为星星“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内心对繁星的情感则上升为一种热爱,到“如今”远离祖国,在赴他乡求学的海上,仰望星空,“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情感进一步升级,对满天繁星是依恋的,像游子依恋家乡,像小孩子依恋自己的母亲。
全文一共有三个自然段,分别展示了三幅“繁星图”。第一幅图中“密密麻麻”这个词,从数量上突出了星星的多;第二幅图,不仅有密布的星,还有菜园和蓝天的映衬,更突显出了星空的“静寂”;第三幅图中,星星成了“半明半昧”和“摇摇欲坠”的了,“船在动,星也在动”,画面一下子就有了动感。“一切景语皆情语”,三幅“繁星图”描绘的画面各有异同,作者借此表达的对满天繁星的情感也是逐步升温的。
其中,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我”在海上看繁星是课文的重点部分。作者不仅描述了星空,而且还写出了“我”的
走月亮教案想象与感受。如,“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作者将星星与萤火虫相关联,产生联想,描绘出一幅星闪烁的画面;接着作者又说“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将星星和“我”本人相关联,产生联想,星星好像有了人的动作和情感,与“我”显得很亲近,写出了“海上繁星图”的静谧与温馨,也为最后写“我”从“星的怀抱中”到“母亲的怀里”作了情感上的铺垫,表达了“我”对星空的依恋。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的自学能力,对于简单的字词、字音,对课文主要内容的初步感知,基本能通过自学解决。而本单元中,阅读板块重点涉及
的“边读边想象,感受自然之美”的语文要素,孩子们也并非是零起点。
从一二年级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到三年级试着边读边想,再到本单元的“边读边想象”。统编版教材在关于“想象”这个知识点上,给孩子们铺设了层层阶梯,一步步训练孩子们“根据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梳理课文写作顺序,根据顺序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能抓住关键词句,借助课文插图,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自然之美。
(三)能联系课文和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看过的夜晚繁星以及当时的感受。
四、教学难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借助课文插图,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自然之美。
五、教学过程
(一)学习活动一:识字、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根据以往学习到的方法,认识并记住“昧”“坠”“怀”三个字。
3.课文分别写了“我”什么时候、什么地点看过怎样的繁星,默读课文,在文中勾画出关键词语。(从前、家乡、密密麻麻、三年前、南京、星光、如今、海上、半明半昧、摇摇欲坠、星的怀抱)
4.将勾画的关键词串起来,梳理写作顺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活动二:多途径想象画面
1.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默读课文,用横线勾画出描写“繁星”的语句,用小圆点标注出重点字词。
(1)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密密麻麻)
(2)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星密布、微小、光明无处不在)(3)深蓝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