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体顶端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月亮》说课稿
一、文本解读
《走月亮》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阿妈牵着“我”的手在云南洱海畔的月光下散步的场景。全文语言温暖、画面温馨、情景交融、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全文以“走”为线索,写出途中看到的景物及联想,带给读者诗情画意般的感受。以“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串联全文,一咏三叹让画面有了流动感。
作者调动多种感官:眼看,耳听,鼻闻、心想,把一幅幅画面呈现给读者。课文用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穿插,富有画面感。除此之外,课文饱含深情,文字让人入情入境,是一篇学习“边读边想像,感受自然之美”的极好例文。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理解能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能够通过阅读和联系实际体会到文章中浓浓的亲情。
三、教学目标
1.认识“鹅、卵”等8个生字,会写“淘、牵”等15个生字,会写“柔和、鹅卵石”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3.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
4.能仿照课文第6自然段,写自己经历过的某个月下情景。
教学重点是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难点是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
四、教学设计
一、课题设疑,引入新课
1.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叫做“走月亮”,教师板书课题——走月亮,学生齐读课题。
走月亮教案教师提问:看到今天的课题《走月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我们经常会看月亮,赏月亮。教师:“什么是'走月亮'呢?走月亮”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习俗,人们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
预设:怎么走月亮啊?
教师导入:是啊,怎么走月亮呢?让我们带着心中的疑惑,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读,提出要求:认真朗读课文,读准容易读错的字音,注意停顿。
2.教师指名读课文,关注生字、生词的读音。
3.出示生词,进行指读。
鹅卵石  风俗  跃出  稻穗  镀亮  田埂 闪闪烁烁
其中,“鹅、卵、俗、跃、烁”可以结合词语进行整体认读。“穗”可和“惠”进行字音的辨析。“埂”可以通过熟字“更”加上“土”识记。
进行识字游戏,巩固字词。
学写生字。
本课要写的字中,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指导学生书写时,要引导他们认真观察左右两部分的比例及占位。提示易错笔画:“填”字右半部分的“真”中间有三横;“葡”不要丢掉里面的点;“萄”注意第九笔竖;“稻”字“臼”中的两个小横不能连在一起。
三、整体感知,梳理所见画面
1.自由读课文,说说文中是谁和谁在走月亮?画出相关语句。
预设:我和阿妈走月亮
教师:有妈妈在身边,有月亮陪着,这真是很美的事情呢!“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数一数一共出现了几次?每一次出现这句话,“我”和阿妈是在哪里走月亮呢?请你在文中一,把它们圈出来。
学生圈画后,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
“我和阿妈走月亮”在文中出现了4次。
“我”和阿妈在小路上走月亮,在溪边走月亮,在田埂上走月亮,在很多地方走月亮。
2.梳理第一幅画面。
教师过渡:那能不能依据这4次同样的句子,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并给每一个画面命名呢?请同学们默读第1、2自然段,思考“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看到了什么。
组织学生交流。相机介绍“洱海”,让学生明白洱海是一个淡水湖,是云南标志性的景点。
预设:“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看见了月亮从洱海边缓缓升起,照亮了点苍山、村头的大青树等。
点拨:这是月亮升起时的画面。我们可以命名为月亮升起。(板书:月亮升起图)
3.学生自主梳理其他画面。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第一幅画面的概括方法,先到“我”和阿妈看到了什么,再想想这些景物出现在什么地点,最后试着用4个字概括看到的画面。
预设第4自然段(第二幅画面):“我”和阿妈看到溪水、山草、野花、鹅卵石等景物,这些都是溪岸边的景物,可以用“月下溪边”来概括。(板书:月下溪边图)
预设第6自然段(第三幅画面):“我”和阿妈看到村道、稻田,听到秋虫唱着、沟水汩汩,闻到水果的甜香,这些都是田野的景物,可以用“月下田园”来概括。(板书:月下田园图)
预设第8自然段(第四幅画面):“我”和阿妈看到天上有一轮圆月、还有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可以用“月亮牵星”来概括。(板书:月亮牵星图)
如果学生概括有问题,教师适时引导,帮助总结概括。
4.教学“月亮升起图”,引导学生想象洱海边月下美景。
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
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教师引读第一自然段:秋高气爽,秋夜月明,月亮从哪儿升起来了?
学生读:洱海。
出示第二自然段,教师提问:谁能说说为什么这个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预设1:作者说月亮是在洱海里“淘洗”过的,我一下子就能想象得到这个月亮是那么清澈、水润。
预设2:这句话用了四个“点亮”。感觉月亮像一盏明亮的灯,点亮了周围的山、树、小路,觉得很神奇。在这样的景下出来走走,又牵着阿妈的手,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教师:说得真好,我好像也看见你和你的妈妈在月光下牵着手走路呢!请你给大家读一读这段话吧。
生感情朗读。教师再几名学生继续尝试想象画面。
教师总结:点苍山、大青树、大道和小路被月亮点亮,被月光点亮。从远到近、从上到下,月光依次把地上的一切都照亮了。月夜是那么明亮,那么柔和。(板书:明亮柔和 照亮大地)
全班伴着音乐齐读第1、2自然段。
三、学生自学,想象画面
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第4-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2.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与同学交流自己印象深刻的画面。
全班交流:
☆月下溪边图
教师:你发现了吗?月下溪边图中包含了几个美丽的小场景!请你先自读第4自然段,然后交流在脑海中浮现出的场景,并给每一个场景起个名字!
预设1:我最喜欢这个图画了。作者写得美极了。“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你看这句话里,山草和野花的香味不是飘过来,而是“流”过来。我给这个场景起的名字是“溪水流香”。(板书:溪水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