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中的好句好段(八年级下册)
1、藤野先生(鲁迅)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藤野先生)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
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这几个段落可以看出藤野先生教学的认真(讲义一一订正,继续到教完),也可以看出东藤野先生做学问的实事求是,不搞花架子(血管要照实物画)。
2、我的第一本书(牛汉)
前几天一位诗人来访,看见我在稿纸上写的这个题目,以为是写我出版的第一本诗集,我说:“不是,是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他笑着说:“课本有什么好写的?”我向他解释说:“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想幻。(这是课文的开头)
……
那位朋友再来我这里时,一定请他看看这篇小文。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
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这是课文的结尾)这篇课文的题目“我的第一本书”是一个歧义句,它可以理解为我写的第一本书,课文开头的一位来访的诗人就是这样理解的,它还可以理解为我读到第一本书,作者就是这个意思。
这个开头和结尾比较巧妙地呼应了,作者作了一个假设,假设那位诗人朋友再来这里,
巧妙地与开头呼应起来了。
3、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
此文写作上极富特,几乎通篇都是外貌描写,却能透过外貌窥见人物的灵魂。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这个外貌描写很有特:①抓住胡子写。②比喻很贴切,如“植被多于空地”“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日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成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
这些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太传神了,简直无法复制。
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初二老师教学中对这个“他”有不同看法:①沙皇统治;②托尔斯泰。
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浪之歌这句话的意思是:托尔斯泰是一个具有洞察力的思想家,又是一个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人。原文的表述很有新意。
4、再塑生命(海伦·凯勒)
我了解的事情越多,就越感到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
……
我又获得了一种新的知识——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
从前面的感到自然伟大,世界美好,到这里写自然有时向“儿女开战”,从内容上看是写出自然的不同侧面,从章法上看是由舒缓到紧张,是一种波折、起伏。
我又问老师:“爱是不是太阳?”
“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老师回答说。她似乎意识到我仍然是困惑的,于是又用更浅显、但当时我依然无法理解的话解释说:“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酷热日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呀!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
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从这里可以看出人要掌握抽象的概念是很不容易的。也可以看出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是多么耐心。
5、雪(鲁迅)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
这个“访问”用得好,既写出了孩子心目中雪罗汉是有生命的,可以对话的,又写出了孩子们把看雪罗汉这件事看得很庄重,很神圣。
这个“访问”是陌生化的词。“形式主义文论认为,只有陌生化的语言才有文学性可言。文学语言的陌生化是和日常语言的自动化相对立的,文学语言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使日常语言产生‘变形’、‘扭曲’,‘使事物变得陌生’,以延长读者感受的过程,增加感受到难度,强化读者的体验。”(《语文学习》2009增刊P.7)
6、雷电颂(郭沫若)
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波澜呀!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
由“洞庭湖”到“长江”再到“东海”,由近而远,由小而大;由“无边无际的波澜”到“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由具体到抽象。——有序
顶多让你们哭出几笼湘妃竹吧!
量词“笼”很有形象性。
7、短文两篇(巴金)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这是在特定的时代作者对光明的热烈追求,也是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
8、组歌(节选)(纪伯伦)
浪之歌
清晨,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海誓山盟,于是他把我紧紧抱在怀中;傍晚,我把爱恋的祷词歌吟,于是他
将我亲吻。
我生性执拗,急躁;我的情人却坚忍而有耐心。
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的脚下。
将浪和岸比拟成人,写来非常切合各自的特征。
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对爱情的理解十分理性。
雨之歌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
①比喻巧妙贴切。②以“感情”“思想”“心灵”修饰“大海”“天空”“田野”,从而将雨与爱情联系在一起。
9、敬畏自然(严春友)
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于是当我们打开科学史的时候,就会发现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所以,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所有,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因此,人对自然的种种误解,也许是自然对她自己的误解吧。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而我只是这个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让我们爱护自然就像爱护我们的身体一样吧。
因此,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作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作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作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作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作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这些话不算很精彩,但是很实在。在当下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背景下,这些话更加有用。
10、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吴刚)
悲剧并没有止住。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
这句话在这里是一个过渡,引出了下文对青海湖、月牙泉的走向干涸的说明。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句话也可看作是从个别引向一般。这是使议论、说明深化的一种手段。
11、喂——出来(星新一)
“喂——出来!”
然而,他抬起头来朝天上看了看,却什么也没有,晴空万里,清澈如洗。他以为是刚才干得有点头晕了,产生了什么错觉。接着,正在他恢复到刚才的姿势,要好好地休息一会儿的时候,从刚才发出声音的那个方向飞过来一块石头,在他面前一掠而过,往地面上掉了下去。
可是,他只顾眯着眼睛得意洋洋地眺望着远处的地平线。啊,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啦!
当然,那块微不足道的小石头根本就没引起他的丝毫注意。
这个结尾有无穷的妙处。
12、端午的鸭蛋(汪曾祺)
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在适当时引一句古诗,然后顺着这句诗作一点解释,使诗句的意思能与文章的意思联系在一起。这种写法可以学习。
13、春酒(琦君)
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这一个细节夸张地写出了母亲泡的八宝酒多么淳厚醉人。
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宝酒,用以供祖后,倒一杯给儿子,告诉他是“分岁酒”,喝下去又长大一岁了。他挑剔地说:“你用的是美国货葡萄酒,不是你小时候家乡自己酿的酒呀。”
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真正的家醅呢?
这篇文章读开头感觉是写喝春酒民俗的。读着读着感觉是写“母亲”的。读到最后两段才明白,作者到底还是思念家乡。
14、俗世奇人(冯骥才)
刷子李
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写刷子李就是围绕着这一点写的。后文写抽烟时不小心烧出个洞使徒弟误以为是沾上了白点,这是文章顿生一道波澜,这曲折使文章更耐人寻味。
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好赛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这段描写极好,写出了这位刷墙师傅刷墙的技艺达到了一种极高的境界,就像庄子笔下那位“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的庖丁。并且这刷墙的动作又是通过徒弟曹小三的眼中所见写出来的,更具有真实感。
泥人张
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
这种句式可以关注,又如“比南霸天还要南霸天”。
15、满井游记(袁宏道)
于时冰皮始解,波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两个比喻很好:将白亮亮的水面比作镜子;将雪白的山峦比作梳洗后的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