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教案(精选3篇)
销售的工作内容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教案第1篇】
《古诗三首 清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魂”字,重点指导书写“魂”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是左窄右宽。正确读写“牧童、遥指”词语,并注意“遥指”的“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清明》。
小八哥
3.通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境。
4.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通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境。
三、教学难点: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体会诗中的节日情境。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教师:播放《二十四节气歌》中我们马上要迎来了一个节日,是什么什么节日?(清明)
2、介绍清明节的由来 、风俗。
3、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设计意图:揭示清明节的由来及风俗习惯,在了解诗人的基础上学习古诗】
(二)疏通语言,了解大意
1、多媒体出示会认字“魂、何、酒、牧”,老师讲解“欲”字与“牧”的区别,指导“魂”的书写。
2、正确朗读《清明》,注意停顿。
3、当堂小测验:判断对错。
(1)“猎问洒家何处有”一句中没有错字。( )
(2)“欲”的的拼音是yǜ。( )
(3)“清明”一诗写的是关于清明节的场景。( )
第一次坐飞机常识(三)朗读感悟,梳理意境
1、出示自学要求,学生朗读圈画。
(1)用“ ”画出清明时节的天气。
(2)用“ 0 ”标出最能体现当时人心情的词。
(3)诗人出现这样的心情后是怎么做的?
2、全班交流,教师板书梳理内容。
(四)品味诗句、感受诗意
1、逐句品析词句。
第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
(1)结合,理解“纷纷”一词。
“纷纷”(“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
比较:纷纷之雪──大
纷纷之雨──细
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
比较: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 、
夏雨:“如倾如注”
秋雨:“淅淅沥沥” 
 【设计意图:揭示了春雨独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袭了开发的花朵,春雨迷蒙,象烟雾般笼罩着柳树。"纷纷"所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通过对"纷纷"这个词语的品味,领会了诗歌所描绘的"景":春雨的特点与境界。"纷纷"还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纷乱的心情,由何而来。】
(2)指名理解诗句意思。
(3)补充资料:“泼火雨”的特征(清明前两天是寒食节,旧俗要禁火三天,这时候下雨称为“泼火雨”)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1)理解“欲断魂”词意。
  通过品味这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
【设计意图:通过品味“纷纷”、“行人”“断魂”,我们体会了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境界。】
(2)想想画面,理解诗意。
(3)补充资料:杜牧当时的写作背景。
第三句:“借问酒家何处有?”
(1)朗读指导问句,体会作者的心情。
(2)想想画面,理解诗意。
第四局:“牧童遥指杏花村”
(1)牧童是怎么回答的?(遥指)为什么“遥指”而用“说是”?
购物平台
(2)体会画面,理解诗意。
2、全班齐读。
几何图形素描3、小组讨论: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气氛?
4、课堂达标:
头发白吃什么好(1)这首诗描写( )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 )。
(2)根据,背诵《清明》。
(五)拓展迁移
1、课件出示:《乞巧》。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它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2、积累关于传统节日的诗句。
六、板书设计:
清明
雨纷纷 哀伤
欲断魂
借问 希望、振奋
遥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教案第2篇】
活动准备
  古诗教学的自制PPT。
  幼儿前期经验准备: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
  活动目标
  能正确熟读古诗。
  通过欣赏古诗、观察,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清明节人们扫墓的心情。
  活动过程
  一、入场
  听《琵琶语》学古人漫步进场,感受古曲的气氛。
  教师:现在我们听着优美的古曲,慢慢的进场,然后轻轻地个座位坐下来。
  二、了解清明节的风俗
  教师:之前清明节,我们放了一个小长假,那请你们回忆一下,清明节你和家人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播放"清明介绍PPT",教师做相应的小结。
  教师:小朋友说了很多清明节做的事,我们看看其他人会做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