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卷 第1期 湿 地 科 学 与 管 理 Vol.17 No.1 2021年3月 WETlAND sCiENCE & MANAGEMENT m ar.2021
牛霞霞1 袁兴中2 贾恩睿1,3 常昌明1*
(1 天泽(北京)湿地保护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80;2 重庆大学,重庆400044;
3 国家湿地保护与修复技术中心,北京100080)
假日海滩摘 要 为推动海口市湿地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海南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分析了海口市湿地资
源优势,结合海口市湿地产业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因地制宜提出了海口市“1+8+3”湿地生态产业发展模式,即搭建一处生态产业云平台系统,构建八大湿地产业,发展三大地方特湿地综合产业,并提出了海口市湿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海口市;湿地生态产业;发展模式;湿地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3290(2021)01-0077-04
An Analysis of Model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Wetland Ecological industries in
Haikou City
Niu Xia-xia 1 YuAN Xing-zhong 2 jiA En-rui 1,3 CHANG Chang-ming 1*
(1 Tianze (Beijing) Wetland Prote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100080, China; 2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4, China;
3 National Center for Wetland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Technologies, Beijing 10008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wetland industries in Haikou and to assist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xperimental Zone(Haina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of wetland resourc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constraints of wetland industries in Haikou, puts forward the "1+8+3" model for development of wetland ecological industries, which is, to build a cloud platform system, build 8 wetland industries and develop 3 comprehensive industries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strategies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wetland ecological industry in Haikou .
Key words Haikou City; Wetland ecological industry; Development model; Wetland economy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收稿日期:2020-12-02
作者简介:牛霞霞(1990-),女,硕士研究生,从事湿地保护修复、湿地合理利用研究及湿地公园规划工作。E-mail:***************通讯作者:常昌明(1986-),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湿地保护修复及湿地公园规划工作。E-mail:****************
湿地生态产业是在生态产业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遵循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规律,以湿地资源为基础、以湿地保护为前提,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湿地产业发展模式,是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为目标进行开发的产业(王亚南, 2009; 王妮娜, 2019; 徐建国等, 2013; 范志浩等, 2019)。
海口市作为我国首批“国际湿地城市”,湿地资源丰富,在发展湿地生态产业上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海口虽已开展了全面保护湿地工作,仍存在一些保护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如粗放式发展、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影响海口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伍仁恒等, 2018; 张华等, 2019)。特别是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海南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战略背景下,在海口湿地保护恢复的基础上,引入多种湿地经济产业,拓展海口高质量的生态发展模式、
发挥湿地各项效益已显得至关重要。
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论,“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两化论的发展理念(中国共产党海口市委员会等, 2018),分析了海口湿地资源现状及优势,结合海口国际湿地城市高质量发展中的问题,提出海口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思考和建议。
1 海口市湿地资源概况
海口市地处热带,热带资源丰富多样,自古有“水城”之称,其城市发展史与湿地、水系息息相关(张华等, 2019)。海口“一轴、一带、两区、多点”的湿地空间格局,为海口市全面保护修复湿地工作理清思路。
1.1 湿地资源
海口市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全市有滨海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人工湿地4个湿地类型,以及浅海水域、沙石海滩、淤泥质海滩、红树林、
DOi:10.3969/j.issn.1673-3290.2021.01.17
78湿 地 科 学 与 管 理 第17卷
河口水域、永久性河流、洪泛湿地、永久性淡水湖、库塘、运河-输水河、水产养殖场11个湿地型,堪称“湿地博物馆”(伍仁恒等, 2018)。
1.2 湿地生物资源
1.2.1 红树林资源 海口红树林资源最多,共有红树植物37种,真红树植物26 种,半红树植物11种。红树植物占全国红树植物(38种)的 97.37%,占全球红树植物(83种)的 44.58%,被称为“中国红树植物基因库”。
1.2.2 生物基因库 海口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4种,即水菜花(Ottelia cordata)、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海南梧桐(Firmiana hainanensis),以及濒危植物水角(Hydrocera triflora)。
海口有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褐翅鸦鹃(Centropus sinensis)、黑翅鸢(Elanus caeruleus)和褐耳鹰(Accipiter badius)等2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
1.2.3 海洋生物资源 海口市地处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较长,适宜多种鱼、虾、贝及藻类栖息繁衍。主要海洋经济鱼类有马鲛鱼(Scomberomorus niphonius)、黄花鱼(Larimi- chthys)、金线鱼(Nemipterus virgatus)等100余种。
1.3 湿地自然景观
1.3.1 滨海景观 海口具有典型的热带滨海风光,海岸线长129.47 km。广阔的滩涂、茂密的红树林景观,
海口东寨港红树林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线之一,也是冬季观鸟的绝佳地。海口滨海景点还有海口西秀海滩、假日海滩和西海岸等。
1.3.2 火山熔岩湿地景观 火山熔岩湿地是一个典型的湿地综合体,在海口羊山地区出露的淡水泉及河溪滋润着野生荔枝林落和热带林、热带灌丛,形成独特的野生荔枝林、热带林、淡水泉、草本沼泽复合型的火山熔岩湿地。
1.3.3 “田洋”景观 “田洋”是一个具有季节性水位变动的热带乡村湿地景观,水涨为洋,水退成田,为洋养鱼,成田种稻,形成一个田洋动态镶嵌交错的体系,是典型的热带乡村湿地农业,体现着羊山地区悠久的农耕文明,更是人与自然长期和谐共生的模板。
1.3.4 水菜花河景观 昌旺溪上游水质良好,遍布水菜花落,极其美丽、珍贵,堪称水菜花的天堂。盛开的水菜花一簇簇飘浮在清澈见底的溪面之上,犹如繁星点缀的银河,呈现出一派独特的“花河”美景。
1.4 人文景观
海口具有人文底蕴丰厚的湿地文化遗产。羊山湿地文化遗产是海口甚至海南生态文明的瑰宝,是典型的自然文化遗产综合体,如各种智慧塘陂系统(海南都江堰-新旧沟)、火山石蛇桥、田洋、火山石古井和古村落等。
2 海口湿地生态产业发展现状
2.1 湿地旅游
目前,海口有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以红树林湿地为主;海南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和海南海口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2处,主要以库塘、河流为主;海南海口响水河、海南海口三江红树林、海口潭丰洋、海口三十六曲溪和海口铁炉溪省级湿地公园5处;湿地多用途管理区1处,即羊山湿地多用途管理区;市级公园多处,如海口白沙门公园、海口万绿园、海口人民公园等,基本形成了生态旅游框架。
2.2 农业生产、渔业养殖
海口湿地农业生产以水稻种植为主(伍仁恒等,2018)。海口渔业养殖包括海水养殖,主要有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as)和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等;淡水养殖,主要有鲶鱼(Silurus asotus)和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等(伍仁恒等, 2018)。另外,海口沿海滩涂有特的咸水鸭养殖等。
2.3 湿地水资源、景观资源利用
湿地水资源利用方式有生活用水、农业用水、景观用水等。湿地景观资源利用方式包括旅游、观赏、摄影、写生创作等(伍仁恒等,2018)。
3 海口湿地生态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目前,海口已初步形成以湿地景观旅游休闲、渔业养殖、农业生产等为主的湿地生态产业形态,湿地产业发展仍受到一些因素制约。
3.1 认识不足,发展观念受限
海口湿地保护事业仍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及湿地的生态、经济、社会等效益认识不足,导致不能很好地处理保护与发展平衡的问题,湿地生态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限
79第1期牛霞霞等:海口市湿地生态产业发展模式探析
于传统落后的发展观念。
3.2 技术限制
海口现存的湿地产业大多数仍是资源消耗型产业,科技含量比较低,产品缺少附加值,如农业结构单一,作业水平低,农药、化肥使用造成湿地面源污染;水产、家禽养殖成本高,生产产量低,还造成水质污染,不利于湿地可持续发展;湿地产业发展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等,目前落后的科学技术难以满足湿地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3.3 管理机制不健全,资金不足
海口市尚未出台湿地保护、湿地产业发展相关的行政法规,缺乏有效管理机制和合作机制。湿地保护资金投入不足,湿地产业项目开发、湿地现场管理、队伍建设、人员培训等方面缺乏资金支撑,湿地产业发展工作存在较大的困难。
4 海口湿地生态产业发展模式选择
以海口湿地保护修复为基础,构建海口市“1+8+3”湿地生态产业发展模式。
4.1 海口市生态产业云平台系统
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构建海口市生态产业云平台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安全认证、产品销售、运营管理等功能,为海口湿地生态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4.2 湿地生态产业模式
4.2.1 湿地生态农业 发展羊山“田洋”产业、水生蔬菜种植产业、生态养殖产业等。“田洋”产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发展有机稻种植;水生蔬菜种植产业可种植水芹(Oenanthe javanica)、莲藕(Nelumbo nucife
ra)、芋头(Colocasia esculenta)、蕹菜(Ipomoea aquatic)、茭白(Zizania latifolia)、菱角(Trapa bispinosa)和豆瓣菜(Nasturtium officinale)等,建立海口水生蔬菜种植基地;生态养殖产业包括稻鱼共生、稻鸭共生、稻虾共生、稻蟹共生和种养结合等模式。
4.2.2 湿地花卉苗木产业 开展湿地花卉种植、热带花卉种植、红树林苗木种植等花卉苗木产业,以海口市特的花卉苗木为主,制定标准化生产体系,融入市场完整的产业链。
4.2.3 湿地自然教育产业 以海口市各湿地学校、自然教室、自然驿站和宣教馆等为载体,联合海口市湿地保护协会等本地及其他相关社会组织,联合海口市林业局、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和海口市教育局等单位,开展湿地自然教育活动。设计自然教育课程,编制自然教育教材,将自然教育纳入海口中小学生课程体系,打造海南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让海口湿地自然教育成为优质的公共产品。4.2.4 湿地创意文化产业 依托海口独特的湿地资源、丰富的自然景观、深厚的文化沉淀,开展湿地创意文化产品研发、影视制作、动漫制作、湿地写生、湿地摄影、湿地涂鸦和非遗创作等项目,定期面向全国开展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活动,振兴海口湿地文化。
4.2.5 湿地康养产业 依托羊山湿地多用途管理区,充分利用海口气候、湿地资源、绿食品、药用动植物资源等,开展湿地康养旅游、湿地养生文化节、湿地康养体验等主题活动,打造火山湿地康养品牌,发展湿地康养经济,助力海口健康事业发展。
4.2.6 湿地民宿产业 利用有利的市场条件,依托海口独特的湿地资源,结合海口特产业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一批精品湿地民宿项目,整合海口市民宿产业,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热点卖点,提高海口民宿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湿地民宿产业稳步发展。
4.2.7 湿地产品加工业 发展鱼、虾、贝、藻类、水稻、莲藕、菱、水菜花、红树林等绿有机食品制品及副产物加工业,如湿地食品、饮品、药用产品、编织品等产品,形成完整的湿地产品加工产业链,打造海口特湿地产品品牌。
4.2.8 湿地生态旅游业 开展海岸带观光游、海洋文化旅游、海岸带科普旅游等滨海湿地游活动;开展五源河、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等湿地旅游;开展乡村农家乐、果蔬采摘、民俗文化体验等乡村湿地旅游体验活动。挖掘滨海湿地游、湿地公园游、乡村湿地游等系列旅游项目,形成海口湿地生态旅游网络,打造海口慢生活、滨海湿地特旅游示范区,形成湿地旅游+观光、消费、摄影、体验、康养、度假、休闲、科研、科普教育等模式,促进海口全域旅游发展。
4.3 海口特湿地资源综合产业
4.3.1 发展红树林综合产业 依托海南东寨港自然保护区,开展红树林综合利用,包括红树林恢复种植体验、红树林海产品生态养殖、红树林食品、红树林药用产品、红树林养蜂、红树林休闲观光、红树林生态旅游、红树林自然教育和红树林创意文化产业研发等。
80湿 地 科 学 与 管 理 第17卷
4.3.2 发展水菜花综合产业 以海南海口潭丰洋省级湿地公园为依托,发展水菜花综合产业。水菜花综合利用包括水菜花观赏、水菜花培育、水菜花养蜂、水菜花创意文化产业和水菜花自然教育等。4.3.3 发展乡村小微湿地综合产业 发展乡村小微湿地综合产业,构建“小微湿地+”湿地生态经济模式,如:小微湿地+环境整治、小微湿地+生态旅游、小微湿地+生态种植、小微湿地+生态养殖、小微湿地+乡村民宿以及小微湿地+自然教育等。将乡村小微湿地保护建设与生态产业发展相融合,在生态环境得到良好保护的基础上,提升小微湿地生态产品附加值,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使乡村小微湿地建设成为海口乡村振兴的点睛之笔。
5 海口湿地生态产业发展对策
5.1 机制创新,法制保障
加大政府引导和扶持,制定促进海口市湿地生态产业发展的引导、扶持政策。建立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构建政府主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投融资体制。创新完善湿地保护管理制度,加快湿地确权工作进程,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加强各部门的协调,制定湿地生态产业发展标准,对海口湿地生态产业实施适应性管理(徐广才等, 2013)。加快湿地立法,实施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有效促进湿地产业发展。
5.2 投入加大,技术支撑
加大对湿地生态产业发展项目的资金投入,积极开展湿地保护与产业发展研究,调动专家、学者及多方人士积极参与,加大同科研院所、高校等单位的科研合作,促进技术创新及新成果应用,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为海口湿地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提高湿地保护与利用水平。
5.3 宣传教育,示范引领
加强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宣传教育工作,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全面提升湿地可持续发展认知水平。优先选择一批特湿地示范产业,采用多种渠道,扩大宣传力度,呈现产业成效,实现以点带片示范推广。
参考文献
范志浩, 周湘红. 2019. 海口市农田生态系统优化提升策略[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38(3): 67-70.
王妮娜. 2019. 湿地保护及湿地产业发展策略分析[J]. 纳税,13(9): 174-176
王亚南. 2009. 大庆市湿地产业开发模式研究[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伍仁恒, 吴至平, 薛超文, 等. 2018.海口市湿地资源的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46(27): 62-63, 67
徐广才, 康慕谊, 史亚军. 2013. 自然资源适应性管理研究综述[J]. 自然资源学报, 28(10): 1797-1807
徐建国, 郑国建, 孔维健. 2013. 南四湖生态湿地产业发展模式[J].湿地科学与管理, 9(1): 45-48
张华, 贾恩睿, 方奕袭, 等. 2019. 海口国际湿地城市的经验与启示[J]. 湿地科学与管理, 15(1): 23-26
中国共产党海口市委员会, 海口市人民政府. 2018. 湿地之城谱新篇:海口国际湿地城市创建之路[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地域分布看,内陆及远海岛屿地区省重要湿地生态状况较好,沿海及平原水网地区重要湿地生态状况相对较差,这与城市化建设、工业活动、航运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直接关系。
(3)自然保护区等保护地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重要湿地的生态安全,此类保护地选址均远离城市,生态状况基础良好。另一方面,国家湿地公园按照完整的建设体系,高标准开展了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生态状况基本良好。相对而言,目前正处于建设期的省级湿地公园生态状况较差,湿地生态尚未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存在较大的生态风险。
参考文献
钱逸凡, 刘道平, 楼毅, 等. 2019. 我国湿地生态状况评价研
究进展[J]. 生态学报, 39(9): 3372-3382
王春平. 2016. 河南省重要湿地生态状况评价[J]. 林业资源管理 (3): 86-91
王瑞玲, 连煜, 黄锦辉, 等. 2013. 黄河重要湿地生态功能评价及优先保护次序研究[J]. 水利水电技术, 44(11): 14-19王亚欣, 鞠洪波, 张怀清, 等. 2011.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评价[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13(3): 323-331
徐姗楠, 陈作志, 林琳, 等. 2016. 大亚湾石化排污海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 生态学报, 36(5): 1421-1430
张艳会, 杨桂山, 万荣荣. 2014. 湖泊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研究[J]. 资源科学, 36(6): 1306-1315
张志明, 高士武, 王小文, 等. 2013. 北京城市湿地现状及保护对策[J]. 湿地科学与管理, 9(2): 40-42
朱卫红, 郭艳丽, 孙鹏, 等. 2012. 图们江下游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 生态学报, 32(21): 6609-6618
(上接第46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