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
二、简介作者:
贾平凹——1953年出生~,代表作有《满月儿》、《正月腊月》。
三、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迅速准备。
3.点名叙述。
四、议——丑石的“美”与“丑”。
(一)理解丑石得名原因。
提问:从刚才同学的叙述中,你能不能明确:这块石头为什么叫丑石?
提示:样子丑:黑黝黝,牛似的模样
没有用处:不能垒山墙、不能洗石磨、不能雕字刻花,浣纱捶布、只能饮鸡、看月亮时还磕破了我的膝盖
(二)感知丑石“美”的原因。
过渡:这块丑石到底丑不丑呢?
追问:为什么?哪些地方说明丑石并不“丑”呢?
提示1:补过天、发过热、 闪过光(第7段)。
提示贾平凹简介2:第6段“拉直”、“小心翼翼”(侧面描写)
点拨:是否因为它“补过天、发过热、 闪过光”它就不丑了哪?(或丑石到底“美”在哪里?)
提示:(伟大)美在“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
点拨:这体现出丑石具有怎样的品质?
(三)分析第4段、第5段作用
1.提问:第四段是写丑石的“丑”,还是写丑石的“美”?
2.点名朗读,明确段落内容。
3.小组讨论。
4.师:所以文章第五段才说:“人都骂他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了”。用自己话说一说为什么丑石“真是丑得不能再丑了”?
提示:丑石不仅样子丑陋,而且还毫无用处。
五、分析丑石被误解的原因。
1.思考:丑石为什么被人误解呢?
2.学生明确。
提示:表面原因:丑石样子丑,而且还没用实用价值。
深层原因:人们总习惯以世俗的眼光去评判丑石。
3.提问:作者和奶奶是否也感受到了这一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脸红——可耻——怨恨
4.提问: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学生各抒己见。
提示: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而应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追问:你是否也犯过以貌取人的错误?
4.再读课文,深入体会文章的中心。
六、作业: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