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十二式和十二经筋的关系
                                            易筋经经义堂 咫尺天涯编述
    说明:本文从网络上搜集三种易筋经十二式练法,以屠龙先生的《周潜川先生十二式浅释》一文加以综述并评注,算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也征询了屠龙老师的指点,同时提供给经义堂各位同仁参考,同时向三位实践作者和曹英峰老师致敬,没有他们的文字,就没有后来学习者的思考和感悟。
易筋经十二式,以十二为数,那么和人体十二经筋到底有何关系呢?关于十二式每一式对用某条经筋或者经络的说法从网络上查了一下,就网上已有的三种见解整理综述如下:
第一种;是精武杂志二十年代末期所刊署名孙晓峰著《易筋经系统修炼法要总则》,以下简称“晓峰说”。
第二种;由台湾著名的易筋经传习者易筋经儒(笔名)所写《易筋经讲义》 ,以下简称“经儒说”。
第三种;由网友闲来听语(网名)所写《闲来听语讲12式系列》,以下简称“听语说”。
那么下面就让我们看看上面几位的是如何解说各式的吧。
附录十二经络运行图如下:
总体论述
“晓峰说”:
    《易筋经》就是改善十二经筋的方法,而根本目的是修炼十二经脉。具体分析,站桩时整条经筋处于激发状态,从而加强了循行于经筋之中的经脉的传导性。这里的关键是站桩时要姿势准确,因为每一势桩的姿势都是针对所练经筋而设定的,若有的动作姿势做不到位,也要清楚标准姿势,尽量去做。易筋经区别于一般的肢体活动,一般的肢体活动也锻炼十二经筋,但不是系统地对某一条经筋进行修炼,所以很难启动十二经脉。而易筋经的玄妙之处,就是通过特定的姿势,使整条经筋处于激发态,从而刺激了所对应的整条经脉,使整条经脉处于有序的状态,加强了经脉的通导性,使气血通畅,增强人体的内动力——真力。
“经儒说”:
易筋经练功法则依十二经脉的循环顺序以练「筋」、到顺「经」、而行「经」,达到濡养体内脏腑器官,遵循中国养生法则「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因此,此功法是对任何身体毛病都有帮助。
“听语说”: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火页是什么意思
易筋经的顺序是按十二正经流注的次序排列的,练完十二式正好十二正经走了一圈;第二是抻的是十二经筋。
编者点评:
求职申请表模板
十二经筋是黄帝内经中提出专门对应人体十二正经的,十二经筋是经络内气运行的基础和供给,虽然十二经筋涵盖了人体主要经筋内容,但不可否认,人体的经筋组织纵横,且和筋膜相互关联,而且经筋所包含的内容诸多,涉及到了肌腱、结缔组织、血管、神经等综合内容,所以单纯说每一式对应某一经筋,未必能令人信服。十二经络是循行于经筋之中的精微物质,这种经气按照特定轨迹和运行速度周流于人体系统内部而不可见,人体的运动对经络经气的运行的影响肯定是有的,但要明白,只有经筋的改变才会使得经络经气的运行产生改变,当然如果是病人,则经络经气的阻碍和衰缓并不单单是经筋的问题。
第一式 韦陀献杵
“晓峰说”:手阳明经筋。
羊肉水饺手三阳经皆循行于上肢外侧,其中手阳明经在上,手太阳经在下,手少阳经在中间。手阳明经生向前之真力,手太阳经生向左右开之真力,手少阳经生向下之真力。
循行:手阳明经筋(经脉)分布于食指、臂的外侧前缘、肩前肩胛及面颊。初站此桩,首先是肩前和上臂前缘酸麻热胀,常练自然消失,渐会感到手阳明经筋(经脉)循行部位有通畅之感,并且掌上生出向前之真力。
“经儒说”: 走手太阴肺经。
十指伸直撑开,手背尽量与小臂垂直;两脚内八,十趾扣紧地面;拇指稍用力往小臂折,手心最好有个向身体转的力;除了手脚,其余身体诸部要注意放松。
“听语说”: 人的气从肺里出来,第一个走的是手太阴肺经。
大臂基本与肩平,这时你要是有意识的把大拇指外张,就好比手里有个球在长 ;神态好比见人问询一样,手是环形的。
编者点评:
这一式中,“晓峰说”认为所锻炼的经筋为手阳明经筋,而“经儒说”和“听语说”则都认为是手太阴经筋,从上面经筋图上可以看出,手阳明经筋在手太阴经筋上面,两者贴近,一个开始点在食指,一个开始点在拇指,“晓峰说”认为手阳明经筋生向前之真力,所以双手向前合拢作用于手阳明经筋。在周潜川先生所注释的易筋经解说中并没有讲专一锻炼手太阴经筋,只讲练“肺”也就是整个人体呼吸系统,不光是太阴肺经,胸部和背部相关的大小经筋都要撑开,要求是“胸背筋开,气沉丹田”,另外,“听语说”中讲到腿部不可分开,这个
鲸的自述作文
说法值得商榷,周潜川先生认为“两脚不可并踵站立着,一经并立,脚下气机发动,就会有劲,反而紧张不会松软了。因此,必须两脚相距约一尺二三寸的距离,最好以本人的脚为标准,两只脚的距离等于一个脚的长度。同时后踵和脚尖必须看齐,两脚的内侧空裆里,立成一个长方形的样子。”看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第二式 韦陀献杵-横担降魔杵
   
“晓峰说”:手太阳经筋。
循行:手太阳经筋分布于手小指、臂的外侧后缘、耳周围及面颊。初站此桩,肩后侧、上
臂后侧会出现酸麻热胀等现象,久站自然消失,随后出现通畅轻快之感,双掌生出向左右开的真力。
“经儒说”: 走手阳明大肠经。
十指伸直撑开,手背尽量与小臂垂直;两脚内八,十趾扣紧地面;瞪大眼、张大嘴撑住,稍收下颏,鼻子吸气,然后声带不震动发“哈”音;除了手脚眼嘴,其余身体诸部要注意放松。
收下巴的目的有二:一是让百会和会阴同一直线。一是抬下巴再张大嘴巴,有些人容易有呕吐感。
“听语说”:走手阳明大肠经。
手臂张开与肩平,手心向上,但要平,肘略涵,这样有利于放松。手上的经筋终点如在食指,其实稍微挑一下食指,向外向后扩胸动作,感觉幅度更大,是不是这样?是的,只要手平了就能感到。好比托碗水,不能洒。
这时脚尖点地,为了气血运行。双手最好加点力,需要主动的意识去抻;不要考虑呼吸和气,自然会有的,有也别管他,让他自然的在体内运行,不要人为的导引他,这是先天气需要传到那里,都是你自己生理的需要。
心平气静,我想大家能明白怎么回事的,就是不要乱想,眼要平视,气息要匀。
编者点评:
这一式,“晓峰说”认为手太阳经筋主左右外开,所以两侧平举为锻炼手太阳经筋,这个观点不知从何而来,只能存疑了,但就实际锻炼中,双掌上托,确实对太阳经筋有抻拉的效果。
“经儒说”和“听语说”均支持手阳明经筋,稍节点在食指,屠龙《浅注》中有“这一式有两掌平伸阴掌以及和两掌立掌,还有两掌平伸阳掌之分,各有方法”,而在具体实操中,双掌上托,反而是小指外侧面抻拉明显,立掌则食指抻拔明显,双掌向下,则食指、中指两处经筋都有明显感觉。说明姿势的稍微转动,则内里变化很大。
  另就下肢的练法中,屠龙《浅注》中有:“潜川先生所传口诀为‘足趾柱地’,这里柱的意
思是支撑,支持之意,也就是要足趾担负全身重量的意思,如同房屋基石之立柱,其用意和足趾挂地的效果是一样的,目的是要强化从足趾到腹部的筋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皆走腿之内侧,故脚尖踮起及足趾挂地之之功效实为强化肝肾之功能也。”
第三式 韦陀献杵-掌托天门
     
“晓峰说”:手少阳经筋。
循行:手少阳经筋分布于无名指、臂的外侧中间(介于手阳明和手太阳经筋之间)、肩上
颈侧与面颊两侧。初站桩,肩上端易酸胀,久之自然消失。劲到一定程度,手少阳经筋循行部会出现通畅轻快之感,随之掌上生出向下之真力。
“经儒说”:走足阳明胃经。
  十指伸直撑开,手背尽量与小臂垂直;两脚平行或外八踮脚;咬紧牙关、双眼上瞪。
大手臂略贴耳朵效果更好。可以内八踮,效果更好,换脚掌平行或外八是因为一般人内八踮脚会不平衡。前后晃动,这样气容易不顺。
“听语说”:走足阳明胃经。
这式是抬头看天的,然后要咬牙,还得舌顶上腭,然后把气息调匀。
抻一定需要力的,不要用意念抻。刚开始不要怎么用力的,可以用大点的力,等熟悉了,自己就会体会出怎么用力了。
编者评语:
    武国忠先生在讲解胡海牙《内功八段锦》中有:“前辈们在传授八段锦的时候,口授给我一个从未形成文字的窍门,就是双手向上托举,由无名指带动向上推,无名指与拇指之间犹如掐着一个球。这是由于无名指上的关冲穴是三焦经的起始穴,把意识放在关冲穴时能让气血很快地充盈起来,对腹胀及三焦经的其他病症有很好的作用。”那么结合“晓峰说”中的少阳经筋和“经儒说”、“听语说”所支持的足阳明经筋都有作用,看来并非单纯作用于一条经筋。
  另外,在“听语说”练法见解中有抬头看手的要求,则和其他版本要求不同,在屠龙《浅注》中讲:潜川先生讲解了韦驮献杵的第三式,何为掌托天门,意思很明确,并非是好像手掌托着天门一般往上用力,而是通过内视之法从头顶天门穴往上观去,实则意思则为使得全身气脉从下往上灌输之意..。
就这一式,曹英峰先生所传版本中有如下论述:
1、双手上举,要尽量把臂贴到耳朵上,掌跟要撑足,手掌一定要与地面平行,可以交叉。十指伸直内翘,食指要挑起,向里翘,虎口圆。
2、脚尖支地时,脚踝略外展,全身绷住,这一式动作幅度不是很大,主要动在胸肋,气要吸满,身子要定住,混如金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