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篇《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读后感
亮剑读后感
当前,《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正式上线。11位共产党人坚定的信念与绝对的忠诚让我切实感受到了初心和使命的历史底蕴、红底蕴和精神底蕴,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革命先烈作为新中国的开拓和建设者,用血肉筑起了抵挡外敌侵略的钢铁“长城”,触动和震撼着我们每个青年干部的内心,激励着我们守初心、担使命,红基因永传承。
传承红基因,把理想凝炼为思想。“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是夏明翰就义前,发出的正气凛然、气壮山河的呐喊。当中国历经磨难、陷入低谷的艰难时刻,是坚守红阵地的革命先烈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用鲜血书写了荡气回肠的红岁月,用“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保留了革命火种,给革命事业的延续带来了希望。2019年有一部电影叫《烈火英雄》,影片故事源于真实事件,讲述了沿海油罐发生火灾后,消防战士们一拨又一拨,抱着誓死如归的信念最终扑灭大火的故事。那些牺牲的消防战士们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可他们用守护家园的信念和“舍我其谁”的精神守护住了这片共同的蓝天。我想,这也是一种红基因的传承,这种精神教育着我们每一个年轻干部,干事创业不仅需要有理想,更要
有正确、务实的思想来托起理想,让理想与现实相连,做到知其可为而为之,甘做最普通的事,乐于扮演拾遗补缺的角,久久为功、日日精进,不断积累经验,到事业和人生的正确坐标。
传承红基因,把激情萃取为真情。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农民党员贺页朵,不惜冒着被杀的危险保存了自己的入党宣誓词,“牺牲个人,言首泌蜜(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伏(服)从党其(纪),永不叛党。”这份饱经沧桑的誓词现存于中国革命博物馆。它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历经硝烟却初心不改的历史见证,更是我们广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最生动的一页教材。随着战火硝烟的远去,先烈们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开拓创新的智慧勇气,已转变为我们的精神坐标,并激励着我们要在建设新时代的征程中上下求索、奋勇前行。作为青年干部,还记得最初加入共产党时内心那股油然而生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吗?自宣誓之日起,我们便要牢记自己的忠诚誓言并用日后的一言一行去堆砌实践,时刻用党的誓言激励和鞭策自己,既要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更要满怀爱党爱家爱国爱民的真情,把目光远大与脚踏实地结合起来,用感恩的心对待自己、对待组织、对待众。
传承红基因,把潜力转化为能力。1930年8月7日凌晨,红三军团第八军第一纵队司令员陈
毅安遭敌机扫射,腰部中弹,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5岁。25岁正是风华正茂、潜力无限的年纪,陈毅安用自己的鲜血为守护家园奉献了力量。可如今很多年轻干部总有一股浮躁的风气,很多人很难静下心来去做好一件事,究其原因,是很多人以己之长量人之短,不比社会奉献,比安逸享受。年轻干部只有正视自己的潜力,提升自己的能力,脚踏实地才能勇往直前。我们切不可辜负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新时代,在组织的托付、工作的职责面前,必须时刻保持敢于碰硬、敢于负责、敢于较真的作风和态度,坚持在“担当亮剑”中立标杆、作表率,坚决摒弃“未老先衰”“无精打采”“人云亦云”的暮气,拿出遇到困难敢于直面、看见障碍敢于破解、碰见矛盾绝不回避的精气神,每项工作都敢于争第一、当龙头、做最好。
读《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有感
《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用一位位鲜活的榜样,一封封感人的书信,一个个觉悟的灵魂深刻展示了什么是中国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读后感到羞愧,催人奋进,有两点启示,仅做记录。
一、思想认识上的解放才是真解放
在革命年代,让那些革命先驱喊出“砍头不要紧”的力量源泉究竟是什么?我想陈毅安的“无字书”,这一节的内容可以很好的回答这个问题,“六妹爱鉴,老实不客气对你不起了,也已经同别人又发生恋爱了,这个人不是我一个人喜欢同她恋爱,世界上的人,恐怕没有不钟情于她,这个人就是列宁主义”。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那个思想不自由、信仰不自由的年代,那个没有网络、没有高铁、没有手机的“落后”的年代,你接触了进步思想,你认可了马克思主义,你站稳了人民立场,你就有了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动机,你就有了舍弃个人家庭生活为千万人解放而奉献的信念,你就有了抛弃万贯家产加入革命事业的勇气。但在这个解放了的、物质富足了的、生活安逸了的年代,我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是什么?我们入党的动机是什么?我们人生的追求是什么?我们是否真的继承了那一份初心和使命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