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杆子:1949》有感
《杆子:1949》一书是张正隆先生在15年的时间里,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采访了众多当年战争的亲历者,寻觅着解放战争的真实记忆。作品史诗般的笔触配以大量历史细节和真实故事,还原当年激烈残酷的战斗场面和峥嵘岁月。作品精彩描述了、林彪、蒋介石、傅作义、白崇禧等风云人物,再现了解放战争国共高层决策和对决的全过程,对指挥者的战略思想、战术、个性都有非常深入细致的客观描述。全书包括“‘狗皮帽子’进关了!”、“虎啸津门”、“北平和平”、“长江不是三八线”、“南下——难下”、“国民党没有‘主场’”、“跨海之战”等精彩章节,共分27章。从系列“东北虎”、四野名将、连队、班排都有细节记述。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打倒国民党,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成就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最终以催枯拉朽之势夺得政权?
看似强大的国民党与蒋介石为什么会输给客观实力明显较差的共产党与?除了战略决定成败,关键是执行力出了问题。国民党军队不是目标不切合实际,就是对外部环境缺乏了解;不是关键岗位上用错了人,就是没能跟执行人员及时进行有效的沟通;而且各级流程都滞后于预定的规划日期等等。而在战争中获胜的共产党,在各方面都要做得更为合适、正确,在正确的战略决策下依靠强大的执行力,从而能将国民党打败。亮剑读后感
我们最需要强调的就是执行力,这是一切有效战略的关键要素。如果没有执行力,战略最终就是一句空话。蒋介石“放弃华北,撤军江南”的战略是对的,可他推动不了部下去坚决执行,往往是就算他有正确的方针路线,但部下经常不止一次这理由那困难地推三阻四,蒋也就听之任之。“将失一令而军破身死”,一步错,步步错。而他和他的将帅们总能互为补充,总能在正确意见下求得一致,甚至臻于完美,从战略全局出发,定下决心,将帅们干脆利落、果断决然、全力以赴、绝无旁骛。还未开打,已经赢了。 3年前,也是这个季节,国民党最先闯关东的几个军,就是从秦皇岛和葫芦岛登陆的。几个回合后,东北民主联军就被赶过松花江,在南满则被挤压在濒临朝鲜的临江、濛江(今靖宇)、抚松、长白4个巴掌大的小县。穷追不舍的国民党军队大喊大叫:共军兄弟们,你们没路走了,快投降吧!不投降就把你们赶进长白山啃树皮,轰进鸭绿江喝凉水!然而,历史却改变了。如果不充分分析形式,没有针对性的制定战术对策是不可能取得战争胜利的。1948年11月14日,在《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一文中断言:“原来预计,从一九四六年七月起,大约需要五年左右时间,便可以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现在看来,只需从现时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而两个月前的9月7日,即辽沈战役即将发起前五天,在给“林罗刘”的电报中说:“我们准备五年左右(从一九
四六年七月起)根本上打倒国民党,这是具有可能性的。” 为什么我军在短短的时间内能取得这么辉煌的成就呢?就是因为战争中我党、我军体现出来的是一种精诚团结的、不计得失的团队精神,但是反过头来,国民党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蒋介石有不过少战略想法是正确的,比如让傅作义退守江南,比如让桂系退守海南等等,但是这些想法都不能得以实现。为什么?因为,国民党没有上下一心,各自想着的都是各自的利益,心里有的是自己的小算盘,想的是如何确保自己小集团的利益。所以他们的失败是注定的。历史总能给我们以现实的提醒。
全国各战场的胜利,特别是辽沈大捷,使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国民党军队已由内战初始的430万人下降到290万人,解放军则由120余万人增至300万,翻了一番还多。而比数量更重要的,是质量、士气和人心。共产党的部队怎么越打越多?其实这是我军在整体兵力并不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局部集中优势兵力,逐个击破,积小胜为大胜。第二个特点是随时根据战时情况随时调整战术部署,善于抓住战机,
1948年,炮声震撼中国。1948年,我们这个星球上最抢眼的,无疑是朝气蓬勃、所向无敌的中国共产党人了。
自辽沈战役之后,四野进关、南下,一直打到海南岛的这样一个恢宏过程。正确的战略思路、准确的事前情报收集与情报分析、周密的作战方案、灵活的战术变化、不惧失败的精神加上全党、全军上下团结一心、密切配合,铸就了我们的胜利。
看了《杆子,1949》这本书,我深有体会。只有正确的路线才能引导我们取得胜利,战略决定成败。
其中东北野战军南下遭遇水土不服,解放海南岛“土炮艇”掩护主力渡海等诸多内容尚属首次披露。作品立足以真实素材为基础,还原战争的残酷,还原战争的人性,还原战争的真相,内涵丰厚、有血有肉、张扬男儿豪情,是一部少有人为修饰的战争史诗,是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读完此书,印在我们脑海中的是纷乱、战火,是鲜血、苦难,是荣誉与辉煌,而最激荡人心的是那奋斗不息的先烈们的斗志和赤胆刚烈、勇者无惧的雄性光芒。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主力纵队和炮兵、坦克兵、铁道纵队,陆续分头向关内挺进,从此开始了他们壮烈的解放全中国之旅。他们生于那东北的白山黑土之间,对于遥远的南方,他们是陌生的。拿起杆子之前,他们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渴望,“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便是他们最想过的日子。但是他们依然选择拿起了杆子,从东北打到了海
南。
他们是普普通通的人,具有一般人的思想和情感。然而,正是这种平凡的人性,才更加衬托出他们雄性的伟岸。这种雄性之美让我震撼,我不由想起了“亮剑精神”: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而这就是中国男儿在中国历史上最好的一次亮剑。
在战争中,中国男儿表现出了他们雄性的象征,也同时锻造出了他们的军魂。这是雄性之美的绽放,也是男儿最大的骄傲。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他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敢于亮剑,剑锋所指,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