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读后感2000字
《战争论》读后感2000字
《战争论》是十九世纪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所著.作者的思想受当时的德国古典哲学影响很大.由于时代的限制,书中的一些观点是不正确的,有些观点,特别是一些军事学术上的具体问题,同今天的客观实际不相符.但是作者是第一个自觉地采取辩证法研究战争理论的军事家,也得出了一些至今看来仍然正确的论断.恩格斯和列宁对其中某些观点也有过好评.恩格斯在致马克思的信中曾说:目前我正在读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他思考问题的方法是奇特的,而书的本身是很好的.
克劳塞维茨不是一个在战场上很有成就的军人,他的一生没有经历过什么重大的战役.此外,虽然深受德国哲学的影响,但是他还称不上是哲学家,所以他写的书既算不上地道的军事著作,也算不上地道的哲学著作.但是关键在于他有了创新,用哲学的方法来解释了军事学.
亮剑读后感 实际上,这本书是他12年的手稿,在他死后由他的夫人帮他整理出版,书中很多的章节都不完整.克劳塞维茨自己也曾经在遗稿中说过:假使我过早地去世,因而中断了这项工作,那么现有的一切东西当然只能叫做一堆不像样的思想材料了.它们将会不断地遭到误解和任意的批评.
如果作为读者你想从这本《战争论》中得到一些打仗的诀窍,那么你肯定会非常失望.因为这本书通篇描写的是什么是战争,而不是如何战争.在这本书中,我个人觉得他得出的比较有价值的观点有一下几点:
一、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即暴力)的继续.他的这个观点得到了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公认,应该说这是这本书中最最重要的贡献,即使意思形态不同的共产主义者也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列宁在反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的社会沙文主义的斗争中,曾不止一次的引用过作者的这句名言,同时还指出:马克思主义者始终把这一原理公正的看作探讨每一次战争的意义和理论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向就是从这个观点出发考察各种战争的.在书中他定义了一种绝对战争的概念,即最大限度地使用暴力手段.但是实际战争中,好像并没有这种战争发生.不管战争惨烈到何种程度,都没有达到作者笔下的绝对战争的标准.当这种战争被弱化后,他背后的主谋(政治)就浮出了水面.因此,无论何时何地,战争只能被定义为一种手段,而不是一种目的.
二、人民战争.他的这个观点比***要早提出近一百年,所以有人曾经提出***的军事思想不过是克劳塞维茨的翻版.(在战争年代,***的确拜读过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至于***是否剽窃别人的观点,这个命题就让历史学家求证去吧).人民战争这个概念虽然在书中出现的频率不是
很高,但是毕竟是作为一种战争的方式提出来了.这与他第一次用辨证的方法写军事学著作一样,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人民战争的描述主要出现在他书中山地作战和后勤这两大块.
三、指挥系统扁平化.这个概念不知道是不是由他首次提出来的,但是无论如何,这个观点和现代的军事指挥系统的发展趋势是不谋而合的.例如美国的的未来战场指挥系统中,作战指挥部可以对单兵直接下达作战命令.这样既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也避免了信息在多次转达(传统的信息传达方式)后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或者被夹杂了很多传达者的主观意见.
四、提出了战略和战术的划分.虽然现在有很多关于战略和战术的划分标准,但是克劳塞维茨的划分方法也还是比较独特的.他指出:战术就是如何战斗,而战略就是如何运用战斗.
简单的说了一些我认为《战争论》中比较有意义的四点后(其实远不止这些,只不过水平有限,还有就是懒得写),也应该对他错误的观点进行一下驳斥.
一、防御是比进攻强的形式.
这个观点是充斥这整本书的观点,书中作者认为,防御是消极的,进攻是积极的,防御的最大利益就是等待.因此,防御者通过防御比进攻在形式上强的因素来抵消进攻者在实力上强的要素,
从而达到彼此平衡的状态.其实作者这样把防御和进攻单独的列举出来谈是不正确的,因为,任何进攻都会以防守而结束,而防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进攻.(都是指广义上的)应该说防守和进攻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其实作者在最后的几章中也提到了进攻和防守不可分割,可能因为是手稿,所以造成了我无法领会作者的原意.但是进攻和防守在我认为绝对没有强弱之分.
二、万物绝对化、极端化.
可能作者是因为受了当时哲学的影响,什么东西都会追求绝对的概念,不时的就会使得自己陷入追求极端的逻辑怪圈中(当然,读者更受罪).例如,他指出只要是战争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动用暴力.他曾经痛斥不流血的战争这种观点,认为在战场上一定要歼灭敌人的主力.虽然他指出了战斗力中精神要素的重要性,但是他不明白攻心为上的战争规则,也不懂得上兵伐谋的道理.而关于这点,我国的孙子提出: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其实这种暴力最大化观点和他提出的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矛盾的.因为,从广义上来讲,既然政治是战争的目的,那么战争就必须受到政治决策者的影响,也就是说,政治的眼光要超越战略的眼光.如果一味追求暴力最大化而忽视政治,那么政治必将成为战争的奴隶.而且,如果战争一味追求暴力,那么战争就称不上艺术,而应该改名叫屠杀.
本来还想写第三点、第四点但他书中的语言太晦涩难懂,而且逻辑有的时候很乱,以至于我不确定他的观点是否正确,我读得并不是很透,不敢太放肆.
另外,他书中关于防御和进攻的论述占了一半,当中有很多的观点和现在的作战样式不相符合,这里就不一一指出了,如果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读读.
当然,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更别提军事学这种充满概然性的科学.我想,如果给作者多几年的时间,他一定会给我们澄清他书中矛盾和不清晰的观点,但是造物弄人,这位军事天才英年早逝,适得他的军事理论也变得扑朔迷离,可能这本身也符合军事学的规律吧.
《战争论》读后感2000字
用了半个月读完了这本书,读后的感觉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经典.难怪这本书堪与《经济学原理》、《物种起源》、《国富论》、《君主论》、《论法的精神》等书并列,被誉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书.
虽然本书通篇都在讨论关于战争的问题,但它更像是一本哲学书,蕴涵了大量如何为人处事的智慧.本书不仅对军事工作者和军事迷是难得的好书,对在其他领域的人无论是从政、经商
还是其他只要想在某个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人来说,这本书都值得好好读,书中涉及大量关于做人、做事、识人、用人、斗争、策略、战术、外交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每个人都能从中得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作者克劳塞维茨就像同时代的黑格尔等普鲁士思想家一样,秉承了德意志民族一贯的科学、客观、严谨、理性的作风,对战争和政治领域里很多问题做了极透彻的分析,这些分析大都从十分客观中立的立场出发,基本没有个人情感和偏见的成分.他对历史的分析也十分到位,在陈述史实的同时努力从各个角度出发,寻求历史的真相,以及该真相形成的原因,力求得出客观、正确的结论.克劳塞维茨对历史及其结果的分析就像庖丁解牛那样,一针见血,鞭辟入里,令人拍案.
俾斯麦、列宁、、艾森豪威尔等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在读后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据说在井冈山革命期间曾勤奋通读此书,并根据书中的理论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了很多经典的理论.从书中似乎依稀可以看到有关人民战争、持久战、农村保卫城市等思想的影子.
限于时间,我只认真地读了三卷中的第一卷,后两卷大多涉及18、19世纪欧洲战争中的具体
战术细节问题,如山地作战、各兵种比例、要塞防御等,对当今的工作和生活没有太大指导意义,我便只是简单地翻了翻,没有细读.下面摘抄第一卷中的经典语句,其中一些观点完全颠覆了我之前的观念.相信这些观点对于很多人都有很大指导和帮助.
1、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战争是政治交往的一部分,政治是目的,战争是手段.政治不仅引起战争,而且支配战争,因而政治的性质决定战争的性质.
2、社会政治和历史事件不是上帝的安排,也不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而是由左右历史的人物导演并为既定的政治目的服务的.
3、武德对个人是指彻底的敬业精神和高超的军事技术,对军队是指团结战斗、勇往直前的作风和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乃至指挥官,就需要在感情方面和智力方面有巨大的力量.勇气是军人应该具备的首要品质,一定的体力是军人战胜困难的基本前提,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军人素质的关键.
4、什么样的人才适于被称为军事天才?这种人与其说是有创造精神的人,不如说是有钻研
精神的人;与其说是单方面发展的人,不如说是全面发展的人;与其说是容易激动的人,不如说是头脑冷静的人.
5、在像战争这样危险的事情中,由仁慈而产生的错误思想是最为有害的.不顾一切、不惜流血地使用暴力的一方,在对方不同样做的同时,必然会取得优势.由于厌恶暴力而忽视其性质的做法毫无益处,甚至是错误的.
6、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包含敌对感情和敌对意图这两种不同的要素.而许多敌对意图,却丝毫不带敌对感情,至少不带强烈的敌对感情.在野蛮民族中,来自感情的意图是主要的;在文明民族中,出于理智的意图是主要的.
7、战争既然是一种暴力行为,就必然属于感情的范畴.即使战争不是感情引起的,总还同感情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关系的大小不取决于文明程度的高低,而取决于敌对的利害关系的大小和久暂.文明民族不杀俘虏,不破坏城市和乡村,那是因为他们在战争中更多地应用了智力,学会了比这种粗暴的发泄本能更有效地使用暴力的方法.
8、坚持集中兵力各个歼灭的原则,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
主要目标.应该集中所有力量打击敌人整体所依赖的重心;同时我方军队要尽可能地集中行动.
9、一方面,进攻要适可而止,进攻者必须掌握时机,量力而行.另一方面,进攻要以保存防御能力为限.进攻者应在自己尚能组织有力的防御、而对手的反攻力量尚未形成时,立即转入防御,这是进攻的顶点.如果超越进攻的顶点,会招致敌人比自己力量更强大的反击;如果过早地停止进攻,则会减少应该取得的胜利.
10、民心和民意在国家力量和军事力量中是一个重要因素,采用民众战争可以大大增强自己的力量.民众战争的烈火一旦燃烧起来,www.99zuowen,就会起到大部队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11、经验比一切哲理有价值得多.企图为军事艺术建立一套死板的理论,好象搭起一套脚手架那样保证指挥官到处都有依据,这是根本不可能的.战争理论主要是帮助指挥官确定思考的基本线索,而不应该像路标那样指出行动的具体道路.
12、在消灭敌人军队时,不能仅仅消灭敌人的物质力量,更重要的是摧毁敌人的精神力量.
太多了,摘抄不过来了,到此为止吧.
《战争论》读后感2000字
本文并非对该书的诠释,也不是导读,不过是一个靠读书体验生活的bookworm的军事观罢了.
战争定义是什么?用武力逼迫他人接受自己意志的行为.而不一定是要消灭敌人.败仗第一悲剧,胜仗第二悲剧,屈人才是战争最佳答卷.中国也有句古话:杀降不仁.因为那已经背离了战争的最初目的.尽管如此,投降行为被古今中外一致唾弃,纵是投诚投明这样的褒义词也不能饰.毕竟,作为兵场叛徒,不同于商场跳槽,他于此方,于彼方,都血债累累(毕竟我们人类把战胜敌人与消灭敌人二词混淆良久,兵不血韧的案例几千年鲜见,可以忽略了),凭啥不偿命呢?
与国防文学史诗相比,与红警、CS相比,真刀真的战争对于军民而言,真的不是美好的.这个活动的特点有:危险、费力、以及严肃.与百姓工作的共同之处是:劳神.所以军人是美差,但绝不是淝差.如果还有人以为军人是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体,那就是.参见电视剧亮剑中田雨和李云龙的对话一段.实际上,统帅指令的技术含量绝不亚于牛顿欧拉的数学公式.何况精
神压力远甚之.因为他们的命,不仅你的,都由你保管,能不在意?当对你十分重要的A和B二人身陷囹圄,你救谁?这样的精神炼狱对他们非小概率事件.所以长期的戎马生涯,会使一个人变得脾气很坏,甚至世界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