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者:胡新梅
来源:《教育与职业()2015年第09
        [摘要]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想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必须不断更新知识。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至关重要,这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个体发展的需要。目前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堪忧。文章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概念界定,并在当前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三个层面就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 ;提升途径
        [作者简介]胡新梅(1979- ),女,安徽淮北人,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北京 ;100069
        [中图分类号]G642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7-0110-03
        一、大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界定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 1号)明确提出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为适应社会需求奠定良好的基础”①。目前,国内外对自主学习没有统一的定义。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齐莫曼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指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的效果、达到学习的目标,主动地运用和调控元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自我调节的学习者在获得知识过程中能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庞维国则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对自主学习进行了定义,认为自主学习是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进行自我监控、自我反馈、自我调节,对学习结果做出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以及自我补救的学习。笔者认为,自主学习是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主动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即想学,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与愿望;会学,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并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调节与控制;乐学,在快乐中接受知识的过程。自主学习能力则是指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综合管理的能力。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做到在学习动机与目标的驱动下,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科学调控学习进度,并对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探索、
独立掌控自己的学习者。在当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要想成为高素质人才必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的实际调查
        1.访谈对象。采用分层整体随机抽样,共抽取中央民族大学学生81人。其中2014 级宗教学专业35人,2013级金融学专业31人,2012级哲学专业10人,2011级教育学专业5人。男生46人,女生35人。
        2.访谈工具。访谈提纲在赵秋利编制的《大学生自主学习指导现状调查问卷》基础上编制而成。由8道封闭式题目和4道开放性题目组成。4道开放式题目:你从入校后到现在,在学习方面遇到了哪些困难? 你是否采取过有效措施来克服这些困难,如有,请列举出采取的方法?教师对你们的学习指导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你希望教师或学校进行怎样的学习能力指导?
        3.调查与访谈结果分析。在访谈的81名学生中,有80名学生进行了有效回答,占98.7%。根据访谈中回答实际情况进行归纳整理(见111页表)。从调查与访谈结果得知,当
前在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一些高校主观上具有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但这种理念目前还大多局限在理念的层面,有待于进一步实施。有的院校即使实施也局限于个别年级的个别专业,有待于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拓宽。二是大部分教师具有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但不具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需要科学的指导和提升。三是指导形式过于传统,过于单一,指导内容不够全面。这表明大学生自主学习面临各种不利因素,如何清除自主学习道路上的障碍、更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
        三、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欠缺的原因剖析
        1.教师方面存在的因素。一些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待更新,不能从社会需求出发、以学习者为中心,而是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只能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导致一些大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较大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影响了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此外,部分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科研和兼职等方面,对教学工作投入精力不足,甚至敷衍了事,导致师生关系淡漠,不能及时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指导。
        2.学生自身方面存在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大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上。大学生正处于青春
期,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的自律性、自立性有待加强;学习方法上有待改进,习惯于依赖传统的机械识记的学习方式,使学习成为一种被动活动,压力巨大。
        3.社会因素。对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而言,社会因素包括各种环境因素。直接的环境因素包括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同伴间的影响等。间接的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和社会因素,如家庭成员的相互影响、学习的场所以及其他可利用性信息资源等。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
        1.学校方面。一是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学校作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场地,学习氛围和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首先,要树立良好的校风与学风,这是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与人生导向的前提。同时,优良的校风与学风有利于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并为其自主学习注入强大的动力。其次,学校要加大资源建设投资力度,全面开放图书馆、实验室、自主学习室,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实现师生间的无障碍交流。另外,学校要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的机会,鼓励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并在实践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是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学校应多开设一些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以及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并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供专业指导,使学生能够整体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结构、内容与就业前景等,从而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有更清醒的认识,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案。例如,对大一新生,应首先引导他们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及时疏导专业困惑,尽快建立对专业的理解和专业学习兴趣;对大二、大三的学生,应注重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与技巧,鼓励他们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到了大四,指导的关键任务是鼓励他们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以消除他们的心理焦虑。另外,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校应尽量降低学生调换专业的障碍,让他们有更多的专业选择,更主动地学习。
        三是改革评价体制。教学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现行的评价体系多侧重终结性评价,即通过学期末或某一学习阶段结束后的考试成绩来评估学生的能力,这种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消减了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的热情,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应改革这种落后的评价体制,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加大对学习过程的评价,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引导其主动学习。
        2.教师方面。一是注重元学习能力的培养。元学习能力是学习者对自身学习活动的自觉意识与自我监控的能力。它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对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是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成才的重要途径和目标。
        二是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实践者,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要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扮演多重角。如他们是学生学习环境与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学生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的督促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等。其次,教师还需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重教轻学、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学习方法与策略指导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转变,并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如教师可采用任务型以及合作式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参与合作意识。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新模式,例如,当前比较受欢迎的MOOC、翻转课堂以及微课等,这些新的网络教学模式完全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让学生接触到多元化的学习资源,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而不断促进学生进行独立、自主与自发的学习。
        三是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
生细微的情感变化,善于疏通引导学生的不良学习情绪大学学习计划书;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应及时地给予肯定与表扬,让学生倍感温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彻底敞开心扉,与教师积极有效地沟通,真正营造一种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另外,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与特长,让学生充满自信,从而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四是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实践者与主要参与者,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主动参与。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实现教师自身知识的不断更新。各种教学活动的设计或各种学习情境的创建,都会贯穿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与手段等,教师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理论合理组织自主学习活动,并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贯穿其中,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校也应为教师提供更多研修的机会,让他们了解与掌握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所需要的各种理论、知识与技能。
        3.学生方面。一是端正学习态度与动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强调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学生应该发挥其主体地位。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最终依赖和取决于学生本人。首先,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与动机。动机指学习者学习的动力因素,是激励学习者达到学习目
的的内在驱动力。正确的学习态度与动机是学习活动自觉积极展开的前提,对学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目前,很多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单一,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拿到一纸文凭,没有远大的理想目标,导致对知识的掌握只求一知半解,眼高手低,学习动力不足。因此,必须首先端正其学习态度与动机,变被动学习主动学习,不断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二是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明确的奋斗目标,对自己的人生及早规划。设立的奋斗目标可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短期目标指在某一学习阶段应该完成的具体任务,而长期目标指学生所要实现的远大理想。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只有实现了短期目标,才能一步步向长期目标靠近,而只有树立了远大目标,才能不断激励其朝着目标奋进,实现短期目标。明确的奋斗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自我控制力,进而帮助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是增强自制力。大学生在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与奋斗目标的同时,还应拥有强大的自制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与挫折,只有具备一定的自制力,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不良学习情绪,不断反省、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让自己始终保持学习的最佳状态。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另一方面也使不少大学生逃避学习、
沉迷网络。因此,大学生必须拥有强大的意志力与自控力,避免在纷繁的诱惑中迷失自我,坚定学习的脚步,不断提升自我,保证自主学习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