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作文教学园地可谓“万紫千红、争奇斗艳”,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的作文教学此起彼伏、蓬勃发展,已经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些作文教学研究多是注重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写作水平,却不能够从儿童文化的视角来审视作文教学,不能够从儿童文化的角度来设计作文教学活动、研究学生对习作是否有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童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它不是为未来生活作准备的,而是真正的,光彩夺目的一段独特的、不可再现的生活。今天的孩子将来会成为怎么样的人,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他童年怎样度过,童年时期由谁携手带路,周围世界的哪些东西进入了他的头脑和心灵。”作为看守儿童精神世界的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更应当将“儿童”放在核心的地位,尊重儿童文化(儿童文化是指儿童体共有的精神生活、兴趣、需要、话语、活动、世界观念、价值观念的总和),尊重儿童的天性,呼唤儿童的灵性,弘扬儿童的个性。用儿童的文化来设计作文教学,用儿童的文化来引领学生成长。那么如何在儿童文化的背景下设计作文教学活动?
一、根据儿童的兴趣需要特点设计作文教学活动
心理学研究指出,需要通常以意向、愿望、动机等多种形态表现出来。涉及到作文心理发展问题上,起动力作用的需要形态主要是动机。可以说,实际上作文动机是儿童作文活动的直接推动者,其强弱直接关系到儿童作文的成败。
我们都知道,儿童的脑在容量、重量方面虽已接近成人,但在神经系统的复杂化方面发展还很不完全,还不能担负高级的抽象思维任务。儿童对社会的认识还不成熟,所以对他们作文需要和动机的培养、激发,应尽量放在各种形式的具体的作文实践活动之中。
在设计组织各种形式的作文教学活动时,我们应该认真考虑儿童作文动机的基本特点。
1.依据儿童好奇心、求知欲设计作文教学活动
打雪仗的作文 好奇心、求知欲是儿童作文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从心理调查中表明,儿童观察未知事物时的好奇,获得新知后的满足,倾吐感受时的愉快,这些对个人有吸引价值的动机,确实成了他们一次次作文活动的直接的巨大的动力。
如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学校里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十分新鲜,他们渴求了解学校、认识学校。这时老师就可根据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组织他们参观校园、认识环境,
同时进行说话训练,这样既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又达到说话训练目的。
2.依据儿童的好胜心、求成欲设计作文教学活动
好胜心、求成欲需要是儿童作文动机中的重要成分。这是一种追求他人对自己尊敬并希望获得他人赞扬与肯定的成就动机。它实质上是一种取得成就和获得在集体或朋友中的威望的一种需要。根据儿童作文动机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作文的工具作用,把作文训练与科学实验、手工制作、小发明、小创造、绘画、种植、饲养等能体现学生聪明才智、展示成就的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孩子们运用作文倾吐自己成功的喜悦,满足他们好胜心、求成欲的需要。
3.依据儿童的责任感、交际圈设计作文教学活动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儿童的责任感及交际活动圈也是他们作文动机的重要成分。由于儿童受到家庭、学校、社会所进行的学习目的教育和熏陶,受到生活、学习中交际圈内各种因素的影响,会逐步产生社会责任感和学习自觉性。在设计作文教学活动时,应根据儿童的特点和作文的交际工具作用,设计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努力使作文成为生活
中一次现实的言语交际活动,使学生既感到责任在肩,又认识到作文是生活中的一种需要。这样,他们就会有兴趣,就会自觉地而不是被动地、积极地而不是消极地去完成。
二、联系儿童的生活特点设计作文教学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设计作文教学活动时,必须将教材中的习作与儿童的精神世界、生活融合,在活动中帮助学生冲破各种无形的束缚,徜徉在作文那彩斑斓的天空,释放自己的本真,在自由的空间里,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智慧大胆质疑,大胆发现,大胆表达自己虽然带着稚气童真却充满想像,充满灵气的心声。
1.让课本中的作文教学活动贴近儿童生活
教材中的作文要求,由于种种原因,往往给人的感觉是重视知识性和工具性,而少了些人文性。其实,儿童写作,不能缺少人文关怀,培养兴趣和树立信心更为重要,要让儿童从写作中感受到驾驭文字的乐趣,使他们热爱写作。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便是创设一个
尽可能轻松的环境,对教材中某些题材可以作适当的“置换”与修改,设计成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的环境、熟悉的生活中写“天性之文”“禀赋之文”“随心所欲之文”,写自己喜欢的文字。如写景的文章,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开展实地参观游览等活动,让学生在可观可感的景中产生表达的欲望;写小动物的作文教学可以为自己喜爱的动物写竞选稿,开展“动物竞选”活动,使学生所写的小动物在生活中能看得见、摸得着,从而产生想写的激情;写人的作文教学可以现场开展演一演、说一说、写一写活动,让生活中的人、事再现……
教材中的作文,教师在教学时进行适当的调整、经营,让作文与生活及有趣的活动紧密相连,会更好地以趣味性作为内在动机来启动、维持和调节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诱发他们的写作愿望,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去思索,去表达,去倾诉。他们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倾吐心中的积蓄,放胆抒发自己的真情,他们的童趣就会挥洒得酣畅淋漓。
2.把鲜活的生活引进儿童的习作视野
我们的作文教学很容易被一些教师“教学化”、“课堂化”,将富有生成性和实践性的习作过程演化为知识传授的单一程式。有形的课堂将作文与儿童真实的生活、鲜活的个性无形地
隔开。在学生心目中,作文成了知识世界的一门课程,是生活世界的一项任务。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格局,就要打开课堂这扇封闭的大门,把鲜活的生活引进儿童的习作视野,让它成为放飞孩子心灵的牧场。如在春天,领着学生走出教室到野外去踏青,让孩子们说说看到的景;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和孩子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让孩子们谈谈雪中玩耍的快乐;在硕果累累的秋天,领着孩子们走进秋天的田野、果园,让孩子们交流丰收的喜悦;还可以尝试开展让学生给自己的照片、图片写文字说明;给自己喜欢的游戏方法写解说词;为家乡办“杨树节”写宣传标语、解说词;给班级创作歌词、班训、设计班牌;为班里开展文艺活动撰写小品、相声、短剧等,此外,还可以让学生编写绘画故事,设计主持词、海报等。这些活动学生肯定喜欢,教师不妨在平时给学生尝尝适合他们的新口味。将极大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他们享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三、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设计作文教学活动
面对儿童作文的层层阻隔,如何让儿童心灵中那鲜活的意动流淌出儿童味十足的作文来呢?紧扣儿童的年龄特征,遵循其表达之道,设计作文教学活动,不失为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1.让游戏拨动儿童的写作琴弦
皮亚杰在分析儿童为什么乐此不疲地做游戏时说,游戏“就是把真实的东西转变为他想要的东西,从而使他的自我得到满足。他重新生活在他所喜欢的生活中,他解决了他所有的一切冲突。尤其是他借助一些虚构的故事来补偿和改善现实世界。”其实,儿童作文何尝不是如此。在作文教学活动设计中,如果教师能把作文内容设计成游戏的形式,让儿童在游戏中体验感受,交流表达,让游戏成为儿童作文的一种心理满足实践,他们一定也会乐此不疲地写作的。
2.让童话激发儿童的写作灵感
童话的基本特征——幻想,符合儿童的天性;童话的表现手法——拟人,符合儿童的思维;童话以贴近儿童生活的题材为内容,以接近儿童口吻的语言来叙述,从这些特点看,儿童天生有写童话的本能。善于幻想和想像,是小学生最宝贵的思维,而童话的基本特征正是贴近了这种思维。让童话来带动儿童的写作,不仅能让儿童自由的天性得到最大的发挥,消除对写作的恐惧感和陌生感,而且能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增加写作的灵感。如在作文教学中,可以设计让儿童画童话,写童话;提供故事梗概,让学生说写童话;
设计开头,让学生续编童话;抓住某情景,让学生扩写童话;换用思维,让学生改写童话;观察事物,让学生说写童话;摆弄玩具,让学生说写童话;提供知识,编写童话等。让童话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心灵,把写作主体潜在的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即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从而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让想象放飞儿童的写作梦想
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联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就儿童的年龄特征来看,对事物的搜寻和探索,以及做梦,是他心灵所需要的。儿童有一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儿童的想象中,世界充满着神奇的彩,如梦如幻,就像童话一般。智慧在儿童作文中呈现出来的是一种超然放达的想象,是一种心灵的自由驰骋,理想的自由放飞,思想的自由漫游。为此,我们可以把儿童作文变成一种通过想象进行的“搜寻和做梦”的行动,让儿童的想象与智慧共舞。如设计故事续写、合作童话、儿童小说改编等活动,或者提供几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词语,让学生进行故事编写等,都是丰富作文训练的途径。
尊重儿童文化,在儿童文化的背景下设计作文教学活动,学生定会在轻轻松松的实践中
形成良好的写作能力,促进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