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祝福》的标点符号表意效果例析
微小,却以其独特的难以替代的魅力而放射光彩。如果忽略这些标点符号的作用,将影响我们对作品的理解以及人物形象的认识。本文就《祝福》中标点的表意效果做以下例析:
一、刻划人物,塑造形象
有些标点可以帮助文字表现人物的各种神态、语气、动作等,使所描写的人物或事物形象生动,读者可以获得具体的形象感受。这常表现在省略号的运用上,也常表现在几种标点的综合运用上,而且效果更好。鲁迅的《祝福》中有这样的描写:
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
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来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样回答她好呢?我在极短期的踌躇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一为她起见,不如说有罢。
“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
“那幺,也就有地狱了?”
“啊!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吾者,“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
“那幺,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唉唉,见面不见面呢?……”这时我已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什幺踌躇,什幺计画,都挡不住三句问,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祝福》)
作者在对“我”的形象刻划描写中,有六处使用省略号,依次来表现“我”的摇摆不定;内心的矛盾与逃避;绞尽脑汁的思索;含糊其辞、欲言又止。这些省略号的使用,不仅省去了大量的语言文字,使语言简洁精炼,而且突出了“我”虽同情祥林嫂却又无能为力,软弱与逃避的性格特点,使小说中“我”的形象更加丰满。
祝福语言 二、至恐无语,感情极致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样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
“祥林嫂?怎幺了?”我又赶紧的问。
“老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但他始终没有抬头,所以全不觉。我也就镇定了自己,接着问:
“什幺时候死的?”
“什幺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
“怎幺死的?”
“怎幺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祝福》)
短短几句,独立成段,十个问号巧妙连用,表达了作者惶恐负疚的紧张心情,同时也表现出作品中的“我”对祥林嫂的同情及对祥林嫂遭遇(生死)的关注程度。
三、标外有音,点外有意
我即刻害怕胆怯起来,便想全反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祝福》)
“可恶、然而……”四叔说。 (《祝福》)
对于祥林嫂作者不直接表达他的意思,用省略号表现了“我”在回答祥林嫂“魂灵”有无时的
含糊其词,自有言外之意,起到了“空白语言”的深层作用。对于四叔的“可恶”,自然是指祥林嫂的婆婆半个招呼都不打,直接纠合两个男人抢走了他家的佣人。“然而”后面的省略号,就让读者悟出他站在封建卫道士的立场上,认为祥林嫂婆婆家人终究还是有权力处置祥林嫂的。这就烘托出四叔虚伪顽固守旧的灵魂。
四、巧妙构思,跌宕错落
“啊!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吾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祝福》)
破折号和省略号的运用,说明了“我”对祥林嫂所提出的问题感到怀疑,怀疑她将要死去,对于经验不丰富的“我”,不敢给她一个清楚的回答,害怕造成冤狱。第一个破折号先给了祥林嫂一个肯定的回答,第二个具有转折作用,又给了一个否定的回答,这也是造成祥林嫂冤狱的一个原因,害怕祥林嫂死去。两个省略号的连用更是意蕴无穷,可谓是“妙到极处”。
五、突出意象,语意显达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
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祝福》)
为了突出重点,表示强调,使语意显豁,作者常用分号、逗号等标点把句子的某一成分单独列开倒装。这里,六个分句可以用三个句意连贯的句子来表达,鲁迅先生却特意将“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下端开了裂”三个定语断开后倒装,一词一顿,很有力度,更充分详尽地表现祥林嫂被封建礼教制度迫害的一无所有的悲惨境地。
鲁迅作品的语言,意蕴丰富,含义深刻,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补白,艺术的升华,是字面语言的中止及感情的延伸,它增加了文字语言的容量,节省了文字,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表现出深刻的思想内涵。
总之,鲁迅作品的标点符号含蕴隽永,意味无穷,妙用之处屡见不鲜。认真体会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作品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更有助于我们体会汉语言的博大精深之髓。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