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课例《行路难》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 初中语文 |
教学课例名称 | 《行路难》 |
教材分析 | 这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之一。李白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
教学目标 | 2、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诗歌,品味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难点) 3、感悟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做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重点) |
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 虽然是少数民族学生,但到了九年级对古诗词的阅读赏析还是有了一定的能力基础,教学过程通过师生合作,共同努力,教学目标能够达成。 |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 本课主要是通过加强朗读来进行的教学,其主要突出的主线就是“读”,同时,精心备课,课件制作辅助教学。 |
教学过程 | 一、目标导入: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走近作者及背景链接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他生活在盛唐时期,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静夜思》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三、合作与探究:学习课文《行路难》 行路难其一李白(一)整体感知诗歌内容,教师指导朗读 1、读准节奏。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读通诗意。 金樽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四周环顾,心里是多么茫然。 想渡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吕尚碧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在受汤之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二)文本探究 教师出示主问题: 1、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 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 3、诗人引用吕尚、伊尹的典故有什么用? 学生分组交流并明确: 1、能充分反映作者内心情感的动作,主要在诗的前四句。第一、二两句写的是美酒佳肴。这样的美酒佳肴谁见了都会产生食欲,更何况是以饮酒出名的作者呢!但是作者却是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拔出佩剑,举目四顾,使他感到一片茫然。这“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不是写实。这两句诗是承上句而来的。当时作者的心情非常苦闷抑郁,自己受诏入京,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渐现生机之时,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放还”,遭受打击之大,无以复加。他感到这处境犹如想渡黄河河道却被冰塞满,无法可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无路可登。因而“冰塞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 3、借吕尚、伊尹备受重用的典故,表达了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明君重用的愿望。 (三)名句赏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现在常用这两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抱负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信念。 (四)诗歌主旨: 本诗抒写了作者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愤激情绪;但仍盼有一天能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情调。 (五)课堂练习: 1、名句默写 (1),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其一) (2)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难免会碰到一些困难与挫折,这时我们可以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自勉:,。 2、背诵这首诗。 |
课例研究综述 | 本课主要是通过加强朗读来进行的教学,其主要突出的主线就是“读”。让学生通过读了解诗人,走进诗人,与诗共呼吸。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逐步理解了诗歌的思想感情,感悟到了诗人的情怀。为诗人遭遇鸣不平,为诗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乐观自信的精神与折服。学生在朗读时,读出了诗人满怀悲愤,却又无可奈何,进退失据、茫然无措的强烈痛苦;读出了诗人相信自己终会有乘风破浪之时,显示出对到时候的执著追求和对前途的充分自信。 在这节课的教学当中有优点也有不足。优点是: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诗歌,走近作者;有对学生朗读方法的指点,把握节奏、重音、语速、抑扬,诗句鉴赏方法的引导,还有整首诗是以问题的方式带着学生们来学习和欣赏的;不足之处是:和学生们一起对于文本的解读花费的时间太长,课外拓展延伸的少;课前预习非常重要,特别是古代诗歌作者离我们非常久远,应该督促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预先对相关知识有个整体的把握。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
发布评论